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思路探讨

2023-02-25 14:52任朝莹李灿东詹杰石国旗
新中医 2023年23期
关键词:岭南粤港澳大湾

任朝莹,李灿东,,詹杰,石国旗

1.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1],为中医药国际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然而,中医药在国际传播的过程中,难免遇到新情况,需及早发现问题,以创新发展的角度灵活处理,才可避免外界对中医药的误解。本文从中医药实践角度对我国发展战略区的优势及不足进行分析,以临床应用为目的,中医理论为指导,探讨中医药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传播策略,以期使中医药在国际化舞台中以最大程度发挥其对健康维护的价值。

1 中医药国际传播需重视的本质问题

1.1 受众对象的生理改变人体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巨系统,不同系统之间存在差异[2],国际环境下,中医的接受对象发生改变,以各种生理变化尤甚。长久以来,中医的广泛受众对象是黄种人,走出国门,将面对不同人种如黑人、白人、混血人种等不同肤色人群,生理改变如肤色、瞳仁、发色、体味轻重等,要求中医辨治方法做出对应调整。世界各地饮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域性差异,中国是一个农业种植大国,主食以谷物、蔬菜类为主,而西方在基于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历史上,饮食以动物肉居多,因而产生各具特点的体质类型。体质差异所表现出的疾病具有不同形态的证候,需基于人体状态进行个性化的辨识与治疗。因此,从整体出发,创造针对个体的、动态可调的中医诊疗方式,在纷繁复杂的受众对象面前,显得十分重要。

1.2 时间空间的属性变化中医属于时间医学范畴,强调时间与人体的联系,具体表现于子午流注、五运六气、四时养生理念、伏病学说等理论,其共同规律是根据时间变化对机体偏颇状态进行调整而维护健康。人与自然相统一,机体对地域环境有很强的依赖关系,中医在走向国际时不可避免要面对时空的改变,如同一时间段南北半球季节截然相反,不同时区存在时间差异,人体状态也会因时间变化而发生对应改变。全球主要气候类型大体分为十二种,一些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冰原气候、地中海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等在中国少有[3],针对中国本土气候的中医治疗方式是否适用于全球不同的气候类型,需进一步进行研究。因此,根据时间和空间探索中医在不同地区的应用,需进一步发掘。

1.3 传播的内容存在盲区目前,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翻译和各类文化科普方面[4],侧重于中医哲学、中医历史学、中医典籍等研究,内容较为抽象复杂。由于文化水平差异,中医深邃的哲学思想恐在中国都尚未做到广泛普及,对于缺乏中国文化背景的外国人而言或许理解更为困难,恰如不是人人都喜欢西方的莎士比亚,此类型的中医文化国际传播可能仅局限于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或爱好者,无法渗透于广泛民众。应注意的是,中医的本质是一门医学,医学的对象是人的生命,生命是医学的本原,中医的国际传播应侧重于其对健康的实际维护作用。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为5%,其他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已病态为25%[5],绝大部分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偏颇。在国际传播中,若将中医的受众者从读者、观众的角色转向为中医药的被服务者,发挥中医药“上工治未病”的预防、保健及治疗的效果,以实际功效证明中医药对健康改善的作用,则中医的国际吸引力可能会更强。

2 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态势分析

2.1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优势邓铁涛教授认为“中华文化、黄河起源、长江发展、珠江振兴”,1978 年,改革开放首先从广东开始,我国中医学术重心也有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逐渐转移的趋势。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中医氛围和实践能力居全国领先,各方面体系较为成熟,从此地区作为起点,是中医走向世界的不二选择。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第四个国际著名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九市组成,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是继“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等之后的又一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区[6]。人才培养与科研方面,湾区高水平大学集群,拥有澳门横琴“澳门WHO 传统医药合作中心”等现代化高新中医药产业及创新平台,具备高水平中医药产业、人才培养与高新科技创新发展优势和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的雄厚实力;交通方面,湾区国际交通网络发达,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机场以及众多著名港口使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辐射全球的区位优势;文化融合方面,广州曾一度为南中国的文化中心,中外文化在该地交汇传播,东西方文明在此交融并存,并行不悖、相互交流,各种外来新鲜事物在粤港澳地区皆可找到自己一席之地[7];中医翻译对外传播方面,一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为中医药翻译与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另外,粤港澳地区华侨、华裔众多,数量属中国其他省份之最,多地为著名侨乡,侨港名医众多,他们可作为海外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传播的中坚力量之一。历史原因,香港、澳门地区对英语、葡语、法语等语言的使用较为熟练和频繁,多种族人群在此地呈多样化聚集,文化、政治、风俗等融合可在此地进行实践。综合来看,以上均为推动中医药对外传播的有利因素。

