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内涵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023-02-24 21:00王连春
群众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育

王连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这充分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盐城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扩资源、促公平、提质量、强队伍、惠民生,改革发展质态持续向好,发生深刻而可喜的变化。

一是投入保障更为充分。近五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达872 亿元。同步建设学校230 所,中小学56 人以上大班额实现历史性化解。投入约16 亿元,实施教室安装空调、“增亮”计划、课桌椅换新等8 项惠民实事。全省2021 年度高质量发展考核,盐城教育两项指标均获第1等次,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发展指数和水平指数分别居全省前列。

二是教育体制日益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大市区初中、高中、职业教育及特殊教育资源整合等改革全面到位。集团化办学改革持续推进,遴选优质龙头校,组建56 个义务教育集团、82 个办学共同体,辐射带动城乡薄弱校、新建校共同进步。

三是公平底线更加坚实。全市学前教育优质园、普惠园覆盖率分别达92.47%、90.76%。义务教育学校100%达省定基本办学标准。省四星级高中占比从48%提高到52%。近五年累计资助学生51.7 万人,资助金额6.89 亿元,实现“应助尽助”,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四是育人质效稳中有升。推动“双减”落地落实,学生学业负担减轻指数从69.07% 提高至76.1%,课后延时服务覆盖面达99%以上,学科类校外教培机构压减率达99.32%。2022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

五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近五年招引新教师9565人,其中“名校优生”802人,全市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研究生教师、职教“双师型”教师占比,较“十三五”分别提高1.6、6、2 个百分点。创新开展“初中起点七年贯通师范定向生”培养,全面启动“县管校聘”改革,试点推进市直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盐城市名校长培养工程”150 人,同城同待遇、市域有序流动等一系列优师利师惠师政策落地见效。

2教育一头系着国运,一头连着民生。当前,全社会教育夙愿正从“以量为要”的“有学上”向“以质为先”的“上好学”加快转变,人民群众更加关注教育理念、教育公平、队伍素养和育人品质,我市教育改革发展也要从“外延建设”向“内涵发展”加快转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盐城“竞逐新赛道、勇当排头兵”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把准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把思想政治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贯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党和国家需要、对社会有用的人。加强学校课堂、教材、论坛、活动把关,杜绝政治性、导向性、常识性错误,守牢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常态化举办“立德树人”论坛,每月一主题,每月一交流,每月一评估,确保铸魂育人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二是坚持科学理念,变更育人方式。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大力倡导“适合教育”理念,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理性的成才观,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围绕“减负、增质”,进一步丰富学校课程体系、规范作业考试、优化课后服务,加大校外教培机构违规变异培训查处力度,引导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切实减轻全社会教育焦虑。坚持“五育并举”,注重劳动教育,建立劳动清单、设立劳动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围绕新课标解读、课堂教学改革、高考模考命题、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研究,全面提高课程育人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推动小学“5+X”、初中“7+X”社团建设,成立全市普通高中学科竞赛指导中心,引进清北高水平教练开展五大学科竞赛培训,力争尖优生培养实现较大突破。

三是坚持系统思维,构建优质体系。学前教育抓普及普惠,组织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不断扩大普惠性学前资源供给,积极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确保2025 年60%以上的县(市、区)达成创建目标。义务教育抓优质均衡,以国家级、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为契机,全面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差异,力争2025年“省级”创成率达60%。高中教育抓提质增效,加强学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构建契合新课标的校本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合理选科,不断提高高考升学水平。职业教育抓产教融合,对接我市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设置对新兴产业、主导产业覆盖率达80%以上。支持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开展招生、专业建设、实训实习,建设一批“产业学院”“企业学院”,不断提高职教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高等教育抓校地协同,适度增扩市域高等教育资源,积极引进知名高校来盐开展合作,大力推动驻盐高校与中韩(盐城)产业园、国家级省级高新区等合作,围绕环黄海生态经济圈、湿地保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开展综合研究,实现校地同频共振、互利共赢。

四是坚持公益属性,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实施薄弱学校“十项提升”工程,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差异。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广泛建立“区域教育联盟”,推动城乡学校结对全覆盖。深化市域、区域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以“1+N”方式实施托管办学,加快缩小校际均衡差异。完善城乡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轻度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覆盖面,加快提高融合教育水平。

五是坚持人才兴教,助力质量提升。用好“黄海明珠”“名校优生”人才政策“招一批”,用好师范人才培养激励政策“育一批”,用好市域内教师流动政策“调一批”,下功夫解决区域、城乡、校际结构性缺教师问题。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名校优生、紧缺学科本科毕业生,创新招引方式,拓宽招聘渠道,提高引才效率。对教师紧缺的板块,建议在编制供给和引才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联合省内、市内师范院校,每年培养250 名左右“乡村定向师范生”、100 名左右“初中起点七年一贯制定向师范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大教师培训提升力度,有序推进“名校长培养工程”和“四有”好教师团队选拔培养,激励吸引市外盐城籍优秀教师回盐任教,加快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用好荣誉激励政策,探索扩大优秀教育人才考核奖励覆盖面,让优秀教师安心从教、尽心从教、幸福从教。

猜你喜欢
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车内教育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教育成为终身之择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