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舞蹈的艺术特征及文化资源保护研究

2023-02-23 01:16:59丁慧敏赵忠伟邢凯麟
戏剧之家 2023年3期
关键词:满族舞蹈民族

丁慧敏,赵忠伟,邢凯麟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00)

满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其历史可追溯到6000~7000 年前的新开流古肃慎时期。在历史长河中,满族先民创造了种类繁多且内涵丰富的优秀民族文化。其中,满族舞蹈展现了满族人民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精通骑射的生活特征,以及爱好歌唱、善于舞蹈的特点。在民族文化面临猛烈冲击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对满族舞蹈文化加以重视,更要尽其所能地保护与传承它古老的表现形式、迷人的艺术魅力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够永葆满族舞蹈的活力,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尊重。

一、满族舞蹈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现状

先秦时期,满族的祖先被称为“肃慎”。肃慎居于东北,以狩猎、游牧和原始农业为生。他们以歌舞祭天,如《持矛舞》是先民用矛表演的舞蹈,舞蹈的目的是帮助农作物生长,可见,这种舞蹈具有鲜明的巫术性质。隋唐以后,女真人兴起。女真人在族系上与古肃慎一脉相承,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真族人喜欢在鼓的伴奏下进行乐舞表演。女真族的舞蹈古朴、粗犷,是狩猎生活的反映。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萨满教在明清时期十分盛行,萨满仪式都是在祈神、祭祀、驱邪、治病等活动中以歌舞形式进行的。清代宫廷舞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佾舞”;二为“队舞”。“佾舞”用于祭祀,“队舞”用于宴飨。佾舞以《瞏丘大祀乐舞》为例,每年冬至日,清代皇帝都要到瞏丘坛(天坛)开展祭天活动,活动伴随着大规模、雄浑的乐舞。队舞包括扬烈舞和喜起舞,扬烈舞展现了八旗官兵的骑射武功,表现满族人民高强的武功和英勇的斗志。喜起舞则表现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族舞蹈研究人员以东北为研究基地,在抢救、挖掘、整理满族舞蹈遗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舞剧《珍珠湖》使满族舞蹈成功跃上中国舞坛,是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创作尝试。

综上所述,满族舞蹈生长在开放的民族文化土壤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族文化的变迁,满族舞蹈的发展呈现两个明显的趋势,即清代以来的融合和当代变迁中的再生。“融合”与“再生”是两个既承接又并行的阶段性发展现象。“融合”是满族舞蹈发展的“总体”态势,是满族舞蹈在与其他民族舞蹈的交流中,从单一民族的原初形态到融多民族的多元形态于一体的过程。而“再生”则是以当代为起点展现出的具有创造意义的转变特征。

二、满族舞蹈的艺术特点

满族舞蹈包括萨满舞蹈、宫廷宴飨舞蹈、民间舞蹈三种类型,三种舞蹈各有特点。

(一)萨满舞蹈的特点

萨满舞蹈是满族萨满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们在祭拜神灵时进行的敬神、酬神、娱神性质的群体性舞蹈,其主要意图是向神灵表达人们的心愿。满族萨满舞蹈有以下显著特点:1.古老的文化特征。萨满舞蹈受语言、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保留了许多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古老形式。2.渔猎文化特征。“白山黑水”的自然生态决定了满族先民以狩猎、捕鱼为主的生活方式。渔猎生活铸就了满族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性格特征,也构成了萨满舞蹈鲜明的文化特色。3.仪式语境中的程序性和即时表演的随意性。萨满舞蹈分为家祭和野祭。祭神、祭祖的家祭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而为人驱邪治病的野祭带有更多的即兴因素。4.舞蹈的模拟性。萨满舞蹈体现了人们对动物的神化和崇拜,集中表现了野兽出色的生存能力和勇敢威猛的天性。5.动作的简单性。萨满舞在腰部动作上比较复杂,但其步伐和上身动作比较简单。对于萨满舞来说,舞蹈动作的繁琐程度并不重要,能够在宗教节日中发挥其象征意义才是关键。6.舞蹈表达的癫狂性。在萨满舞蹈表演过程中,会出现所谓的神灵附体。就是由萨满作为舞蹈主体,萨满在进入昏迷状态后展现附体神灵的英姿,传达神谕。萨满舞中有很大比例的附体舞,为了达到神人合一的状态,这一部分舞蹈经常穿插很多抽搐的动作,大大增加了舞蹈的癫狂性。

(二)宫廷宴飨舞蹈的特点

宫廷宴飨舞在满族节庆、出征、凯旋、庆典等宫廷活动中出现。宫廷宴飨舞的节奏、动作、打法、韵律都与萨满舞蹈有深厚的渊源,其有以下几个特点:1.节奏鲜明,感染力强。宫廷宴飨舞多用于宴飨高潮之时文臣武将向统治者行礼祝贺,其表演规模庞大。由于以鼓为伴奏,加上北方人民性格粗犷豪放,因此,舞蹈节奏很欢快,有很强的节奏感和感染力。2.动作奔放复杂。满族舞蹈有“九折十八势”之称,腰部扭转幅度大,手臂开合幅度大,肩膀抖动频率快而碎,有模仿生活劳动的姿态,有模仿人与野兽战斗的姿态。男舞蕴含威武雄壮之神采,女舞呈健美秀丽之风姿,体现了满族人民性格粗犷豪迈、骁勇善战、热情奔放的特点。3.反映满族民族精神及自我意识。满族人民不忘先人的功德,不忘民族的根本,继承祖业、艰苦奋斗,这是满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支柱,也是满族舞蹈的主线。