2.2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瓶颈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岭南地区,该地四季特点并不典型,黄帝内经中“春三月……”所载四时养生方法,中国传统时令节气中,小雪、大寒、惊蛰等节气现象,以及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中所描述情景等,均不符合岭南地区气候表现。由于古代政治、经济等因素,人们对中医的认识与应用,一般默认为北方中原地带,四时季节气候交替,总体基于北温带地区。而岭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人体多受湿邪、火邪等侵袭,此地人群感寒染疾常表现出不同于中原医学的病证特点,且岭南相关医学流派和思想属于地域医学,具有特异性。例如,此地中医学教育系统的教学用书为针对岭南地区的《伤寒论岭南版》《岭南中医妇科学》等,不同学术流派如岭南伤寒、岭南温病、针药相须等岭南特色辨证论治思维[8],具有浓郁的地方性特点,若基于此对中医进行对外传播,则内容很可能集中为岭南医学思想。粤港澳大湾区虽具有中医国际传播的众多优势,但片面的地域特点不可避免或成为中医国际传播的缺点,难以全面表达中医学的整体面貌。中医理论博大精深,除了具有南国特色的岭南医学,还有绵延千余年至今而不衰的新安医学、上古名医岐伯故里的庆阳医学、在中医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孟河医学、具有各自独特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的民族医学等等[9],在国际传播中若只局限于某一领域,易使接受者对中医形成盲人摸象般的认识。岭南地区多用轻清灵巧、药性平和之药,多取之于岭南地,用之于岭南人,而世界各国地域不同,文化习俗千差万别,中医将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气候、体质和疾病,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若以岭南医学的中医诊治方法进行治疗,则很可能造成误诊或误治。因此,除了使用已有的治疗方法辨证论治和对症下药,还应在前所未有的情况下灵机应变,勇于突破和创新。

3 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国际传播策略分析

3.1 通过状态辨识应对生命变化状态是对生命过程中不同阶段特征的概括,是人体阴阳自和能力、偏颇和态势的体现,可由宏观、中观、微观的表征参数来表达[10]。针对岭南地域性特点和国际环境不同人群的复杂性,可采用中医状态辨识辨别机体的特点,据状态表达遣方用药。状态辨识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生命过程中某一阶段表征参数进行分析归纳,辨别程度、部位、性质等状态要素,并作出状态诊断,进而辨别生命所处未病、欲病、已病态的思维认识过程,其内容涵盖先后天因素、社会自然环境、体质、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各种因素演变规律和预后转归[11]。在复杂的时空环境下,各种生命表达参数如关于人体自身的性别、年龄、四诊信息,人体以外的季节、气候、居住环境,以及现代医学微观检测指标等,都可纳入表征参数的范围。通过分析、归纳人体宏微、内外等参数,确定健康的偏颇程度,进而实施中药、针灸、推拿、食疗、情志调理、功法锻炼等中医保健方法进行调理和干预。国际环境不同人群,人们的健康状况纷繁复杂,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个体有其特定的状态特征,特别是对于亚健康状态、慢性病的调理,不可按照现代医学的诊疗方式一概而论。而状态辨识综合考虑患者的生存环境及体质特点,通过克服地域变化造成的诊断障碍和局限来判断不同群体的健康状态,于疾病早期就灵活制定具有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体现着中医未病先防、欲病救萌的治未病思维和方法,与当代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吻合。因此,应将中医状态辨识渗透到中医国际传播中,让人们不生病、少生病,使中医惠及全人类健康,中医的国际传播接受度才有望普及。

