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海口海南 570203)
在当前数字经济和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重要的办学主体,大中型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办学模式的特色,还可以带动电子商务行业专业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的开发利用。因此,职业院校应该注重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以适应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趋势,这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需要,也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和义务。
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统筹协调校企双方资源,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健全多元化办学机制[1]。基于此,高职院校应重视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利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将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加强教育与产业的联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种融合模式使得校企之间能够互相合作,共同开展项目,共享资源,促进双方共同发展[2]。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得高职院校与企业的人力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产教融合模式也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果。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学生能够通过专业教学和行业实践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成为技术功底扎实的专业人才。产教融合不仅促进了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也能够为企业培养人才,帮助企业发展。
产教融合是一种良性合作关系,高职院校与企业相融合可以互利共赢。学校关注市场需求,与企业开展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企业也可以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精准匹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优质资源,改革职业教育。电子商务相关产业的长期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3],因此,产教融合能够让人才培养精准匹配企业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
企业通过与高职院校合作,能够招聘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难题为研究课题,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高职院校应当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现代学徒制具有传统技能传授模式的优点,弥补了学校教育在技能培养方面的不足,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的制定工作,并与高职院校共同组建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教师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企业师傅传授学生技能,共同对学生进行考评,多方位体现校企深度融合[4]。同时,学校教师深入企业锻炼,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现代学徒制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实现了教育与就业的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协同育人,达到了校企双赢的效果。
要有效实行现代学徒制,必须考虑三个要素,即“岗位、学徒和师傅”,这三个要素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5]。首先,现代学徒制的起点和立足点是企业的“岗位”,根据岗位的要求确定学生所需的技能和素养,然后学校根据这些特点制定培养计划。其次,企业的师傅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突出的能力,学校的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二者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最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转变为企业中的学徒,掌握专业技能,提高素养。高职院校需要围绕这三个要素实施专业群建设、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建设、教学环境设施建设等,以贯彻执行现代学徒制。
学校和企业根据专业需求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践项目,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际的工作岗位,与传统的培养模式不同,企业师傅在企业环境中为学生授课,让学生可以深入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在企业中,学生还有机会提前加入项目组,提高技能水平,毕业后能快速胜任工作。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过程与传统的职业教育有所不同。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学习,完成公共必修、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最后半年在企业开展专业顶岗实习。而现代学徒制则采用灵活和交替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学校和企业交替学习,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升技能水平。
电子商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可不断提升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参与度,让企业和高职院校形成命运共同体。企业参与人才培训,能够储备人才。在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材、教学和实训等内容中加入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制度,通过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旨在为各行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它不仅传授理论知识,还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6]。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现代学徒制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并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其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使其不仅掌握扎实的管理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还具备人文素质、领导能力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是基础,但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时代电子商务人才。因此,学校需要与企业深度合作,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以强化项目合作和实践教学为主线,聚焦职业能力培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7]。电子商务专业因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性,易于实现校企合作。学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模仿企业办公环境建造,企业将合适的项目交给学生实操,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之后,将理论应用于真实项目,从而增强应用能力。同时,企业还能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融入教学,学校、行业和企业可以建立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人才孵化机制[8]。
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企业可以参与教材编写、课程设计和实验实训内容规划工作,将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使学生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9],毕业后可直接上岗。这样的合作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技能性,促进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的目标是培养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以岗位需求为基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方面,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安排不同阶段的专业课程学习和企业实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感。学生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学习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课程,在第二学期参加企业认知实习,深入了解电子商务各个领域的具体工作。在第二学年,学校可以组织企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教育,让学生做好上岗的准备。为了确保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企业还需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对于企业实习环节,应该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考评,主要针对岗位实操、业绩以及实习文本材料等方面进行考核[10]。在实习期间,企业需要综合考查学生的工作能力、态度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提供客观的实习意见。学校教师则通过不定期巡查或第三方实习平台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实习周记、实习总结、实习单位鉴定意见等文本材料进行综合评价[11]。最终,根据企业和学校双方的意见,给出学生最终的毕业分数。
在课程体系方面,为了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更符合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对合作企业的岗位进行调研,了解现阶段电子商务企业的具体岗位、工作职责、能力要求等,根据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适用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标准,以满足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12]。
在教师团队方面,学校和企业合作组建“双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13]。“双导师”队伍的组建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校企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高职院校需要让专业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邀请企业优秀职业经理人为学生举办校内讲座和提供专业辅导。在学生进入企业前,高职院校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学生开始实习后,学校教师也要与学生保持联系,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习和顶岗工作。
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运行[14],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工作。
第一,现代学徒制应用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入学就可以与学校和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承诺将严格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学生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完成所有的理论课程学习和顶岗实习任务,并符合最终的考核评价标准,才能顺利毕业。这个管理制度确保了学生在学习期间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达到毕业标准并具有就业竞争力。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岗位工作。企业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职业技能水平,制定相应的薪酬激励措施,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政府部门需制定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法规、明确补贴政策等,并搭建企业、学校和学生沟通的平台。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能够规范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提高现代学徒制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产教融合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形成了协同育人的体系。现代学徒制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应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共同构建实践性课程体系,培养既有坚实专业知识基础,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