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多维度选择

2023-02-23 17:02吴文翠
名师在线 2023年1期
关键词:角度文本课文

文 /吴文翠

引 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文本角度选择时,教师需要有创新探索的意识,走出传统教学的惯性思维,从语用、问题、情节、人物等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文本解读环节,进而形成新的学科认知。文本解读有不同视角可以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想到作者、编者、教师、学生等观察视角,而忽视文本内容本身的语用、人文等要素,导致文本解读往往成为教师的“自言自语”,这种“自娱自乐”式的解读,不能给学生带来更多讯息和体验,不符合主体教学的要求[1]。

一、围绕语用解读,建立文体知识基础

语用是研究语言符号及其解释和用途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教材文本本身属于语用范例,其语言知识包括字词、修辞、文体、作品等内容。教师在语言解读时,要对学生语言知识储备情况有清晰把握,渗透语言知识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建立语用认知基础[2]。关于语用性解读,教师要在阅读方法方面做出一些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学习机会,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自然构建学科认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是一篇写景散文,文本中有不少语用内容需要关注。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典型词语、修辞方法和描写方法,体会散文特点,借助教辅材料了解作者,对文本文化教育内容进行深度发掘。教师及时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利用集体反馈的形式检测学生的语用掌握情况。例如,对于字词学习,教师可让学生梳理文本中的生字词,找到经典的成语,并用这些成语说一句话,正确解读其内涵。这篇课文修辞方法运用比较丰富,教师要求学生展开对应鉴赏学习,围绕修辞方法效果角度进行思考,语言鉴赏成效显著。教师从语用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找出生字,画出成语,找到修辞方法,这些都属于语言知识应用范畴。教师要及时传授一些语言知识,给学生推出更多更丰富的训练内容,检测学生的语用认知情况,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内化的机会。学生围绕语用角度展开阅读学习,能促进语用认知体系的构建,其助学效果是极为显著的。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顾,将读者带进特定情境中。教师先与学生一起解读题目,对“走月亮”的内涵做深度解析,然后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对自然环境描写进行重点关注:月夜下的环境更迷人,找出一些精彩的描写片段,从典型词语、修辞方法应用角度展开思考,做鉴赏展示发言。学生对语言鉴赏最为熟悉,自然能够积极响应,景色描写鉴赏程序顺利启动。有的学生找到这样一句话:“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这段话中,“照亮”一词出现了四次,不仅构成了排比句,还描绘出月光的明亮特点,为夜晚带来更多光明和色彩,表达了作者对“走月亮”的期待和留恋之情。教师对学生鉴赏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鉴赏程序设计给予具体指导,确保学生鉴赏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典型词语和修辞方法应用,都属于语用范畴,教师组织学生从这些角度进行鉴赏学习,其文本解读带有语用属性特点,为学生顺利进入鉴赏学习环节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抓住问题解读,启动生本主动思维

学生阅读文本时大多关注的是情节和人物,很少展开深入思考。教师不妨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悬念的问题,以促使学生主动进入文本核心,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来形成关联性阅读认知[3]。在问题设计时,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对问题进行优化处理,提升问题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积极回应,其助学效果会更为显著。

在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梳理,然后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相应思考。如“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作者为什么这样担心蝴蝶被雨淋呢?你能够找到蝴蝶的家吗?从这篇课文阅读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大,学生经过梳理性阅读和思考,都能够给出比较统一的答案。教师抓住学生此时的心理,问道:“这是精美的诗歌,作者苦苦追寻蝴蝶的家,最终也没有找到,如果让你给课文加一段续写,你打算如何设计呢?”听说要进行续写活动,多数学生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教师针对学生思考情况,给学生提出操作建议,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为蝴蝶筑起漂亮的家,让蝴蝶有幸福的家园环境。教师以问题展开教学引导,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续写任务的推出,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上的启发。在本案例中,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确保课堂学习活动顺利推进。

教师利用问题设计展开阅读指导,这是最常见的教法应用。学生通常对教师布设的问题有主动思考的意愿。例如,在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时,教师设计阅读思考问题:作者对爬山虎的脚做详细介绍,为什么还要写爬山虎的叶子?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哪些启示?学生开始思考问题,并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逐渐形成问题解读共识。如“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是爬山虎的叶片,所以要重点介绍叶片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个答案进行集体讨论。经过集体评价,学生逐渐形成了共识。又如,“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启示:观察细致,抓住特点,关注细微变化。”学生从几个方向展开思考,说明其收获是丰富的,受到的触动是显著的。教师抓住问题研讨情况进行归结处理,为学生带来深度思考的机会,促进了学生阅读认知的内化。教师需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欲望,借助问题解读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迪,创造更多深度学习机会,促使学生自然进入研学环节。

