湖北省早稻种子供需形势分析与对策

2023-02-26 11:54许祖革吕维林叶晓君吴文雄
中国种业 2023年2期
关键词:春播早稻制种

许祖革 吕维林 叶晓君 吴文雄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武汉 430070)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2020 年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恢复双季稻,加大早稻生产支持力度,全国早稻生产迎来新一轮发展期[1],也对早稻种子供应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为精准把握全省早稻种情,本文深入分析湖北省早稻种子供需形势与存在问题,研究新一轮政策机遇期下湖北早稻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1 早稻种植形势分析

1.1 从全国范围看早稻种植是南方稻区独有的模式,全国仅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10 个省区有早稻种植,其中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为早稻的四大产区,四大产区的总面积、产量均占到全国85%左右[2]。受比较效益不高、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影响,全国早稻面积从2013 年开始连续7 年下滑,到2019 年全国早稻面积下滑到445 万hm2,2020 年受政策拉动出现拐点,早稻面积开始回升到475 万hm2,此后保持“稳中趋增”态势。2022 年全国早稻面积达475.5 万hm2,其中湖南、江西两省早稻面积均达120 万hm2,广东、广西两省早稻面积都在 80 万hm2左右。

1.2 从全省情况看湖北省早稻种植涉及约10 个市州、43 个县市区,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的荆州、天门,鄂东南的黄冈、武汉、黄石、咸宁等地,从2016年开始,早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趋势明显。面积减少主要有3 个方面因素:一是缺劳力,一般早稻种植后再种晚稻,抢时抢工,存在劳动力短缺;二是效益低,稻谷商品粮收购价格低迷,种植双季稻比较效益不高,农户更倾向选择虾稻、再生稻、一季稻、优质稻订单等模式;三是风险大,2016 年以来湖北省洪涝、干旱、高温、低温等自然灾害交替频发,导致早籼稻减产减收,影响了农户早稻种植积极性。到2022 年出现拐点,早稻面积得到恢复增加(表1)。

1.3 分区域形势看江汉平原的监利、京山、天门、公安、石首等县市,种植面积自2016 年以来快速下降,主要是稻虾共生蓬勃发展,过去水源条件较好的早稻田优先改造,小龙虾收获后再播种水稻,因播期迟,虾稻基本是纳入中稻或一季晚稻面积统计,2020年以后受政策引导,专业合作组织早稻集中育秧进一步发展推进,早稻面积开始稳定。鄂东南地区的嘉鱼、赤壁、江夏等县市常年保持一定早稻种植面积,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021 年开始稳定,加工米粉的团粒型早稻品种得到发展;浠水、红安、麻城、武穴、黄梅、大冶等县市自2015 年以后早稻种植面积锐减,主要是迅速发展了再生稻、少部分虾稻,全省再生稻面积超13 万hm2,基本都作为中稻面积统计,没有作为早(晚)稻面积统计,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后早稻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其中部分县市开始实行统一供种,从而逐步恢复种植面积,并呈小幅增长趋势。

1.4 从综合研判趋势看近2 年湖北省早稻生产企稳,特别是2022 年不仅全省早稻面积增长,还避开了历史罕见高温喜获丰收,每667m2平均产量增加3.7kg、达399.5kg,加之早籼稻谷收购价有一定幅度上涨,江汉平原早稻湿谷开秤价2.12~2.14 元/kg、干谷2.68 元/kg。预计未来2~3 年将是早稻发展的较好机遇期,特别是2023 年春播将面临政策有力、市场给力等诸多利好因素,预计将促进湖北早稻进一步稳定恢复,面积将在13.33 万hm2左右。

2 湖北省早稻种子供需形势分析

据行业调研摸底,全省常年春播早稻大田种植以商品常规种和农户自留种为主,早稻种子供应量总体基本平衡,常规籼稻种供应充足,杂交早稻种子处于紧平衡,个别畅销杂交早稻品种略显紧缺。

2.1 常年春播早稻商品种子需求总量不大,需求结构呈多元化早稻种子的需求与播种面积正相关,近年来逐年减少趋势明显。据行业调度,到2022 年春播早稻商品种子需求量380 万kg 左右,其中商品杂交早稻种子需求量约139.9 万kg,约可播种早稻4.7 万hm2,商品常规早稻种子需求量约242.5 万kg,约可播种早稻4.1 万hm2,其余早稻田为农户自留种或采用杂交中稻品种作再生稻栽培(表2)。

表2 全省2022 年春播早稻商品种子需求情况表 (万kg)

以早稻生产大市荆州市为例,据对公安县、监利县、松滋市等地摸底和市县农业部门反映,早稻生产中农户普遍(80%以上)采用常规早稻种子或自留种,如浙辐802、冈早籼、中嘉早系列、湘早籼系列等品种,以团粒型品种为主,稻谷上市主要是被收购用作加工米粉,市场需求稳定从而种植面积比较稳定。后茬晚稻和虾稻田迟播水稻还有部分农户采用早稻品种翻秋种植,追求产量的田块多采用杂交早稻品种,如本省的两优287、两优302 等品种,湖南的株两优等系列品种。

但遇大灾之年则早稻种子紧张,因早稻种子在湖北省可用作翻秋种植,梅雨季节(6-7 月份)每逢大灾之年,补种改种对早稻种子需求量很大,如2016 年、2020 年全省遭遇特大涝灾,救灾补种改种调用的翻秋早稻种子数量均达到500 万kg 左右,其他年份救灾用种早稻种子数量不大,一般在20 万kg 上下。

