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朝霞,马建平,林君瑜,叶一舵
(1.太原理工大学 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山西 太原030024;2.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3.深圳华侨城中学 德育处,广东 深圳 518053;4.福建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权变性自尊概念的提出是在对自尊追求和获益的讨论中产生的,当人们追求自尊成功时,会有情绪和动机上的获益,但也存在短期或长期的代价,导致身心健康的失衡[1]。Deci和Ryan通过区分权变性自尊和真实自尊对自尊权变性进行了阐述,认为自尊权变性反映了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多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达到某种客观的优秀标准或个人内心的主观期望[2]。自尊权变性较高的个体,他们的自尊是脆弱的,自我价值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获得的成就和他人的评价,需要不断获得成功来维持价值感;权变性自尊作为心理健康领域重要的研究变量,与抑郁、自恋、不稳定的自尊等心理问题相关[3],而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对学校的不适应。适应对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非常重要,对个体当前的身心发展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的研究颇多,但关于大学生学校适应背后的心理问题的研究较少[4],以往研究表明,自尊和主动性人格对个体的适应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尊往往作为一个中介变量对学校适应产生影响[5],主动性人格可以使个体减少焦虑、迅速适应新环境[6-7]。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将考察大学生权变性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选取了山西省3所地方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时间等客观条件考虑,采取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将学校分类,平均分布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然后在这些不同类型的样本中随机抽取了有效样本1285人,样本分布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分布表(N=1285)
1.权变性自尊量表。采用杨晓慧翻译的Paradise & Kernis编制的权变性自尊量表,采用5点计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分半系数为0.73,因此权变性自尊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8]。本研究中总的α值(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65。
2.自尊量表。罗森伯格编制的《Rosenberg自尊量表》,该量表共10题,采用5点计分,对反向题做修正后,分数越高则表示自尊水平越高。修订后的量表在国内的自尊测量中被广泛使用,信效度极佳[9]。本研究中总的α值为0.742。
3.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问卷。釆用李佳芹编的《大学生主动性人格问卷》,该问卷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坚韧性、变革性、尽责性。采用5点计分,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和分半信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指标[6]。本研究中总的α值为0.92。
4.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采用方晓义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该量表共有7个分量表,60题。本研究根据以往研究结果及研究需要选择了人际关系、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四个因子,共有30题,5个选项。分数越高,说明适应现状越好。量表总的α值为0.929,重测信度为0.996,量表具有很好的构想效度、区分效度和实证效度[10]。本研究中总的α值为0.874。
采用SPSS 24.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如下。
权变性自尊的性别差异和生源地差异见表2。结果显示:权变性自尊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分数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更感性、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影响有关;权变性自尊在生源地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农村生源明显高于城镇生源,这可能因为受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
表2 权变性自尊的性别差异和生源地差异
大学生权变性自尊、自尊、主动性人格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见表3。结果显示:大学生权变性自尊与自尊、权变性自尊与主动性人格总分及各分量表(坚韧性、变革性、尽责性)分数、权变性自尊与学校适应总分及各分量表(自我适应、情绪适应、人际关系、满意度)分数、自尊与学校适应总分及各分量表分数、主动性人格与学校适应总分及各分量表分数之间均相关显著;权变性自尊与自尊、主动性人格总分和学校适应总分之间呈现负向相关,随着权变性自尊分数的升高,自尊、主动性人格总分和学校适应总分呈下降趋势。
表3 权变性自尊、自尊和主动性人格与学校适应的相关分析
1.所有变量对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见表4。分层回归分析发现:在对基本变量控制的基础上,年级、生源地和父母婚姻状况显著影响学校适应;在对基本变量控制的基础上,权变性自尊显著影响学校适应;在对基本变量控制的基础上,权变性自尊和自尊显著影响学校适应;在对基本变量控制的基础上,权变性自尊、自尊、主动性人格显著影响学校适应。
表4 所有变量对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
2.权变性自尊对自尊的回归分析见表5。回归分析发现:权变性自尊显著影响自尊,权变性自尊负向预测自尊。(β=-0.27,p<0.001)
表5 权变性自尊对自尊的回归分析
3.权变性自尊对主动性人格的回归分析见表6。回归分析发现:权变性自尊显著影响主动性人格,权变性自尊负向预测主动性人格。(β=-0.11,p<0.001)
表6 权变性自尊对主动性人格的回归分析
