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晃,许丽娟,詹伟锋
( 1. 莆田学院,福建 莆田 351131; 2. 莆田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莆田 351131 )
2020 年11 月3 日,教育部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1]。 2021年3 月2 日,教育部又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 (教高厅函〔2021〕10 号),具体落实新文科建设工作。在教育部的推动下,全国各高校开始重新思考专业发展,调整培养目标。 2023 年6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谈到: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 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因此,新文科背景下工艺美术等艺术类专业的使命与职责有两个: 一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文化育人与文化引领相结合”[3],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推动工艺美术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夯实新文科建设的基础,注重文科与艺科专业基础的融通性,帮助学生打牢基础、 提高能力,培养专业素养高、 综合实力强、 有创新视野的人文型工艺美术人才,为工艺美术文化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经过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积淀,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积蓄了雄厚的资本与资源,是国内知名的工艺美术重镇。 “近年来通过平台搭建、 模式创新、 品牌创建、 品质提升、 人才培养、 展会带动等方式,加速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4]截至2021 年,莆田拥有规模以上工艺美术企业239 家,完成工业产值532 亿元,占福建省工艺美术产业规模产值30%以上[4],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但莆田工艺美术产业在构建工艺美术新形态新高度上,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例如产品研发能力薄弱,缺失高素质、 综合性人才等。 为支持莆田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莆田学院于2013 年设立工艺美术专业。 作为莆田学院的特色专业,工艺美术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能胜任工艺美术产业领域产品设计、 研发、 制作并具有扎实专业理论、 审美素养和较强专业技能、 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首要任务。 但莆田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问题。
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调,培养的“量” 与“质” 存在失衡,工艺美术行业紧缺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在行业内,人才培养囿于传统的“师带徒” 模式,人才成材率低、 成才速度慢和规模小,明显不能满足当前的产业发展速度和人才规格要求; 当前,工艺美术产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工艺研发能力和创新意识滞后,造成工艺品种类趋向单一性和雷同化。 莆田学院作为莆田工艺美术人才的培育基地,所培养的工艺美术专业学生数量不少,但选择从事和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极少。 主要原因是工艺美术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专精和通识的矛盾,课程体系与产业需求存在脱节,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兴趣不高、 成才慢,师生设计成果转化率低等。
当今社会专业分工明确,行业中“设立了不同的专业性岗位,匹配了相应专业性人才,且所谓的‘专业事专业人做’ 的用工理念已成为工业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共识”[5]。 “目前高校学科体系为应对专业化需求,已逐渐形成专业对口的应用型学科,以支撑专业分工体系下细分行业的发展。”[5]但工艺美术学院的专业培养目标过于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不仅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全面开发,还制约了工艺美术学科的综合性发展。
新文科背景下,工艺美术专业需要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应合理安排工艺美术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的课程比例,形成一套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交叉知识体系。 但现有的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不完善,交叉学科课程缺乏,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 一是受总学分限制。 传统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中,只在选修课模块中设置极少数的邻近学科或跨学科课程,学生可选择的交叉学科课程有限。 二是缺少新材料新技术课程内容。 传统工艺美术中稀有材料和手工艺所具有的独特文化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创意的重要内容。 但同时,工艺美术也将不可避免地与新材料、 人工智能、 数字加工、 云计算结合,从而催生出更多个性化的工艺美术产品。 而在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新材料和新技术等前沿课程的占比很低。 三是缺乏与人文素养相关的课程内容。 现有的工艺美术专业属于艺术学门类,课程设置无法脱离艺术的社会性与人文性,缺少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课程思政内容无疑制约了工艺美术产业的长足发展。
新文科背景下人文型工艺美术的发展要求教师具有多学科知识贯通的教学能力,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 转变教学理念。 虽然少数教师已具有一定的新文科教育理念,但在教学过程未能充分加以贯彻。 总体上,工艺美术专业教师学科素养相对单一,难以适应新文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让青年教师提升自我、 敢于突破,培养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能力,力争在工艺美术专业的转型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新时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要聚焦于新技术、 新造物思想的融合,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发展人文型工艺美术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留住文化根脉、 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工艺美术品牌质量和产业规模。 高校应积极发挥工艺美术学术引领和专业指导的工作优势,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动工艺美术创新发展。 人文型工艺美术是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导,在传统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在专业定位、 人才培养、 教学过程、 工艺美术创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关注“文化”,即更注重工艺美术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 人民的精神需求和工艺美术的文化创新,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在国家层面,发展人文型工艺美术顺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符合《 “十四五”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的总体要求,有助于完成举旗帜、 聚民心、 育新人、 兴文化、 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对壮大工艺美术产业规模、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提升文化供给质量、 增强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行业层面,发展人文型工艺美术在一定程度上将提升工艺美术品的附加值,增加消费新热点,弥补产业化过程中部分缺失的传统文化,有助于保持区域工艺美术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建设的战略思维提供支撑。
