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三元关系作文之高分策略

2023-02-24 17:34池赛霞
求学·理科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妙手概念

池赛霞

2022年高考,三元关系作文成为大热点。三元关系作文,指的是作文题材料中由三个重点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作文形式。比如,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全国甲卷“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浙江卷“平台、人才、创新”。这类作文题思辨性很强,侧重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其论点,不是固定的一点论,甚至也不再是常考的两点论,而是三点论,即三元关系思辨——普遍地集中于三个概念交叉的关系,这对考生的说理论证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考生要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就要掌握化难为易的方法,这其中,准确地把握三个概念的内涵、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最为关键,因为行云流水般的行文背后一定有严密有度的思维逻辑。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三元关系作文之高分策略。

一、抓住“核心点”,多维度分析思辨

要用“联系的思维”思辨三元关系。就命题人的命题意图而言,在作文题材料三元关系中会有一个处于核心位置的概念,而抓住这一处于核心位置的概念就是思辨的关键。因此,论证时,抓住这一“核心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多维度思辨,分析它和其他有关概念的联系,拿捏事物的分寸,把握论证的尺度,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加以论述,就能视通万里,抚四海于一瞬,进而增加认识的广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思辨论证思路:明确三元关系概念内涵→抓住三元关系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概念→以这一核心概念为中心多维度地发散思辨

思辨论证示范:请看2022年新高考I卷满分作文《注重“本手”,“妙手”自来》

注重“本手”,“妙手”自来

方寸之间,黑白二子落目:功夫扎实者,步步“本手”,稳扎稳打;心浮气躁者,好高骛远,难免“俗手”;棋力深厚者,融会贯通,“妙手”频出。一局终了,结果自然不同。

博弈之道,用于生活:我们应注重“本手”,夯实基础,掌握规律,避免急于求成而落于“俗手”,如此方可达到创造的境界,下出“妙手”。(以“本手”为核心提出中心论点,诠释“本手”与“俗手”“妙手”之间的关系)

一味注重“妙手”之创造,而不注重“本手”之积累沉淀,终究难免“俗手”。(以“本手”为核心,论述“本手”与“俗手”的关系)

在这个信息浪潮翻涌的时代,各类“速成宝典”夺人眼球——“三天掌握英语”“一个月成为写作大师”……不少人趋之若鹜,浪费了时间与金钱,却不能有效地提升自己,难免下出“俗手”,贻笑大方。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测行事,学习就如同空中楼阁;离开了扎实的积累、基本规律的掌握,便只能迎来“妙手”速成的幻象。只注重“妙手”之精妙表象,而不知其内在逻辑与建构,難免出现照猫画虎之闹剧。(例证之后,进一步分析诠释造成“俗手”的原因——“本手”不扎实牢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珠玑之语不啻正本清源:注重“本手”规律的累积,应是创造“妙手”的题中之义。(以“本手”为核心,阐述“本手”与“妙手”的关系)

你且看,小说家莫泊桑观察街道上的车水马龙,捕捉日常规律,积累生活经验,终妙笔生花,闻名文坛;王津长居故宫小平房中,在快捷功利的繁华中坚守,与传统钟表相伴一生,对机械精度了然于心;王曙群从拧螺丝做起,默默坚守装配岗位三十余年,以仪器精度筑起航天高度。“本手”之于“妙手”,是经年累月的修炼提升,是引发质变微末寸功的积累,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熟练掌握。唯其如此,方可将基础常规之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创造出出人意料的“妙手”。(例证之后,进一步议论分析成就“妙手”的原因——对“本手”的掌握熟练)

“本手”“妙手”“俗手”乃至万物,均是世间客观规律的应用与体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尊重规律,静心潜习“本手”,方可行稳致远,迎来功不唐捐的“妙手”。 新时代青年面对百年变局与时代挑战,更应遵守黑白棋子之道:“妙手”虽美,犹得以“本手”之功筑牢基石;“本手”虽简,仍需用心领悟加深理解。愿你我仰望星空时,不忘脚下坚实的土地: 注重“本手”,“妙手”自来!(结尾再一次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点题升华自己的感悟)

