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
1964年9月,聂海胜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樊庄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第六。艰苦的生活却困不住一颗热爱飞翔的心。聂海胜听着掠过山峰的飞机发出的轰鸣声,常常梦见自己变成鸟儿展翅翱翔。
1983年高中毕业后,为了圆儿时的梦,聂海胜参加了空军组织的招收飞行员考核并被顺利录取,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在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学习期间,他成绩优异,在同批学员中第一个获得了“单飞”资格。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航天事业快速发展,需要从战斗机飞行员中选拔部分飞行员培养为航天员。聂海胜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举行成立仪式。从全军优秀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14名飞行员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34岁的聂海胜就是其中的一员。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聂海胜要从零开始。他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基础理论学习。当时的不少学习材料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对航天员来说,学好英语是必备条件。但对已经离开学校多年的聂海胜来说,这无疑是重大挑战。为了实现飞天梦,聂海胜每天都学习到很晚,还请家人帮其听写复习,最终克服了理论知识这一关卡。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聂海胜还面临其他挑战。太空环境与地球环境截然不同,航天员的工作远比飞行员复杂,为了适应太空环境下的工作,聂海胜每天都进行高强度训练,挑战着自己的极限。
“秋千”是航天员的一项常规训练,像海盗船一样,来回晃,时间长达15分钟。长时间晃动会让人十分难受甚至想吐。面对各种不适,聂海胜一直咬牙坚持。
经过五年的艰苦训练,2003年,聂海胜通过层层选拔,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首飞梯队。家人、朋友和同事们都为他感到高兴。但最终,聂海胜与这次机会失之交臂,目送战友杨利伟冲出地球。
聂海胜没有气馁,回到航天中心后,他又马上投入到训练当中。
在为神舟六号选择航天员时,体重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过重的体重,会影响飞船总重,增加发射时火箭所需的推力,哪怕只增加一千克的体重,都会对火箭的推力造成极大耗费。在选拔期间,聂海胜一有机会就踏上跑步机,有时一连跑几个小时,淌下的汗水甚至浸透了传送带。
功到自然成,2005年10月12日,聂海胜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日子,他与费俊龙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一起飞向了梦寐已久的太空。
神舟六号在轨飞行了5天,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重大跨越。聂海胜也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
八年之后,2013年4月,已经49岁的聂海胜再次入选神舟十号飞行乘组,并担任指令长。第二次奔赴太空,聂海胜一如既往地认真训练,并没有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在神舟十號的飞行任务中,聂海胜要亲自完成手控交会对接操作。这个有着“太空穿针”之称的项目,对操作精度要求极为严格。聂海胜为了完成这个“太空之吻”,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仅仅这一个动作就练习了两千多次。
2021年6月17日,当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人员准备启程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再次映入人们的眼帘——聂海胜,二度担任飞行乘组的指令长,准备第三次飞向太空。这一年,聂海胜已经57岁。
此次任务,航天员们要在太空中驻留三个月的时间,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完成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对航天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57岁的聂海胜来说,不管是身体、技术,还是心理,他都要求自己保持最好状态。 为了适应太空的生活,聂海胜变身“太空运动达人”,通过跑步、蹬太空自行车等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增强心血管的调节能力。
2021年8月20日,随着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第二次出舱任务的完成,一张“太空照片”引发了热议。摄影师是航天员刘伯明,他为站在核心舱机械臂上的聂海胜拍摄了一张与地球的合影。
在太空生活工作了三个月,以聂海胜为首的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全部任务。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胜利返回。
三巡太空,聂海胜成为了中国首位在轨百天的航天员。202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聂海胜荣获“八一勋章”,为他二十余年飞天之路再添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