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成
2022 年底召开的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立省之基、强省之要,扎实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要求着力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数字经济这一关键赛道,更大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这为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和重点。
2022 年,全省工信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坚决扛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制造业综合实力保持全国领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快于全国。制造业增加值达4.5 万亿元左右、占GDP 比重达37%左右,总量及占比均稳居全国首位。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 个、累计达10 个,均居全国首位。成功举办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重要贺信。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全面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八年位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蓬勃发展。全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4万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有望突破1.3 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左右。新建5G 基站5.6 万座,累计18.7 万座,总量全国第二、单位面积建设密度全国省(区)第一。南京成功获批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无锡国家车联网发展先导区、苏州国家区块链产业发展先导区建设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安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增绿色工厂298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全国省份最低。新关闭退出化工企业133家,淘汰太湖流域印染落后设备644台,全省铁合金、铝熔炼、再生铅、制革、造纸、铅蓄电池等落后工艺装备基本出清。下一步,全省工信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全力稳增长。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是稳运行。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准确把握运行态势,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稳企纾困政策,及时协调解决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面临的突出困难,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确保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保持基本稳定,为全省经济发展“勇挑大梁”。二是稳投资。编制全省生产力布局图,探索搭建项目南北转移平台,引导各地提高项目招引精准性。组织实施好500 多个省重大工业项目、732 个新增长点项目和1 万多个工业技改项目,确保工业投资总量保持全国第一。适度超前布局建设5G 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全年完成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80亿元。
三是稳产业链供应链。完善常态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专班机制,实施产业链备份、上下游协作等专项行动,统筹推进汽车芯片攻关应用、整零对接、集成电路芯机联动等工作,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卡点”“堵点”问题,畅通工业经济循环。当前要全力组织好重点防疫物资的生产保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
聚力抓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基础薄弱环节和关键核心技术上持续攻关突破,增强产业自主可控能力。一是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支持现有2 个国家级、12 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为行业持续输出关键共性技术。在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领域布局建设新的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尽快实现重点集群制造业创新中心全覆盖。积极推动省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省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完善条件,争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二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制定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年度工作要点,聚焦“五基”(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础材料、工业基础软件、基础制造工艺及装备、产业技术基础)薄弱环节,探索建立“链主”企业出题机制,支持基础材料、元器件、零部件和软件企业与产业链下游应用企业协同攻关,力争用3-5 年时间,在高端芯片、高端液压件、超精密控制器等重要基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对照前期梳理的278 项“卡脖子”技术短板,建立攻关方向长效征集和遴选机制,每年组织一批攻关项目,久久为功,补齐重点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年内力争在超高模量碳纤维、实体肿瘤的大功率聚焦超声治疗设备等方面实现国产替代。
奋力促转型。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开展新一轮大规模技术改造,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产品迭代。一是聚焦高端化,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以轻工、纺织等消费品行业和冶金、石化等原材料行业为重点,支持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提升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更加稳定、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二是聚焦智能化,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发布化工、钢铁、服装、机械加工等分行业实施指南,全面开展中小企业免费诊断,力争再完成1万家规上企业改造任务,新建智能工厂100 家、智能车间400 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0 家、5G 全连接工厂40 家,上云企业总数超过45 万家,争创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区。三是聚焦绿色化,深入实施工业领域节能技改行动。印发《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发布工业重大低碳技术目录,以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为重点,探索实施一批工业节能降碳示范工程。支持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清洁原料替代等绿色化改造,新建绿色工厂200家以上,力争全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
合力创优势。发挥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职能,充分汇聚各方合力,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一是巩固集群培育领先优势。研究制定新一轮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壮大16 个省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标准建好10 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等集群加快迈向世界级。持续开展“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加快打造特高压设备、晶硅光伏、品牌服装等卓越产业链。二是做强本土企业竞争优势。实施制造业领航企业培育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直通车”机制和服务专员制度,常态化开展巡诊活动,引导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全年新公告创新型中小企业1 万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 家,争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 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0 家,打造若干具备生态整合力和全球竞争力的领航企业。三是争创数字经济新优势。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持续巩固电子产品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重点壮大“数智云网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车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类脑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5 万亿元,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