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识中国共产党心中“人民”分量的四重维度

2023-02-24 20:27杨足仪
关键词: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

杨足仪, 周 昆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当前,在全球主流政治社会中,“人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话语表达,而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中,“人民”更是一个核心的话语表达,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根基和至上的价值追求所在。这就涉及一个基本的事实,在中国共产党心中,“人民”的分量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读懂中国共产党心中“人民”的分量?如何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把握其“人民”的含义?无疑这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关于中国共产党“人民”理念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以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的具体执政理念,如“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人民利益观”等为主题展开研究讨论。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石勇春等[1]认为“人民利益至上是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重要方面”,进而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利益思想的理论分析着手,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执政的实践中所发展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利益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和阐释。王丽平[2]从理论、历史以及当下现实三个方面阐释论证了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以及执政理念,其研究主要侧重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实践。段治文等[3]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为基础,论述了人民至上的逻辑底蕴以及价值蕴含。储峰等[4]则从习近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高度阐释了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为人民担当、与人民共治的人民观,主要研究分析了习近平思想的人民观。罗红杰等[5]以中国共产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研究主题,对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及其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深入分析。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关于党的“人民”理念研究,虽然较为丰富全面,但是相关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党的“人民”理念的某一特定提法,例如人民至上、人民为中心,或者某一特定时期的领导人关于人民认识的研究。而直接从“人民”本身出发的研究,特别是理论层面的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对“人民”的经典认识与总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学理、法理、义理及情理等四方面分析论述中国共产党心中“人民”这一核心理念,这是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以及不同领导人的人民思想的基本路径。也就是说,只有读懂中国共产党心中的“人民”,才能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强大的政治自信和底气,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建构。

一、人民是核心的基本学理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6]174其原因在于历史是由物质生产所决定的,物质生产活动——劳动创造了人,人即为广大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劳动人民。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中国共产党从本国的基本实际出发,确立了人民在自己心中的核心地位,在思想认识与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中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民性,不断进行伟大的历史创造与实践[7]。首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立场。”[8]并且正是中国共产党先天的人民性,使得中国人民在全面觉醒的年代自觉且必然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人民性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从中国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9]1031。一方面,基于这一根本的历史认识,诞生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生死存亡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从全党的思想认识上,将这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成果具体为自身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由此为中国的革命与发展确立了科学的、具有真理性的奋斗方向,即一切为了人民。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不止于思想理论上的革新与创造,并且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坚持人民的中心地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和成就。不断在实践中检验并证明自身为人民服务的科学认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性、真理性。其次,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立场,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立足点。这个立足点,从根本上讲是由人们的经济政治社会利益和地位决定的。”[10]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其根本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告诫:“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1]326而中国共产党人伟大信仰的根基就在于其坚定的、一贯的人民立场。换句话说,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源于人民且必须回归人民,脱离了人民的信仰是空洞的、虚幻的,必然导致“缺钙”“软骨病”。因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自主的运动”[12]477。共产主义作为实现广大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其核心是人民。所以,人民必然且必须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具体到中国的具体实际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同样这一伟大的奋斗目标核心正是广大人民。最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至上价值追求。世界观与价值观二者辩证统一,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必然树立起相应的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内在本质所必然规定的。因此,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出发,中国共产党在现实的历史实践中必然将人民确立为自身的核心价值追求。马克思指出“家庭和市民社会都是国家的前提,它们才是真正活动着的”[13]250-251,“国家是从作为家庭的成员和市民社会的成员而存在的这种群体中产生的”[13]252。这里的“群体”正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民群众,他们是国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4]。如何守住人民的心,关键就在于将人民的一切利益追求始终放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位置,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15]换言之,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价值追求与实现过程就是在不断地践行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观。

二、民心是最大的法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6],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深刻精准地概括出了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执政理念[17]。民心就是最大的法理,“得民心者得天下”更是自古以来被几千的中外历史所一再证明的根本规律。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得民心,更强调要守民心,是完全没有自身利益的一切为了人民的纯粹地守民心,是为了人民而守民心。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就在于得民心、守民心。西塞罗给国家的定义明确指出:“国家是人民的事业,但人民不是某种随意聚集在一起的人的集合体,而是大量的民众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18]39这个促使人民结合为一个共同体的“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正是民心,是广大人民抛开一切差异性所剩下的共同价值追求,并且这种追求是广大人民其他一切价值追求的基础和前提。这一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是现实的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的美好生活追求。从事生产实践则要求人必须结合为一定的共同体,因为“群体,是人类占有他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和占有再生产这种生活自身并使之物化的活动的客观条件的第一个前提”[19]472。所以,作为人类自然且自觉结合的共同体,国家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来自于人民的授予[20]53。概言之,国家就是由广大人民给予先天的共同的价值追求而结合的法人团体。自然,民心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共同体最大的法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21]61。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将得民心、守民心作为自己的根本准则,以人民需要为重要依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确定奋斗方向[22],不断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历史伟业。因此,作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是最具合法性的执政党。另一方面,百年历史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合法性的证明。在带领广大人民进行艰苦奋斗、伟大创造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不仅得到了理论逻辑的确证,更得到了历史实践的不断检验和证明。得民心、守民心的实践路径就在于人民意志在国家制度的确立与实践中的充分表达与实现,这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坚定基石[2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革命的本质,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24]21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中国,关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政权,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选择人民民主专政以及如何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等关于新中国国体以及政体的根本问题,以人民意志为核心确立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体制。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邓小平同志再次以人民意志为根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阶段,回应人民新的时代诉求,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体现人民意志的大政方针,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一百年来的奋斗历程所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都在用实践的伟大成功不断证明人民所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合法性又进一步确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正义性。合法性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客观价值追求。作为当代西方自然法哲学代表人物之一的约翰·菲尼斯认为:“正义的要求是实践理性基本要求的具体含义,即人们应有利于和促进他的社会的共同幸福。”[25]134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又决定其执政的正义性。