2.2 全省早稻种子供应平衡,近2年大量销往湖南、江西两省种子市场是大开放的、大流通的全国性大市场,湖北省企业种子销往省外,省外企业种子也销往湖北省内。从近年摸底调度分析,全省早稻种子总体供应平衡。

2.2.1 从总体历程看2020 年之前早稻种子市场低迷,湖北省早稻种子处于大量过剩状态,特别是本省企业杂交早稻种子积压严重(常规早稻种子转商亏损较小、多直接转商处理,杂交早稻种子生产成本较高、一般不轻易转商),有个别企业积压杂交早稻种子150 万kg 以上,占用企业流动资金3000 多万元,严重拖累企业运营。到2020 年,相邻湖南、江西两个早稻大省大力恢复双季稻,对早稻种子需求大幅增加,加之湖北省6-7 月遭遇特大涝灾,补种改种大量用种,企业迎来转机,全省多年积压的早稻种子得以全部清库,不少早稻种子企业起死回生,轻装上阵从而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到2021 年春播,早稻种子供应呈偏紧态势(2020 年种子生产受灾减产、加之库存基本清零),全省企业早稻种子供不应求、大量销往省外,到2022 年春播,外省需求减弱,紧张形势趋缓,基本呈供应平衡态势。

2.2.2 从企业销售看2020 年以来,随着政策机遇到来,湖北省早稻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发展到14 家左右,杂交早稻种子销售形势好于常规早稻种子(表3)。

表3 2022 年春播本省早稻种子企业销售情况 (万kg)

外省需求对早稻种子市场促进作用明显,2022年春播杂交早稻种子依然有近四成销往省外,品种以两优系列为主,春播销量同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加,常规早稻种子约三成销往省外,品种以中早39为主,春播销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2.3 全省杂交早稻种子生产存在瓶颈,制约其扩大发展湖北省杂交早稻品种主要是两类:一是以H9802S 不育系育成的两系杂交优质早稻为主,如国审品种:两优287、两优6 号,湖北审定品种:两优9168、两优302、两优17、两优1 号、两优42、H 两优30 等;二是三系杂交早稻,如荆楚优5572 等。

早杂种子生产存在三大制约瓶颈:一是品种特性导致基地不好落实。两系早杂种子H9802S 系列表现优质、高产、早熟,但不好制种,母本H9802S 裂颖重,导致制种产量低,农户不愿意生产。现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湖北公安春制和福建建宁烟后制(种植烟草后制种,夏制为主),公安基地春制生产2020年、2021 年、2022 年已连续3 年受灾,产量普遍仅50~80kg/667m2,即便有制种保险,保障了农户利益,但代制的合作社积极性大受影响。福建建宁烟后制产量年度之间不稳定,与中稻制种等相比效益不高,基地落实有难度。

二是早稻种子特性决定利润空间有限。相比杂交中稻而言,早杂种植用种量大,每667m2用种量2kg,农户用种的相对成本高,若市场零售价格定得过高,则农户转而考虑用常规种子或自留种。早杂种子生产收种成本一般14~16 元/kg,而市场定价常年在26 元/kg 左右,近年有所上涨,一般也不高于36 元/kg,从生产、代理到零售各环节,利润空间相对摊薄,经销商积极性不高。

三是企业考虑经营风险不愿扩大生产。作为种子企业来讲,早杂种子生产成本高,市场零售价格低,销售利润薄,生产风险大,基地不好落实,不愿意满负荷安排早杂种子的生产计划,担心种子积压风险。

3 发展早稻种子生产的对策

虽然近年来湖北早稻种子供需平衡,但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自然灾害频发,还需多措并举引导早稻种子生产发展,未雨绸缪防范遭遇4~5 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时补种、改种救灾用种需求。

3.1 政策引导实行优势早稻品种奖励政策,对推广一定面积的本省早稻品种实行奖励,建立早稻品种研发及推广奖励制度,从而加快本省早稻品种推广,提升本省早稻品牌优势。同时,实行优质早稻种植补贴政策,扩大优质早稻种植面积,实行商品稻谷收购价格差异化,实现早稻优质优价,刺激早稻种子市场向好发展,从而调动早稻种子企业生产积极性。

3.2 项目支持在坚持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早稻品种优先的导向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省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资金,按储备早稻种子500 万kg、3 元/kg补贴标准,支持1500 万元资金补助承储企业,以减轻企业备种压力,增加制种利润来鼓励企业制种,通过扩大早稻种子储备规模,引导企业扩大早稻种子生产。

3.3 模式探索探索县企共建种子生产基地模式,采取种子企业流转基地直接制种模式,通过企业寻找早杂种子最佳基地、减少代制环节、提升机械化水平等措施降低种子生产成本,提升种子生产水平,提高种子生产的稳定性。

3.4 技术攻关针对公安县基地春制连续受灾的实际问题,探索两系和三系制种兼顾、互补,适当增加夏制、研究早秋制模式,开展适应性组合筛选,研究最佳制种时期、制种组合。同时,进一步加大三系早杂组合和两系替代新组合的研究、筛选、推广,突破早杂种子不好生产的瓶颈。

3.5 严打抢购套购行为加强基地执法监管,打击抢购套购种子行为,尤其是对制种面积不大、制种实力不强的企业(合作社)要重点监管,发现一起,依法严肃查处一起,以防范合作社(代制企业)私自留种、兜售种子等种贱伤农的行为,为早杂种子生产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猜你喜欢
春播早稻制种
全国春播面积9.4亿亩左右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晋城科协:开展“春耕春播专家行”活动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