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视域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2-24 21:50谭善尹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专业

谭善尹

(福建师范大学 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跨境电商作为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与电商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在商业发展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为国家经济进步和发展建设了美好前景。目前,在互联网+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多数外贸企业均相继发展电商业务,并借助电商不断提升自身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和把握程度,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外贸企业发展。在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方面对于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全新要求,就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而言,革新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是跨境电商视域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之一。跨境电商作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之一,革新以往人才培养模式,顺应当下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所提出的新需求,是教育部门双一流建设当中学科建设的关键内容。

一、跨境电商和传统国际贸易的区别

第一,资金与商流的实现。一般来说,跨境电商平台是借助线上确认下单购买,并由第三方金融机构线上支持等形式落实跨境贸易的全过程网络化、虚拟化以及无纸化。并且,在商务交易过程中生成全部电子订单,包括付款以及发货凭证等均与传统国贸交易中出具的纸质凭证有着相同效力,同时电子凭证生成次序和时间也即时记录了商贸活动整个过程。诚然,电子凭证具有容易保管的优势,可以保证商务活动可靠性及真实性,并且也能提高业务效率,有效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然而,在传统国贸中,商品购买经费主要借助委托代理与国际汇款等形式完成,相比来说,跨境电商交易支付手段更为多元化,包括国际银联、信用卡、第三方支付与电汇等。当前,各个主流电商平台均已建立完善的跨境支付系统,便于商家和消费者群体使用。另外,跨境电商平台也能够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多样性与便捷性信息技术支撑,从而实现诸多传统国贸无法实现的功能。

第二,物流与通关的实现。众所周知,跨境物流系统是落实跨境电商交易的主要保障。与传统国贸产品种类单一化、大量远洋物流运输不同,跨境电商物流普遍是碎片化、多样化、小批量及多频次的航空物流,且对物流时效具有较高要求,注重物流配送的整体服务质量。伴随跨境物流全面发展和改革,海外仓模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此种模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境外消费者物流体验的满意程度,并增加店铺流量,推动产品销售,扩大并稳定店铺消费群。在商品通关环节中,传统国贸普遍采取企业自主申请或者委托报关报检等方式,而跨境电商通关环节普遍是企业方面提前在海关处进行信息备案,提交企业资质与产品有关信息,在境外客户线上下单并确定购买后,将订单信息上传到服务平台加以申报,由海关总署通过清单核放与汇总申报的有效监管形式,一站式解决商品报关报检流程中可能产生的数多问题。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平台业务的实现,相比于传统国贸来说,跨境电商都有着更强高效性、灵活性以及便捷性[1]。

二、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基本特点

第一,较强外语能力。跨境电商是随着国内电商产业不断深入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运用而产生的新兴产业。与传统国贸业务相比,跨境电商在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等层面均与其存在明显差异。所以,跨境电商对于人才的需求亦与传统国贸有所区别。诚然,跨境电商需要从业者承担一定境外业务,因此对于人才外语能力要求较高。但实际上,跨境电商行业从业者群体中国贸专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并不高,外语专业的毕业生则更少。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针对从业者外语能力普遍提出较高要求,要求其持续加强个体外语素养,例如外语口语交际和展示能力、交流和谈判能力、文案创作和产品专业术语使用能力等。因为传统国贸业务有着稳定性高、批量大与周期长等特征,而跨境电商则主要面向个体消费者展开产品营销,所以跨境电商业务有着多样化、小批量及多频次等特征。对此,跨境电商相关从业者需要拥有较强外语能力,既要会英语,也要基于业务发展需求了解部分小语种商务外语,此外,还应能够熟练应用翻译软件工具,这些均是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2]。

第二,高水平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能力。在跨境电商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多数企业均表示计算机实操能力是其认为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对于跨境电商从业人员来说,不管是客户交流、市场调研、跨境市场营销,还是支付结算、商品管理及物流跟踪等业务,均需要以高水平的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能力为支撑。跨境电商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掌握部分软件技术,包括数据库管理、PS以及Web程序设计等,便于其在店铺装修和产品美化工作中设计出效果良好的图纸。跨境电商作为数字贸易,该特性也决定着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大数据技术综合运用及数据报表分析等能力,这不仅是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更是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根本要求。

第三,综合运营能力。一般来说,跨境电商整个业务流程对从业人员的在线跨境市场营销、跨境账单支付结算、数字化选品和运营推广、科学定价、物流通关和检验等业务综合运营能力具有较高要求。就以往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而言,这些专业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工作,需要以更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和电商运营课程为支撑。与此同时,还要开设相应的跨境电商综合实训及实践课程。跨境电商业务综合运营涵盖了跨境业务体系的各项活动和环节,是对人才跨境电商综合能力的具体实践。学校方面应在面向学生开展基础理论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对接企业内部一线岗位要求,以此为导向着重培育学生们专业特长。

三、跨境电商视域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第一,课程体系构建尚未完善。当前,国内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的课程具体包含: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市场营销以及外贸函电等。虽然这些课程能够基本满足以往模式下的外贸需求,学生在通过系统化教育培训以后,能够独立完成各项外贸业务工作,但在跨境电商视域下,以往的课程体系已然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现实需求,学生既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也要掌握电商平台运营及管理等专业技能,这就要深度了解国际市场发展需求的变化,唯有如此才能将商品在跨境电商平台中顺利售出,创造一定经济效益。所以,以往的课程体系构建现已无法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需求,需要学校与教师进行完善建设。然而,当前多数高校仅仅是单纯地把以往的电商课程转变为跨境电商课程,且课时安排也有所不足,导致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时中了解并熟练掌握大量专业知识[3]。