三、人民是最高道义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26]350,“正义事业必然胜利”[27]。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规范,是人类的普适价值观[28],它如平等、自由等价值追求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追求之一。特别是在国家的政治领域,正义是社会各阶层、团体得以相互交往联系,统治阶层内部得以稳固统一的基本保证[29]46。换句话说,正义性是一个政党、一个政府得以存在,进行执政的合法性的现实体现。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了各种抽象或永恒的正义观,指出了作为观念的正义的历史性与现实性[30]。而历史又是人民创造的,因此,正义性的本质就在于人民性,即只要体现了人民性就必然具有正义性。中国共产党从一诞生就确立了自己的奋斗事业的根基在于人民,因此必然是正义的。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正是对人类最高道义的现实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我实现”正义观的坚持和追随。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确立了自身的正义性,它是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出发确立的科学的、实质的正义观。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结合具体历史发展阶段实际,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不断奋斗。因此,不管是奋斗目标的正义性,还是现实历史实践的正义性,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其一如既往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等全方位立体的人民本体性而始终站在正义的核心位置。另一方面,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转变,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突出。国际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大国之间力量对比变化巨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民众权利意识普遍觉醒,人口结构变化愈加复杂[31],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到这一国际环境发展大势,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2]。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时代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正义的发展思想,还必须总结百年党史的正义性以资借鉴。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在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3]121。因此,我们要继续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正义事业就必须全面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正义性,才能更加坚定自信地继续开创更加伟大的正义事业。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6]。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再次历史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的正义性决定其必然不断地取得历史的胜利。新的征程还将继续,中国共产党秉承其正义的初心使命和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应对更加艰巨困难的赶考之路,必将站在代表人民利益的真实正义的立场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国人民念之、盼之的中国梦。

四、“胸怀天下”的情理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短短八个字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求解放独立的革命情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人民情怀,以及为全人类的和平发展做贡献的远大情怀全面深刻地概括出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世界情怀和人类情怀具体到中国的具体历史实际就是明确自身“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34]。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情怀就是通过自身的执政实践将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类世界情怀化为现实[35]。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就确立了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远大的世界情怀以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伟大人民情怀。正是这一远大情怀始终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团结人民、依靠人民锐意进取,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成就一个又一个历史伟业,不断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是出于对广大劳苦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毛泽东同志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36]1313。无数怀着“为生民立命”情怀的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前仆后继,为了人民、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大义凛然牺牲自我。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在一个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同志:“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37]24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人民的主观需要为导向,以人民的标准为标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又外化为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多用”的重要论述,即“在联系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群众上多用力”[38],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在新时代的最新规定和话语表达。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不止于中国,而是对整个人类有着深切关怀的世界情怀。自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全球各国各民族人民交往交流日益密切。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到世界大势为全球和谐可持续发展提出中国智慧,“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39]。人民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正是中国共产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胸怀天下”的世界情怀在现实中的具体展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总是将自身发展、中国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大党担当[40]208。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以及世界情怀是一脉相承,相互共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41]8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于本国人民的幸福发展,不断推动全人类的解放与进步,并且从整个世界的发展格局出发,来把握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做到了人民情怀与人类情怀的辩证统一,始终将中国的前途命运与全球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在党的一百来年的奋斗历程中已经成为一条重要的奋斗经验,即“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42]65。

五、结 语

人民性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全面深刻地阐释了这一根本党性。这一根本党性的具体表现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心无他物,唯有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45]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又是以“现实的从事生产实践的人”为出发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更是以全体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的。因此,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灵魂的现实具体化正是“人民”。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发现“人民”内涵的丰富性,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所积淀发展出的“人民”理念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而产生出的重要思想理念,是理论与实践、革命性与科学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百年来的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奋斗历程及其伟大成就,以铁一般的事实确证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的人民性这一根本党性的真理性、科学性和实践性,成功地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继往开来,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历史节点上,总结并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心中的“人民”的认识,以此为根据,不断结合新的国情世情继续发展和深化对“人民”这一重要的政治理念,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规定。同时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

猜你喜欢
人民情怀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