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风雨路 悠悠黄埔情
—— 记我的父亲、百岁黄埔老人刘华民

2023-02-24 09:14刘春
黄埔 2023年1期
关键词:黄埔军校同学会家乡

□ 刘春

我的父亲刘华民,1922 年9 月出生于山东曹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在那个军阀混战、国家风雨飘摇的年代,读书识字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我奶奶虽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妇,但很有远见,省吃俭用地供我父亲读书,想让他出人头地,不再给地主当佃户。于是,父亲在本村小学堂接受了启蒙教育。

13 岁那年,幸运降临到父亲头上。当时,宋哲元在他的部队办了一所军官子弟学校,名叫育德中学。由于父亲的二舅父在29 军宋哲元部任连长,作为军官子弟,父亲得以进入育德中学学习。父亲说,学校条件很好,还发了校服,大家体操、上课、吃饭、休息都是集体行动,完全按照部队的模式管理。可是好景不长,两年后,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悍然向我29 军发动进攻,炮轰宛平城。29 军将士奋起抗击,组建起大刀队与日寇浴血奋战。由于战事吃紧,学校不得不解散,父亲返回了家乡。也就是在这时候,父亲心中埋下了对日本侵略者仇恨的种子,立志要读好书、学好本领,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国家效力。

回乡后不久,家乡也成为了沦陷区。父亲听说山东籍将领李仙洲在安徽阜阳创办了成城中学(后改为国立二十二中),许多山东有志青年都慕名前去,父亲也决定前去投奔。在本村开明乡绅的资助下,父亲从山东步行到安徽阜阳,进入二十二中学习。

/ 生活中的刘华民。

父亲回忆,学校的学生宿舍很简陋,没有床,大家在地上铺点稻草,稻草上铺个床单,就在上面睡觉了。起“床”的时候,发现床单上有很多乱蹦的跳蚤,很多学生因此染上了严重的疥疮,有的学生甚至还被病痛折磨得丢了性命。父亲也未能幸免,浑身长满了疥疮,特别是腿上,烂了好多洞,流血流脓、痛苦难耐,一个学期不能上课学习,还差点丢了命。至今,他腿上还有许多当时留下的疤痕。

1944 年夏,随着沦陷区的扩大,学校也处于危险之中。为了师生的安全,学校开始向陕南、四川一带迁移。第一批西迁的师生走到汝南韩庄时,遭到日军的追杀,许多学生伤亡,这就是韩庄惨案。父亲西迁的时候也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还要躲避敌占区的日本鬼子。过平汉铁路时,他们白天不敢过,只有夜晚趁鬼子的探照灯照别处的间隙,才能分批迅速通过,看到探照灯将要照到他们时,大家就趴在路边的沟里隐藏起来。

途中经过河南内乡县时,父亲见黄埔军校西安七分校在此招收学生。他感觉报效国家的时机到了,马上征求老师的意见,老师听了父亲考军校学本领报效国家的想法后大加赞赏。这样,父亲就和部分同学一起报名投考西安七分校。经过半年的军训及文化考核,父亲被分配到21 期炮兵科学习。

3 年军校学习期间,父亲始终怀揣驱逐外敌、报效国家的信念,刻苦学习军事理论、专业知识,积极参加训练演习。1947 年底,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1948 年初,父亲被分配到北京傅作义的部队。1949 年初,部队起义,北京和平解放。父亲思母心切,经部队领导批准,回到家乡中学任教。后来,父亲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他始终坦然面对。

1978 年,国家拨乱反正,父亲恢复了工作,回到原单位。学校领导委以重任,让他担任高中的班主任,并兼任学校后勤部会计。父亲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获得了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1981 年,父亲光荣退休。1984 年,根据国家政策改为离休。离休后的父亲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学生上不了音乐课。父亲觉得,校园里不能没有学生们的歌声。他懂音乐、会识谱,口琴、二胡、风琴样样拿得出手,便主动义务教学生们音乐。从此,校园里回响起学生们欢快的歌声。父亲的举动,受到了乡亲及师生们的称赞。

2015 年,父亲加入了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为会员以来,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每年都安排工作人员来家探望两三次,给予父亲各方面的关心和照顾。2022 年9 月,恰逢父亲百岁寿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工作人员亲自到家为他祝寿。“感恩国家、感恩党、感恩政府”,这是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也道出了我们家属的心声。

/ 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给刘华民(左二)祝寿。

/ 刘华民携作品参加书画展。

如今,父亲已是百岁高龄,但他几十年来关心国事的习惯一点儿也没改变,《新闻联播》《海峡两岸》是他每天必看的电视节目。父亲十分关心海峡两岸的动态。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看到祖国和平统一。党的二十大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给了国人很大的信心。有党的英明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坚定支持,祖国和平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猜你喜欢
黄埔军校同学会家乡
1926年3月24日,李济深前来黄埔军校参观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同学会
满满的干货分享THX、HAA、ISF、CEDIA同学会成功举办
留学同学会之超级社团
夏天的家乡
同学会
家乡美等
熊雄在黄埔军校二三事
黄埔军校初期的办校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