该考生在论证的过程中,尤其注意把握好三个关键词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找到不同关系主体的本质区别与联系的支点“本手”,即三元关系中的核心词,以此阐述对“本手”“妙手”“俗手”三者的认识。先从“本手”与“俗手”的关系论述不注重“本手”之积累沉淀,终究难免“俗手”;再从“本手”对“妙手”的决定关系来写,辩证地体现出注重“本手”规律的累积,应是创造“妙手”的题中之义。作者在论述中抓住核心词“本手”多维度发散,凸显出清晰的思辨关系,鲜明地彰显了议论文的逻辑力量。这样,辩证分析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作者的思辨能力在文中展示得淋漓尽致。

二、选好“切入点”,多角度诠释思辨

要用“发展的思维”思辨三元关系。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也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诠释三元关系中的问题的时候,应抓住这一最本质的特征,在发展中分析问题:回溯过往,探寻问题的根源;关注过程,看到事态的发展;展望未来,提出合理的建议。即明晰概念的内涵逻辑,从三元关系中选好思辨的“切入点(起始点)”,运用“‘发展’的观点‘瞻前顾后’”,抚今追昔进行多角度思辨论证。

思辨论证思路:明晰三元关系概念内涵的逻辑→从三个概念中选择其中一个概念作为“切入点”→以切入词作为起点多角度思辨

思辨论证示范:请看2022年新高考II卷满分作文《携选择与创造,创美好之未来》

携选择与创造,创美好之未来

不同行业的人选择了自己的心之所向,促进了事业发展,开创了美好未来。这启示我辈青年,于时代发展中,携手选择与创造,开启未来之力量。(以“选择”为切入点,亮明中心论点)

选择为未来奠定了方向、夯实了根基。(诠释“选择”与“未来”的关系)有了正确的选择,便有了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有了奋斗创造的起点与平台。正因韦慧晓读研期间萌生参军之愿,选择投笔从戎,才使得她成为中国第一位海军女舰长;而黄旭华选择投入我国核潜艇事业,从而开拓了我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终成“中国核潜艇之父”。一切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事业的选择,都必将让个人未来有明晰的方向,让创新之舰不致漫无目的地飘荡,偏离国家与民族所需之轨道。(诠释分析“选择”对未来创造创新的意义)

创造为选择后的实践、为实践后的未来释放了动力。(诠释“创造”“选择”及“未来”的关系)倘若空有选择而不对所选择之事加以创新与改变,那人便会停滞不前、萎靡不振。创造让选择有了活力。鲁迅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年是创造的生力军,通过创造,青年可为新事物的发展提供无限可能。且看那航天人,开拓进取、创新不止。“嫦娥”探月、“天问”问天、“神舟”逐梦、“北斗”巡航,中国航天由追跑变为并跑,再成为领跑。一朝跨越几十年的差距,是无数人的创造革新,是无数人的变化提升,是无数新鲜血液的代际更迭。因此,有了创造,便有了鲜活的生命力。(进一步分析“选择与创造、与未来”的关系)

未来的强音呼唤青年们的选择与创造。(亮明角色——青年,表明青年的责任与使命)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与新冠疫情叠加,人类在进步与倒退的十字路口面临着重要的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青年应把握机会勇创未来。“90后”教授刘明侦选择了每日待在实验室,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研究与创新,于是创造了卓越成果的同时也创造了未来。“95后”青年申怡飞身怀三项专利技术,第一项就是他17岁就开始研究的极化码技术,今日的成就正是他当时所盼望的辉煌未来。“90后”小伙儿高健听从未来的召唤,选择投身航天事业,于是见证了“神舟”十四号发射升空的不朽传奇。他们,都展示出了新青年的价值取向。

身为新时代的青年,祖国呼唤我们,要求我们与时代同频共振并拼搏进取。因此,我们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克服困难,果敢选择、果断创新,如此,我们才会有光明的未来,才能为祖国的发展增光添彩。(卒章显志,重申三者之间的关系)

本道作文题思辨的难点在于,如何体现征文主题的关键词“选择”“创造”“未来”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作者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找准“选择”这一切入口,紧扣主题词,建立鲜明、准确、紧密的逻辑关系,并用分论点的形式清晰规整地呈现出来:分论点一,意在建立“选择”与“未来”的关系;分论点二,在建立了“创造”与“选择”的关系之后,马上重点强调“创造”与“未来”的关系;分论点三,植入青年视角,强化三者之间的条件、目的关系。作者选准“切入点”,以“发展的眼光”来论证文章的观点,字里行间,闪耀着辩证法思想的灵光,让全文具有了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三、找准“落脚点”,多方面说理思辨

