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虞佳薇(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良性运转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企业的资金链能否正常运转,是保证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1]。自进入信息时代以来,财务工作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之间,国有企业应积极创新管理观念,顺应时代完成财务工作的转型升级,切实改善传统模式下的财务弊端问题,以更先进、更专业的姿态迎接来自新时期的发展挑战。但如何采取有效手段,以信息化环境为载体,加快财务管理模式创新速度,促进预期管理目标的顺利达成,是现代国有企业值得深度思考的话题,也是本文的重点研究课题。
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通过工作模式的改革创新,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取得更理想的经济效益。以大数据、互联网等平台为载体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一改传统模式下的工作形式,通过网络工具及信息技术,能够简化许多繁琐的财务流程,减少财务人员的重复性工作,有效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实现工作质量及效率的共同提升。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能够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得到进一步简便与规范,节省许多不必要的财务支出,为财务工作创造更多平台与空间。
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加强财务信息化的建设,使得国企远程管控的目标得以实现,也便于财务的集中核算,同时保证了各项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的时效性、有效性[2]。国企财务部门和管理层人员,可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处理,例如:预算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管理、支付阶段管理等各项关联业务,使财务资源真正实现有机整合与统一管理,促进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线上采购、支付、结算等信息模块,有助于企业财务资金的充分整合,使更多闲散资金、闲散资源进行归集处理,在保证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提高财务资金的利用率。
在信息时代下,企业财务工作的信息采集、分析与汇总将更加便捷,通过管理模式的革新,能够使整个财务流程更加高效便捷,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使财务工作的动态化特征更加显著。其中,集中统一化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在企业内部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便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业务沟通,帮助财务部门准确掌握企业实际经营情况,有效规避超预算、超权限审批等情况的出现,在信息时代便捷优势的带领下,实现财务信息共享,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保证财务管理质量。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财务工作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以往简单的会计记账、核算工作,逐步向信息化建设方向转变,这也使得原本复杂的财务流程变得更加简便。但就目前来看,虽然财务管理创新成为当下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仍有部分国企的思想观念未能及时转变,各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于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了解并不深入,未能正确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无法将更多先进、有效的管理举措准确落到实处,这不但会影响财务管理革新进程,还会严重影响信息化建设成果,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不利于预期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3]。
针对现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来看,虽然许多国有企业已经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但往往倾向于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提出的标准要求。从国有企业角度来看,由于长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企业领导对于财务管理的关注度并不高,将更多管理重心放置在生产建设中,财务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未能与时俱进对财务制度内容进行及时补充。这样导致现行的制度体系并不完善,尤其在岗位职责划分方面,无法保证责任权利的准确划分,这样的制度形如虚设,为会计失真埋下巨大伏笔。当出现财务问题时,往往因无法第一时间找出责任人,导致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互联网时代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社会企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财务工作更加高效便捷,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财务数据、商业机密丢失和泄密等情况,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害。不仅如此,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既为企业办公工作提供更多便捷,同时也为许多不法分子提供更多违法空间。一旦企业管理不当,将会诱发各类安全事故,进而造成大量的财务数据丢失、遗漏现象,无法保证企业的机密资料安全性,极大程度降低财务管理水平,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目标的顺利达成。
现阶段,许多国企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略有局限性,更加侧重于单一的财务专业知识,对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则亟待提升。尽管自身专业能力过硬,但往往会因不能熟练操作信息系统而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因操作失误出现大量的数据丢失,最终导致信息系统陷入混乱[4]。从国有企业角度来看,财务人员是开展工作的参与者、执行者,他们的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工作成效,如果财务人员不能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那么履行岗位职责时,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短板问题,无论是对个人职业规划,还是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的影响都是不利的,这是目前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国有企业要进行财务管理创新,就要先从思想观念方面下足功夫,正确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再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认真规划财务管理流程,梳理财务管理内容,逐步形成正确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意识。作为企业的掌舵者,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自身表率作用,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根据信息化环境发展趋势,设定多元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充分考虑诸多影响因素,注重各相关方利益的协调处理,为资源优化配置、利益最大化目的达成打好扎实基础。
针对财务管理模式,要一改传统模式下“分散、粗放式”的管理方法,逐步向远程管理、集中管理方向转变,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监控,及时反馈管理成效,尽可能降低信息时代带来的冲击与风险隐患。
针对财务工作方式,已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办公室之间,取而代之的是先进的互联网移动办公模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财务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办公,准确掌握企业各项资金使用情况,保证做到实时监控,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的空间壁垒。同时对于企业的内外部社会资源、业务往来情况,也可以做到及时监督,合理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快财务报表制定与处理速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为保证创新目标的顺利实现,国有企业应加强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健全财务内控管理制度,不断提升财务创新速度、效率。在此期间,要构建扎实的内部环境机制,在保证硬件过关的前提下,促进各项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