三、根据情节解读,构建文本逻辑关系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大多具有故事性,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发掘时,要围绕情节展开引导,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梳理文本线索,展开互动讨论,这样能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丰富的认知和体验,提高其解读能力。学生对文本情节有自然关注意识,教师要注意展开学情调查,针对学生的学习期望进行具体引导,利用更多阅读活动进行具体推演,引导学生顺利进入研读环节,并在广泛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

学生进入阅读环节后,对文本情节有关注意识,教师要从构建角度展开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文本情节梳理环节,并在具体学习操作中建立学习认知。在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梳理文本情节:“这篇课文虽然很短,但描写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不妨在阅读时,利用几个关键词,将故事情节进行梳理,找到事件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并从环节梳理角度出发,对文本主题含义进行深度发掘,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很快就进入情节梳理环节,并自行设定了提纲。在主旨升华时,学生都能够从“母爱的伟大与崇高”这个角度展开,成功对接文本主旨。教师从情节角度展开阅读调度,引导学生通过列出情节提纲方式展开深入阅读,特别是让学生自行归结主旨思想,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的机会。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发掘,能够从“母爱”的角度展开总结,表明教师的引导成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其在广泛思考的基础上建立了正确的认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时,要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文本解读环节,由此其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会更为鲜活。如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这篇课文描写情节比较简单——“一老一小”两个人相互激励,最终登顶成功。教师可引导学生:“作者是怎样设计和组织的呢?请先做梳理性阅读,然后总结人物性格特点,这样便可以获得完善的阅读认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展开阅读讨论,对文本情节转换、人物活动、情感主旨等内容做重点分析和研究,将阅读学习推向高潮。有学生这样归结阅读体验:这篇课文借助登山的故事,写出两个人物相互激励带来的动力,最终实现了登顶的目标。这个故事可以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面对困难时,我们需要有相互激励的思想,唯有直面艰难,敢于挑战,勇于探索,才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理解做出评价,鼓励学生做延伸思考,将文本解读学习推向深入。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从文本阅读体验角度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展开个性解读,加深学生对阅读的感知。

四、针对人物解读,形塑学科综合能力

故事性文本解读时,学生对文本人物关注度较高。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围绕主要人物进行解读引导,使学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形成文本解读认知基础。文本人物有不同个性特点,学生解读这些形象时,往往会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教师需要借助文本背景展开引导,让学生通过人物鉴赏走进文本核心,在延伸性阅读中建立学习认知。

学生对故事人物比较感兴趣,教师针对学生阅读思维习惯展开对应引导,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例如,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时,故事主人公是西门豹,学生阅读文本后,对这个人物有了一些认识。教师根据学生阅读情况,进行必要解读指导:古代很多人都迷信鬼神,而西门豹却偏偏不信,他到邺地就职后,展开了哪些调查活动?他是如何惩治巫婆、乡绅的?从这些行为中可以看出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根据问题展开对应思考和梳理,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解析,自发展开交互活动,逐渐达成学习共识:西门豹能够深入社会展开调查,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特别是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赢得人们的尊重。教师利用问题展开对应引导,从人物性格分析角度进行深入思考,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示,将阅读学习推向深入。教师可围绕人物展开问题设计和布置,让学生借助问题进行深度学习,由此学生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是多元的、深刻的。

故事性文本解读时,教师不妨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复述或故事创编,这样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例如,教学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扁鹊治病》一课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解读任务是:认真阅读文本内容,同桌两个人展开合作学习,将这个故事改编成课本剧,并现场演绎展示,看哪一对组合表现最为突出。学生对演绎学习活动最感兴趣,教师任务布设后,立刻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开始研究课本剧脚本,教师跟进指导,为课本剧改编操作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案,课堂研究学习气氛逐渐浓厚。文本解读从人物性格分析角度展开,能够让学生获得最为直接的学习认知。而课堂演绎是更为直观的解读方式,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感知更为有形和深刻。文本解读有不同呈现方式,教师选择课堂演绎形式来组织活动,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学习行为,在文本解读时,让学生用演绎形式做解读展示,不仅能够给演绎者带来心理冲击,还能够给观看者带来一些思想启示。

结 语

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围绕学生主体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解读的机会,让学生自然进入文本解读环节。在文本解读视角选择时,教师要紧扣文本内容,贴近学科目标,抓住学习主线,引导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

猜你喜欢
角度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神奇的角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角度不同
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