3.2 立足源头进行中医传播实践“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在华外籍人员实施中医药预防、治疗和传授的过程即可看作中医国际传播的行为。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历史为粤港澳大湾区创造了良好的国际交流氛围。二十世纪末以来,广州的外籍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的五年,平均每年从广州各口岸出入境的非洲籍人员均超过50 万人次,居全国其他城市首位[12],区域内的外籍人员可看作中医国际传播的直接对象。由于中医药在某些国家市场准入门槛高,一些中药难以在国外上市,中医外治技术如刮痧,放血等技术也被限制,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可先为本地外籍人员创造接触中医药的条件,让其以最直接的方式体验中医药的功效,以疗效证实中医药的作用,好过以抽象的文字或语言进行理论阐述。当前,海外中医药中心采取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教育属性模式,如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多不以经济利益作为主要目标[13],此方法成本巨大,效果未知。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将中医作为外籍人员中华文化对外展示和汉语教学、考试的内容,强中医传播“内功”,则可用最小的成本将中医药文化传递于国际人群。在交流实践过程中,在本区域率先试探受众的文化接受能力,根据文本内容做到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则可尽快纠正中医在国际传播中的理解盲区。部分湾区留学生学成归国,在不偏离中医药基本理论方法的前提下,可用他们掌握的中医药知识为自己的同胞防病治病,有的还会成长为其本国中医药政策制订的推动者和参与人,直接促进中医药跨文化传播[14]。

3.3 借助科技应对健康模式需求借助外力对中医改革自古就有,如随着冶金的发展,针灸的材质从最早的针石,逐渐演化成铁针、铜针、银针到现在普遍使用的不锈钢针,体现了中医的守正创新。2018 年,习近平考察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15]回顾中医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医学更重视医学经验的积累,相对缺乏客观、统一的临床实践指南,且诊断和疗效评价困难,制约了其进一步的传承、发展和国际交流[16]。因此,响应国家号召,中医药国际传播可考虑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角度入手,让中医紧跟时代潮流,以规范、标准的形式服务于现代人类对健康的需求。目前,中医诊断的客观化研究如脉诊仪、面诊仪、舌诊仪、辨证量表等如火如荼,在粤港澳大湾区,借助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大科学工程资源,通过系统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相关知识,可进行不同人种如白人、黑人的诊断系统研发,或比较一种治疗方法在不同人种中的作用表现,对不同人种进行肤色、体质等研究,寻找客观诊疗规律和方法,使中医以数据为媒介,以中医整体思维为纲,以现代科技为指导,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灵活应对不同人群疾病的变化情况。

如今,从“疾病模式”转化为“健康模式”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一种新的全局理念,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对人体健康状态进行客观化、个性化的动态判断,形成“表征采集-状态评估-风险预警-方案干预-效果评价-反馈优化”为闭环的虚拟中医健康管理[17],融合不同中医学派优势及时对疾病进行判断和干预,以防病于未然。研究报道,互联网+中医远程会诊平台的建设可使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具有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优点[18],因此,发挥互联网+的平台作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国际化远程诊疗、咨询平台,也可使中医诊疗服务跨越空间障碍,便捷、及时、优质的传递于海外侨胞及不同国家人群。

4 总结与展望

中医国际传播是一个文化不断影响和渗透的过程,难免遇到不可避免的矛盾和挑战。粤港澳大湾区中医氛围浓厚,具有多语言交融、多人种汇聚、经济科研发达等特点,模拟了中医药外传将面对的各种可能。借助湾区全球知识高地、技术高地、人才高地和优质制度供给高地传播中医药,除了练好中医自身诊疗的“内功”,还应及时发现中医传播的盲区,扬长避短,借助现代科学,以灵活、动态的方法应对中医药国际传播可能遇到的困难,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维护的作用。

猜你喜欢
岭南粤港澳大湾
忆岭南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雨岭南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不辞长作岭南人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