在学科层面,高校是引领工艺美术发展的前沿阵地,要以发展人文型工艺美术为契机,整合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以促进工艺美术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学校学科与专业体系,对学校‘双一流’ 建设具有深远意义”[6]。 围绕文化创意、 内涵提升与价值认知,培养人文型工艺美术人才,激发工艺美术人才的创新活力,有助于提升工艺美术人才的学养、 涵养和修养,有助于工艺美术人才的资源配置,有助于人才培养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在新文科背景下,围绕国家《 “十四五”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中重点发展和布局领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性需求为导向,莆田学院工艺美术专业立足莆田、 面向福建、 辐射全国,以培养具有大国工匠精神、 良好职业素养的工艺美术本科人才为专业新定位,力求解决工艺美术专业人才人文素养不高、 综合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薄弱和工艺美术产业高素质人才稀缺、工艺美术品创新性和文化性不强等问题,进而推动人文型工艺美术的发展,履行工艺美术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
(1) 构建平台基地
“深化产教融合、 知行合一、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7]推进各级平台基地及实训室建设,有效发挥大学技术人才和科技优势,可进一步打通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的通道,探索工艺美术产学研用一体化机制。 莆田学院在工艺美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依托福建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木雕技艺与文化研究中心” 和福建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木雕),共同探索工艺美术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新方法。 由学校与企业共建工艺美术产业学院,以现有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为基础,以专业群为主体,以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品牌建设为重点,从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到教学体系等全面对接莆田市工艺美术产业链。 “找准‘共赢点’,积极探索建立教学、 科研、 就业‘三位一体’ 的校企命运共同体。”[7]学院分别与各类工艺美术企业建立实习基地、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涉及木雕、 珠宝、 景泰蓝、 玉石雕、 古典家具、 产品包装、 装饰、 广告等行业,形成共生演进、 深度融合的协作创新机制。 平台基地和产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了更高更好的实践平台,为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2)探索“学位+学徒” 的培养模式
按新文科建设要求,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探索“学位+学徒” 的培养模式,从传统的“2+2” (两年基础两年专业方向)、 “1+3” (一年基础三年专业方向)模式调整为“3+1” (三年校企合作育人、一年毕业创作和顶岗实习)模式[8]。新的培养模式合并或精简了部分课程,不断建立“厂中校” “校中厂” 专业实训室,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完成最重要的实践环节。 在若干重点课程和专题设计、 综合实习等环节,实行“双导师” 教学,突出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岗前培训的无缝对接。 在人才培养上,采取“双选” 制进行分流,师生在一年级共同完成理论和通用技能教学,学生在二年级和三年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进入某个领域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最后教师与企业方人员挑选具有潜力和特长的学生,进入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 的方式进行重点培养。
“工艺美术产业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单一的专业建设理念已不能适应多元化产业发展需求,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 人才链与产业链脱节,学生实践能力不高、 缺乏创造性等问题。”[7]要调整工艺美术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多学科联动解决工艺美术产业领域重要问题。 面向我国新文科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的战略需求,莆田学院充分利用区域文化优势和综合性高校优势,明确办学目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推进专业群内有效协同、 学科间相互支撑,构建横向贯通、 纵向融通的学科交叉体系,以培养德艺双馨、 科学素养高的新型文科创造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工艺美术学院要培养从事工艺美术设计与创作、 文化创新、 工艺品包装、 工艺品展陈等新型文科创造型人才。 在横向融通方面,工艺美术学院可依照专业基础相通、 专业技能相近、 职业岗位相关的基本原则[7],打通视觉传达设计、 美术学、 环境艺术与工艺美术的专业区隔,着力打破专业间的壁垒,使学生能全面掌握和工艺美术相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 在纵向上,工艺美术学院要推进跨学科交叉融通,利用历史学、 文化学、 传播学、 营销学、 管理学、 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实现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与传播、 工艺美术品营销、 工艺美术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 工艺美术品数字化生产、 技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探索工艺美术品收藏与保存的新技术、 新方法,实现专业群间和学科间的资源共享、 人员互通与技术互补。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本要素,是把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实施过程的主要途径。 良好的课程体系是完善工艺美术人才知识储备及能力提升的基础,是确保专业发展质量的重要保障。 工艺美术学院要通过建立艺文融合、 艺科融合的课程体系,使工艺美术专业学生的理论结构更加合理。
一要强化课程目标。 人文型工艺美术专业充分体现了其人文素养的学科性质,落实到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上,课程目标的核心任务是“育人育才”。 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应贯彻人文导向和“时代使命”; 实践教学要以社会需求与真实问题为导向,探索艺术与科技、 文化的互融共通的知识架构。
二要内化课程内容。 建立以“教学为主,育人并重” 为主线的工艺美术课程体系。 在专业理论教学层面,要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注重将饱含文化、 哲学、 历史、 美学等的工艺作品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学习不同国家工艺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和创作技巧时,自觉坚持国家和民族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坚持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 在实践层面,要注重发展学生人文品行,引导工艺美术人才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工匠精神与工艺制作、 文化创新与创作、 理论与实践、 成果转化与应用进行深度结合,从而推动人文型工艺美术的发展。
人文型工艺美术专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工艺美术专业教师除了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人文知识以外,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人文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增加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 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整合校内与校外相关师资力量,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育优秀青年骨干,以“双师双能型” 专业教师为主干,联合企业核心工艺师和客座教授,组成科研、 教学和技能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团队。
要推进新时代人文型工艺美术的发展,打造工艺美术在产品研发与创作、 工艺与制作、 文化传承与创新、 产权保护、 作品维护、 产品管理与营销等环节中的新高度,人才支撑是关键。 高校作为工艺美术人才的培育基地,要明确工艺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加大工艺美术文化的科普教育,构建人文型、 创新型、 应用型的教学体系。要构建平台基地,探索“学位+学徒” 培养模式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要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夯实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兼具中国情怀和工匠精神、 能够传播中国文化的新时代工艺人; 同时要完善工艺美术课程体系,整合师资队伍,构建新文科背景下人文型工艺美术专业发展模式,助力新时代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