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静
(安阳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生态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党是我国各项事业的引领者,为推动乡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乡村地区要加大党建工作力度,将党建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推动力,引领乡村振兴全面落实。各地区要积极强化党建工作创新,逐渐改进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地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的各项精神,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初步实现了产业振兴、农民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一方面,农村地区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应对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工作要求、体制机制不健全、工作落实困难等问题,进行针对性调整,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逐渐完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人员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建设效果,党组织战斗力得到提升,引领乡村振兴能力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县、镇、村三级书记联合推动基层党建,明确各级党组织责任,细化各级工作任务,严格监督指导党建工作,公开公正评议考核党建成果,构建完善的基层党建工作职责体系,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严格落实。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党建工作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经济带动力,很多地区打造出特色产业,培育出优质农业品牌,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价值,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逐渐富裕。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开展合作,坚持问题导向,联动统筹、联办活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农村党建工作新局面。很多地区利用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量,大力开发当地农业旅游资源,探索出传统观光型、都市科技型、休闲度假型和民俗风情型等多种农业旅游模式,拓展了农业发展格局,推动了农村产业经济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地区探索党建新模式,建设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导,以村党组织的核心号召力,号召优秀人才返乡,发挥人才优势,并利用当地农业优势资源,打造农业龙头企业,壮大集体经济。
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地区积极落实党建工作相关要求,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促进党务、村务公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化水平逐渐提升。一是学做结合,分类实施,规范党建活动载体。很多地区党支部以党建对接农村工作为总体思路,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完善培训考核制度,以“党支部+任务”“党员+服务”等模式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以基层党建活动为载体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稳步进行。二是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作用。一方面,党支部积极夯实党建基础,落实工作责任。很多地区定期召开党建工作会议,对党建基层管理、党员队伍教育、党群组织建设等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制定相关行为规范,细化例会规程,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对基层党建常态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党支部不断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推进党群建设。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建出更加文明的乡风。通过约束和规范农村生产活动和生活行为,有效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和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村党组织积极组织群众、加大宣传,开展培育乡风文明等文化活动。一方面,加大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传承地区优秀文化,保留地区文化特色,促进地区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同时,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融入品德教育,并赋予时代主题,推动民族文化精神教育。另一方面,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制定文明公约,强化制度约束,对于违反公约的组织或个体实行相应惩罚,培育村民公共精神。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细化整治细则和标准,促进村民自觉讲卫生讲文明,美化村容村貌。对于落后的风俗积极抵制,相互监督,评选道德模范,促进农村文明建设。
治理主体在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多数地区在党委引导下,吸引更多治理主体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局面。但是,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党组织建设不够扎实的情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村党支部成员年龄结构较为老化,青年党员占比较少,这种党员结构使得部分农村党组织战斗力不足,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脱节现象。第二,党员文化水平整体较低,一些农村党员是小学文化和初中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的党员数量相对较少;有的党员组织关系在农村,但人在城市工作,由于农村资源条件有限、工资水平较低,部分青年党员不愿回村担任干部。第三,部分农村党组织建设不够扎实,致使整体工作能力相对较低。从当前来看,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部分农村党员对于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参与党建工作积极性不足,没有认真领会党建活动要领。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党组织建设不够扎实,部分党员开展工作能力有限,直接影响当地通过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振兴的成效。
制度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总体来看,各项制度已经基本成熟,如建立了党建责任制、村规民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制度体系。但在工作制度执行方面显现出不足,例如,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民意收集制度、服务群众制度等都没有形成常态化运作机制,导致基层党组织无法规范运作和系统管理;村里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基本由村“两委”开会决定,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参与人员大多数是村里的老年人和妇女,出现走过场、为表决凑数情况;由于在村党员人数少,比较分散,党员组织活动没有在相关规定下有序且严格进行,存在缺席现象,少数党员不服从组织安排,拒绝参加党组织活动,对党组织活动正常有序开展造成影响。
党建工作要推动党员服务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能力提升,具体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党建工作的重点在于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服务能力,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党建工作对于乡村振兴的服务能力引领尚有不足,具体来说体现在:第一,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服务能力不足,在党建工作中并没有将基础设施完善作为重点,农村道路、水、电、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党员在服务意识和能力方面欠缺,没有将农村公共服务作为其能力提升的方向,在为群众办实事上能力欠缺,没有发挥出党建工作的应有作用。第二,整体服务效率有待提升。党建对于乡村振兴主要是发挥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振兴乡村总体目标而服务。但是在具体落实中,由于基层党组织成员复杂,党建工作开展不足,部分党员干部服务乡村振兴意识不足,在具体服务过程中整体效果不够理想。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需要充足的后备力量,以保障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但是从农村现实来看,农村后备力量不足直接影响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效果。党员年龄结构偏向老龄化的现实在多数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党员后备力量流失较为严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资源有限,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健全,经济发展潜力不足, 导致青年人流入在这些方面相对完善的城市;另一方面是年轻人思想较为开放,为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获得优厚的工资待遇而进入城市。这些因素直接导致农村地区党员后备资源不足,难以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发挥青年人的活力和优势。
第一,准确把握政治功能定位。首先,要建强党支部,提高党员战斗力;其次,发挥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带动基层党员遵从党的规章和规定;最后,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贴近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制定符合群众利益的方针政策。
第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首先,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加强党的各项制度、会议精神学习,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党员,助力乡村振兴;其次,贯彻落实党章规定,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积极投入农村各项工作,严格约束自身行为;最后,要加强监督,严格执行党章、落实党的任务。
第三,积极宣传党的主张。积极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统筹党建资源,建设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和重大主体多级宣传联动机制,促进资源利用最大化。推动开展党委政策解读会、群众交流会等活动,及时了解民意,做好反馈。
随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所处的地位和环境的变化,法规建设作用逐渐凸显。制度本身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建立健全制度管理机制,有助于为乡村治理提供动力和制度支撑。要健全治理监督制度,定期检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情况,并向全体党员通报;定期开展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会后监督党员干部根据群众意见和建议进行整改,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情况;充分发挥机关党员监督作用,支持党员行使监督权力,履行监督责任。
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要注重提高服务能力。强化基层党建服务意识,更新执政理念,以科学理念服务人民群众,促进民生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引导农村多种服务主体运用多种方法,促进资源在群众中的有效利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培育相应组织,促进服务在农村社会全覆盖。
第一,做好党员学习教育工作。完善基层党员学习制度,推动党员日常学习开展到位。加强理论教育、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
第二,提高党员质量。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党员标准发展党员,守好入党门槛。强化党员培养指导,保证党员发展质量。
第三,优化党员干部结构。一是积极拓宽基层党员干部选任渠道,选派出色的党员到基层任职;二是加强对党组织书记的培训,举办示范班进行经验交流;三是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为党组织积累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