要用“全面的思维”思辨三元关系。在对三元关系进行辩证思考时,考生一定要清楚,这三个概念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论证过程如果缺少思考、权衡,只说一个方面,没论及另外两个方面,就有可能得出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结论。这就需要在论证的过程中,注意对三个概念进行权衡比较,辨析其优劣得失,从而找准思辨论述的“落脚点”——全文论述的总观点。另外,在阐述一方的同时,要兼顾评论其他两方,在行文中体现出思辨分析的严谨与深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思辨论证思路:权衡比较三元关系概念内涵→从三个概念中找准其中一个概念作为“落脚点”→以此概念为“落脚点”多方面说理

思辨论证示范:请看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满分作文《敢于独创,方开新局》

敢于独创,方开新局

移用“翼然”仅绘长亭之景,忽视了压水而成、清幽美好的意境;化用“泻玉”虽摹水泻之状,但落于俗套,不切省亲之事。题联造句如此,人生之理亦然。观念的更新、方法的迭代、科技的昌明往往也需突破移用、借鉴的桎梏,如此方能开新局,闯出一片新天地!(开篇亮明观点,论述的“落脚点”在“独创”上)

于我观之,直接移用有如绘画中的照物描摹,一笔一画地复制,虽能造佳品,但绝不能成妙品。伯乐的儿子想相千里马,于是按照父亲所说的“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撂起来的酒曲块”外出寻马,结果捉回癞蛤蟆交给父亲,惹出了“按图索骥”的千古笑话。伯乐儿子可笑就可笑在生搬硬套、不知变通,把移用当作行事“真经”。移用有时或能省力成事,但多数终是败事。移用并非不可,只是移用多了,我们进取的锐气就少了,变革的精神就弱了,独创的信念就丢了……(权衡比较“直接移用”的利弊)

借鉴化用有如绘画中的模仿仿效,虽能融会,但却缺乏新意。相较移用,化用或许思考多了些、理念新了些,但仍不是成事的终极之道。黄庭坚在书法上深受苏轼的影响,就连拿笔的姿势也学苏轼的“单勾”,可怎么学也不如苏轼,还反被苏轼嘲笑。由此观之,无止尽地模仿不仅不能成事,还会让我们迷失自我,于焦躁中丧失前进的方向。(权衡比较“借鉴化用”的利弊)

上述黄庭坚的故事还有后续:心中郁闷的黄庭坚来到长江之滨,巧遇船工们健臂撑船,在长篙大橹间,他创造了“高提笔”的全新书法意境。可见,独创不仅能让自身收获成功的喜悦,还能打开新局面,产生极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踽踽独行的创造进程中,一项事业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面对困难时是否有十足的勇气和过人的胆略。梦想与成功之间并非遥不可及,二者相差的仅仅是跨越的勇气。因而,十足的勇气可能产生惊人的力量,惊人的力量会催生重大的創新。(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权衡比较,落脚点落在“独创”上,以此回扣开篇提出的全文观点)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光辉历程,无论是小岗村还是深圳蛇口,都是当事人甘冒巨大风险,大胆地先行、先试,为后人闯出一条成功之路。对于其他领域的创新,我们也应以更大的勇气和热情去拥抱、去接纳。

追求稳定和安全是人类的本性,所以移用和化用初见成效,我们就不再愿意独创。要打破此种僵局,我们就不得不大胆破冰,先无惧走出移用、化用的舒适圈,再辅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干劲,其实路就在脚下!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愿我们都心怀锐意进取的勇气,用独创写就更多精彩华章!(结尾与开头呼应,再次强调全文观点)

命题材料提供了“直接移用”“借鉴化用”和“根据情境独创”这三元关系,而该考生能够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通过分析权衡比较,考生将三个概念的“落脚点”放在了“根据情境独创”这一要素上,重点论述了独创所需的前提和条件,同时也在与移用、化用的比较分析中突显了独创的意义和价值。考生能够“多方兼顾”辩证地阐述“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根据情境独创”三者的关系,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避免了片面性,避免了走极端,从而使思辨具有了极强的效果。

猜你喜欢
妙手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论间接正犯概念之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