(三)民间舞蹈的特点

满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满族民间舞蹈生动地反映了满族人民的思想感情、风俗习惯、生活理想和审美追求。它具有以下特点:1.塑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形象。满族舞蹈塑造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形象。这些形象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如《笊篱姑姑舞》表现了笊篱姑姑鲜明的是非观和善恶观,是满族人民心理和理想的具体化。2.展现满族的传统习俗和礼仪。满族是一个非常重视礼仪的民族,满族人敬老、热情、礼貌、友善的淳朴民风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满族礼仪,并融入满族舞蹈,如《满族秧歌》,两支秧歌队相遇时,车老板行“碰鞭礼”,领队行“打千礼”“卡肩礼”“对膝礼”等,直到“抱腰大礼”,才开始进行集体表演。

三、满族舞蹈的多元价值

(一)文化价值

传统舞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长城的重要基石。满族传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挖掘满族舞蹈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弘扬满族舞蹈文化的基础。

(二)艺术价值

千百年来,丰富多彩的满族舞蹈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其形式和内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经典满族舞蹈打破了大众对满族舞蹈的传统认知,从更广阔的视角展现了满族舞蹈的民族元素和精神世界。今天,在西方艺术文化的冲击下,满族舞蹈要肩负使命,通过满族舞蹈作品展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文化。

(三)健身价值

满族舞蹈不仅是一项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也是新兴的体育健身项目。满族舞蹈旨在娱乐身心,长期参加满族舞蹈表演可以增强骨骼的韧性和力量,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陶冶情操,让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因此,可以将满族舞蹈纳入全民健身体系,使其在强身健体、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教育价值

满族舞蹈是满族人独特的精神财富。满族舞蹈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其融合了人文知识与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满族舞蹈通过独特的动作造型、传说典故、服饰道具,让后人生动地了解满族的宗教信仰和仪式,从而学到社会人文、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多种知识。

四、满族舞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一)加强对满族舞蹈传承的宣传

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有关部门开始加强对满族舞蹈的研究,将满族舞蹈的内容整理成册。在满族舞蹈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在微博、微信、抖音、腾讯视频等平台传播满族文化历史、满族歌舞表演等相关内容。

(二)融入高校专业课程,增加保护途径

满族舞蹈作为民族传统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授满族舞蹈的基本动作,还要注意讲解舞蹈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理解舞蹈中的思想感情。

(三)培养优秀的满族舞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满族舞蹈文化的保护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舞蹈人才。当代舞蹈教育应以培养具有专业舞蹈艺术理论素养、优秀舞蹈实践能力的舞蹈人才为目标,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舞蹈艺术作品。为提高舞蹈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不同地区的高校应不断丰富满族舞蹈教学内容,积极创新舞蹈教学方法,完善满族舞蹈教学体系。

(四)满族舞蹈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1.图书馆满族舞蹈文化内容的数字化建设。图书馆应提供一个全面、快速、直观的艺术图书馆。例如,建立展现满族舞蹈发展史的专门的档案、图书、文献等数据体系,有效、清晰地梳理满族舞蹈文化的发展脉络,为保护和传承满族舞蹈文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2.利用数字化建设动作捕捉技术。可以借助数字化建设中的动作捕捉技术对满族舞蹈进行三维数字化建设处理。捕捉到的动作数据有多种处理形式:第一,可以直接存储在资源库中;第二,可以编辑再创建;第三,可以与其他数字技术合作,产生互动体验,促进舞蹈资源的广泛传播。

五、满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传承满族舞蹈的过程中,应遵循“扬弃”精神。将神刀舞、抓鼓舞等从满族的萨满祭祀仪式中抽离出来,保留其动作技巧、形态造型等极具满族舞蹈特色的内容,剔除其中的祈神、驱邪等封建迷信内容,通过重新提取、加工创作,使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获得新的生命。

(二)去芜存菁,去伪存真

满族舞蹈是满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满族人民传统生活方式的反映。但是,当满族舞蹈走向舞台发展成一种文化产业,产生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后,却出现为吸引观众眼球而盲目创新、千舞一面、忽略舞蹈的本质等诸多不良现象。针对文艺作品创新方面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因此,创作满族舞蹈作品时,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脱离满族历史文化,要巧妙地将舞蹈作品放在社会历史的环境中,生动体现满族人民的特点,将真实性、艺术性、审美性的原则作为重要标准,充实满族舞蹈的内容,在保留满族舞蹈特色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发展满族舞蹈文化。

六、结语

总之,满族舞蹈是满族人民的思想意识、民族心理和精神世界的集中反映,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不仅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讲解满族舞蹈背后丰富的文化底蕴,还需要高校注重满族舞蹈人才的培养和满族舞蹈内容的创新,更需要将满族舞蹈与现代数字化建设相结合,利用科学技术高效精确地保存资料数据,促进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猜你喜欢
满族舞蹈民族
我们的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乐府新声(2019年3期)2019-10-17 02:17:1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让满族剪纸艺术走向辉煌是我一生的追求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