探讨大学生权变性自尊、自尊、主动性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数据统计分析中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采用Mplus7.4处理分析,权变性自尊对学校适应影响的路径系数见表7和表8(非标准化系数)。结果显示:权变性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路径是显著的;权变性自尊通过自尊和主动性人格对学校适应的影响路径是显著的。权变性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具体影响机制见图1和图2(标准化系数)。
表7 结构方程模型:权变性自尊→自尊→学校适应路径系数
表8 结构方程模型:权变性自尊→主动性人格→学校适应路径系数
1.权变性自尊—自尊—学校适应。权变性自尊、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见图1。模型1:权变性自尊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学校适应。一条是权变性自尊直接预测学校适应,另一条是通过自尊间接预测学校适应,也就是说自尊在权变性自尊对学校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量是0.17(0.267×0.642),占总效应66%[(0.267×0.642)/0.259]。
图1 结构方程模型:权变性自尊→自尊→学校适应
2.权变性自尊—主动性人格—学校适应。权变性自尊、主动性人格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见图2。模型2:权变性自尊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学校适应。一条是权变性自尊直接预测学校适应,另一条是通过主动性人格间接预测学校适应,也就是说主动性人格在权变性自尊对学校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量是0.06(0.110×0.557),占总效应24%[(0.110×0.557)/0.259]。
图2 结构方程模型:权变性自尊→主动性人格→学校适应
1.大学生权变性自尊特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权变性自尊在性别、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权变性的基本特点具体而言,女生显著地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因为女生更感性,更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与杨晓慧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8]。研究还发现,权变性自尊在生源地上也存在差异,农村生源权变性自尊分数明显高于城镇生源。这与王磊等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1],可能是因为本研究采用的是整体权变性量表而王磊等人则采用的是领域权变性量表有关;也可能与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有关,农村生源学生所处环境氛围不同,导致他们更加在意他人是否接纳自己,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成为其权变性自尊的主要来源。
2.大学生权变性自尊、自尊、主动性人格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权变性自尊与自尊、主动性人格、学校适应相关显著,呈负向相关,自尊、主动性人格与学校适应相关显著,呈正向相关,权变性自尊分数越高,自尊越低,主动性人格分值越低,学校适应分数也越低。说明高权变性自尊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结果:自尊水平、个体主动性人格水平、学校适应水平随之降低。回归分析发现:年级、生源地和父母婚姻状况显著影响学校适应;权变性自尊显著影响学校适应;权变性自尊和自尊显著影响学校适应;权变性自尊、自尊、主动性人格显著影响学校适应;权变性自尊显著影响主动性人格;权变性自尊显著影响自尊。这与以往总体研究结果相近,即权变自尊分数越高,则有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对学校的不适应,以及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自尊水平降低、主动性人格水平降低,说明大学生学校适应不良背后可能存在过度追求自尊相关的心理问题,学校适应不良可能与低自尊、主动性人格水平不足有关。与此同时,研究发现权变性自尊、自尊、主动性人格是影响学校适应的重要心理变量;权变性自尊是一个影响自尊、主动性人格和学校适应的重要心理变量,说明大学生权变性自尊、自尊、主动性人格与学校适应关系密切,需进一步探索。
3.大学生权变性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图1、图2的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大学生权变性自尊与学校适应存在两种关系:一是权变性自尊直接预测学校适应;二是通过自尊和主动性人格间接预测学校适应。也就是说自尊和主动性人格在权变性自尊对学校适应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权变性自尊既直接影响学校适应,又通过自尊及主动性人格间接影响学校适应,这进一步说明权变性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是复杂的,其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在校的适应性,也分别通过自尊心理变量和主动性人格心理变量间接影响学校适应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权变性自尊进行影响和干预促进在校学生学校适应的改善。
目前,国内学者对权变性自尊的研究较少,大多停留在初始阶段,且集中于对国外权变性自尊问卷的引入和修订中,对权变性自尊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界定,除了权变性自尊外,还有条件自尊、相倚性自尊[12]、防御自尊[13]等称呼。同时,国内学者因为对权变性自尊存在不同的理解,所以对它的测量也呈现多样化。有人选择Kernis和Paradise的整体权变性自尊量表进行修订[8,14];有人选择在Crocker的自我价值权变性量表基础上重新编制问卷[11];有人选择能力权变自尊量表和关系权变自尊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15];也有人采用开放式问卷分析构建大学生权变性自尊模型并编制量表[16]。
本研究发现,权变性自尊是一个影响学校适应的重要心理变量;同时通过文献回顾我们还可以看到,对权变性自尊的研究除了多集中于人口学变量外,也有一些涉及权变性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17],但涉及的变量并不多,整体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和架构,缺乏深入的探讨。虽然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权变性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但也并未涵盖权变性自尊内容的全部,因此对有关权变性自尊涉及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未来还需要从量性和质性两个角度对权变性自尊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及如何应对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