第一,构建内控机制[5]。通过内控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不同岗位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进一步强化财务监管力度。根据信息化环境发展趋势,适当调整内控机制,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防止出现一岗多人现象,规避徇私舞弊、人员冗余情况的出现,这时便可以与信息化职能分配进行有机结合,并落实配套的重点岗位轮换制度,打造严谨、规范的财务管理环境,避免因管理不当而出现的内部人员腐败现象。
第二,建立岗位责任制。财务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由于涉及许多重点内容,因此需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对财务管理行为及财务活动进行严格约束,保证财务职责的准确落实,促使所有人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岗位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职责权限,形成良好的岗位责任意识,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证整体工作的独立化分配,保证整个财务活动的规范化进行,以此来杜绝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漏洞问题。
第三,编制财务职能准则。财务内部职能准则的合理编制,能够促进财务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财务管理透明度,使整个财务流程更加严谨、规范,并在信息手段的辅助下,制定电子版财务信息、财务报表。在保证信息传递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财务数据带来的影响与冲击。必要情况下可引入绩效评估机制,全面衡量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使传统模式下企业冗余人员无作为情况得到有效改善。第四,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公示,加强财务流程管控。在开展财务工作时,国企可以通过excel等制表软件,开展财务信息汇总与核算工作,通过电子编排方式进行公示,灵活运用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将资金信息、成本信息、费用收支等财务数据情况准确记录其中,借助平台内部的自动分析功能,做好风险隐患的实时评估与管控,以此保证财务工作的公开性、透明度。借助技术手段,强化财务流程的全过程追踪管控,在规范财务行为的同时,促进各部门信息共享。制定财务评估指标,以财务信息化建设成果为标准,对月度、年度部门员工的业绩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以此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氛围,提升内部员工的综合业务能力。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时,更要加强对财务数据的保护,建立健全的安全防范体制,为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准确性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加大内部监控管理,对财务活动进行全流程实行追踪监管,避免因岗位人员操作不当、计算机病毒等不良因素影响,导致数据丢失、泄密等危害企业利益的情况发生。重点加强对内部硬件、软件设备设施的维护、检修,要求工作人员认真遵循管理机制,强化财务资料与文档保护力度,逐步搭建起完善的管理机制,从根源处控制并扼杀各类风险隐患[6]。另一方面,引入技术手段辅助安全控制,灵活采用病毒防控举措。在此过程中,可以委托具有权威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维护与认证,逐步搭建起多层次、多方位的安全体系。同时要积极落实数据备份工作,尽可能降低不可预计的突发情况对财务数据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从技术层面上规避信息丢失风险。
财务共享平台是国企财务管理创新的基础前提,决定着创新目标能否顺利达成。为此,国企需要着重加强对信息共享平台的投入力度,为信息化财务管理建设打好扎实的平台基础。
首先,以国企发展战略、信息化建设标准为目标,合理借助ERP、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内部财务共享平台,全新创设财务分析、报表制定、成本控制、财务预算等多个信息模块,保证该信息平台功能的完善性。除此之外,财务共享平台还需具备以下几个功能:①财务活动的日常事务:财务数据采集、分析、维护以及会计核算等业务处理功能;②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准确数据参考,合理编制财务执行方案,做好财务执行结果分析与评估;③建立专家咨询板块,以企业财务活动数据为基础,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专业的业务咨询服务。其次,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对企业财务共享平台的组织架构进行优化与完善,保证平台子系统得以正常运行,要覆盖岗位职责、财务数据、绩效考评等多个模块,在保证财务部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注重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全力推动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实时调整财务、业务流程。财务共享平台属于综合性较强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为保证财务工作质量与效率,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调整,立足于实际,合理设置财务管理优先级,按照其工作标准与优先级,对国企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确保财务活动真正满足国企的实际发展需要[7]。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战略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国有企业给予高度重视,做好财务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安置。
首先,选拔人才。在进行人员选聘时,国有企业要优先选择具有财务经验的人员,要求他们不但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熟练操作信息技术,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更好满足财务工作的实际需要。
其次,人才培养。国有企业应定期开展人员培训教育工作,将更先进、专业的财务知识输送至内部财务工作人员,为其提供更多技能学习、能力提升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财务工作流程,以此拓展自身专业认知面,夯实自身文化基础。
最后,人才激励。针对表现优异、综合能力突出的人员,可以适当采取针对性的激励手段,从物质奖励、精神激励两方面入手,给予不同岗位人员相应的奖励与惩罚,以此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更积极、良好的态度参与到岗位工作中,打造一支专业的财务管理队伍,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建成打好扎实的人才基础。
国有企业应建立财务监督评价体系,带领财务工作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应设置一个固定的周期,展开财务数据的分析与核查工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有序进行,查看财务数据、会计原始凭证的资料信息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针对财务数据的录入环节,应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要求财务人员做好原稿的核对检验,严厉杜绝账实不符现象,规避账表误差问题的出现。
综上所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在当下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根据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做好自身财务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具体来讲,国企需要深刻意识到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深入分析影响财务信息化建设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手段,以观念创新、制度体系建设、财务共享平台建立、人才培养、监督评价等多个环节为突破口,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顺利转型,保证财务工作质量,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