第二,实践教育工作较为滞后。我国多数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育层面,普遍采取校内和校外实训中心融合的教育模式,尽管在理论层面而言,此种模式是较为先进且有效的实践教育形式,但就现实视角而言,此种模式仍然存在部分不足之处。首先,校内实训中心配备的软件设施和实训设备,难以呈现出贸易过程的真实性,并且数据信息更新较为缓慢,与当下市场发展相脱节。其次,校外实训中心建设难度较大,学校方面难以找到可以接收大量学生进行实习的企业单位,尽管有企业或单位可以并且愿意接收校方大量实习生,也是为学生派发部分辅助性工作,难以切实锻炼学生的核心能力。

第三,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完善。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授课教师普遍是通过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系统化学习与培养而毕业的教师,尽管这些教师理论基础较好,但因为教师行业实践经验有所不足,难以在跨境电商视域下有效开展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尤其在电商平台愈发规范化与专业化的背景下,教师只能通过买家身份演示有关内容,难以为学生详细讲述电商平台后台如何操作。并且,跨境电商属于新兴产业,不管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在平台具体操作规则层面,变化速度都十分快,学校教师难以时刻掌握行业动态变化,所以在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层面存在一定滞后性。

四、跨境电商视域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策略

第一,培育复合型电商人才。高校所培育的国际经贸人才普遍对传统外贸业务通过简单岗前培训便可上岗工作,但现如今外贸企业相继朝着跨境电商方向转型发展,不但对人才外语能力具有较高要求,熟悉消费者群体偏好及文化习惯,而且还要了解电商营销工具与技巧,而这便对高校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即培育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跨境电商专业复合型人才。各所高校国际经贸专业要按照外贸企业具体发展方向确定契合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当提高人才培养力度,加强跨境电商外语及交流、电子商务、市场调研分析以及网络营销等层面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以此顺应外贸企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第二,课程体系设置模块化。随着跨境电商的持续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在某种意义上提高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课程设置难度。如果人才培养所需课程太过广泛,则会导致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模糊,同时也会打破高校学分要求的有关限制。然而,如果删除部分课程,则会导致学生群体在部分知识与能力层面有所缺失。在此种状况下,学校方面可以重新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现行专业课程体系,将其划分成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专业核心课程三类,并在各类课程中设置相关教学板块。具体来说,体育、高等数学与英语等均隶属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报关报检、管理学、国际经济与实务以及西方经济学等均隶属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要以具体就业方向为基准加以提炼,例如针对跨境电商就业方向来说,应设置商务英语、跨境电商等实务课程,同时还要设置运营实验及综合实训等课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应主要设置公共基础与专业核心相关课程,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基础跨境电商意识与文化素质,使其在学习中储备足够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应以就业方向为主导实施定向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基准设置就业层面的课程模块,以供学生根据需要进行自主选择。学校对于高年级学生,应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人才培养,如此一来便可彰显企业和社会需求,根据既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4]。

第三,提高实践教育的力度。一直以来,跨境电商行业对于人才实操能力具有较高要求,所以,学校方面要重视提高实践教育力度。一方面,强化和企业方面的合作办学。首先应以跨境电商平台为媒介进行实训教学,让学生可以充分接触跨境电商平台运营有关内容;其次还应通过校企合作,把跨境电商平台有关资源引进校园,并带领学生进行简单操作,逐渐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电商平台市场营销与推广等技能,同时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激励学生借助创业活动强化个体实践能力。尽管教师的指导能够发挥引导性作用,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但要借助激励学生创业的教育形式可以提高其操作技能。例如,指导学生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电商平台注册网店,选择营销产品进行实践运营,积累有关经验,并在得到一定报酬的基础上,提升个体实操能力。除此之外,建设实践操作和创业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旨在激励学生在创新和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体实操能力,让学生们在真实的行业环境当中加强专业能力和水平,推动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第四,建设跨境电商教师队伍。众所周知,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产业,熟知跨境业务具体流程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士普遍均在跨境企业之中,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指导教师普遍在自身学业生涯中并未深入接触跨境业务,或仅是简单了解过跨境电商有关知识内容,所以,要落实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应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丰富教师队伍提升自我与人才引进途径。学校可以深化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和市场营销、电商等各专业师资力量,建设全新教师队伍,融合整合学校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基本定位,建设结构合理且囊括跨境电商核心课程群的师资队伍。与此同时,高校方面应促进专业教师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充分融合,将企业优秀经验引进专业实践教育课堂,从而夯实专业实践教育基础,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始终走在前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应不断加深校企合作,呼吁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内部一线工作,参加跨境运营业务,加强综合运营能力。针对部分前沿性应用课程,高校可以借助线下线上融合的专题培训方式加强教师队伍综合教育能力,同时放宽专业兼职教师入职政策,培育专业急需的专业教育人才。高校应全面推动跨境电商联盟院校的合作,推动师资资源共建共享,有效提高兼职教师人数,以此来弥补本校师资力量的不足。此外,高校还可以设置专项资金,在跨境电商平台中注册店铺,并选派骨干教师运营该店铺,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们共同运营,让学生全面且直接了解、掌握跨境电商业务各个流程,以此促进师生综合能力获得全面且快速提高。诚然,一切教育改革与创新均要落实到授课教师身上,因此建设高水平和高素养跨境电商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的重要任务[5]。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内外经济循环发展的大环境下,国内跨境电商行业规模始终保持着迅速增长的发展趋势。而当下社会环境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国内外消费者在线采购的新消费习惯养成,切实提高了在线采购的渗透率。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国内外对于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高校培养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专业,高校应与时俱进,基于行业前沿性需求持续革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为社会培养大量专业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专业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