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荣,李晓晓,陈 娅,唐 茂,杨向莙
(1.成都大学电气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2.成都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为满足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及学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需求,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1]。张秀芝等[2]探讨了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对地方高校生物制药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促进作用。张宽朝等[3]提出了教学实验室对创新性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教学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建设为例,从5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吕飞[4]阐述了高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实验室质量管理建议,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由于高校实验室事故频发,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实验室安全管理。董华青等[5]基于“健康-安全-环境”(HSE)的管理理念构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尤其有利于高校大化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刘丹等[6]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从行政管理角度提出了实验室管理工作改进的4个方面举措。现阶段社会迫切需要应用型人才,部分本科高校开始向应用型转型。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建设相关工作。
1.1.1 实验室仪器陈旧,缺少管理经费
当前高校实验室实验设备种类多且价值不菲,但是整体上使用年限过长,更新速度慢,部分仪器过于陈旧,无法和不断更新的现代应用软件匹配。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民生产总值的迅速上升,国家给予高校的教育资金逐渐增多,但是部分院校实验室的经费仍然处于匮乏状态。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应用型”目标,尽管加大了经费投入力度,但是招生规模逐年增大,使得分配到实验室的人均经费却在减少。且部分高校疏于对实验室投入资金的科学管理,尤其是投入到基础性实验的经费来源太过单一,缺乏实验室管理经费来源渠道。
1.1.2 实验设备整体使用效率低
经济社会需求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转型升级,各大高校通过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以促进人才培养。在实验室设备的使用上,专业相近的学生是可以使用相同的实验设备的,但是高校在系层面上往往根据专业来购置实验设备,存在反复购买相同设备的情况,导致了实验室设备利用率低,致使实验资金浪费。更有实验室存在不轻易对学生开放的现象,致使大量实验室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未能物尽其用。
1.2.1 缺乏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与管理人员
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人员主要承担搭建实验室教学平台的职责,负责实验室仪器设施的日常维护,并及时更新系统。除此之外,还需要负责实验室对外开放管理工作。实验设备的有效管理,能够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并且能够促进实验成果创新。但是,现在的大多数高校,对于实验室工作的关注度不高,未能及时引进专业的高素养实验室教学与管理教师。还存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薪资远远比不上从事课堂理论教学老师的薪资的情况,这样就很难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致使有经验的实验室教师人才流失。基于以上情况,实验室教学设备维护工作难以高效开展,甚至会影响到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1.2.2 实验室人员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
优秀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提升实验室管理效率,推动教研活动创新性发展。部分院校依然秉持着只关注理论教学的观念,疏于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性学习,实验室往往形同虚设。实验室人员面临着薪资报酬低和评职称难度大的问题,更多的优秀人才在权衡之下选择调离,实验室工作人员数量越来越少。此外,实验室管理方法不科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不足,与时代发展不相匹配。由于存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与职称评级等个人发展都比不上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的问题,加上学校设立的人员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必然导致实验室发展滞后。
1.3.1 实验经费使用与管理不合理
实验室建设经费是否充足决定了高校教研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对实验室经费进行合理分配与管理,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来源颇多,包含了教育部门划拨的教育经费、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项目经费、项目成果转化所得经费等。但是这些经费大多投入到了实验设备采购中,包括弥补实验过程中材料的损耗。由于未能制定合理的实验室经费管理方案,致使实验室经费存在着严重浪费的问题。
1.3.2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大部分院校还在使用“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管理模式的具体划分依据的是专业情况。很多学科交叉程度大的专业就会购买相同实验器材,重复购买使得资金浪费,这是典型的实验设备规划不规范现象。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尽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这就导致很难达到实验规范管理的目标。
1.3.3 实验室开放性差,交流程度不够
很多高校日常管理仍然比较封闭,不同专业的师生彼此之间很难接触,而且本专业的学生也仅仅在实验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以申请使用实验室。这就导致实验室器材没有得到充分使用,资源存在极大浪费。此外,学生在校内只有实验室这个拓展能力的场所,对于本就缺乏实践经验、长期接受理论教育的学生来说,实验室资源难能可贵。现有实验室运行模式虽然满足了学校的要求,但是这种模式在教学上存在很大缺陷,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还有部分高校虽然制定了实验室对外开放制度,但是这种开放具有局限性,仅限于本专业学生,这样实验室仍然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不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只有提高实验室开放程度,实验设备才能被大部分学生使用,使实验资源得以高效利用。
2.1.1 完善与创新实验室功能
社会的发展急需应用型人才,要进一步扩大高校实验室的社会服务职能,使多数实验室的主要工作不再限制在为高校教师与学生提供实验教学范围内。实验室除了辅助师生日常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科研优势,促进科研项目取得进展。要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资源,主动服务于社会需求,积极响应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要求,拓宽实验室建设经费渠道。这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实验室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增加实验室产学研项目和扩大社会服务职能,能够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展现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缓解实验室发展面临的资金问题。
2.1.2 创新实验室经费管理
目前,很多高校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经费短缺问题,主要是经费来源太过单一化和实验经费的不合理使用等原因造成。若想避免经费不足的困境,需要发展多种渠道引入经费,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加强对实验室经费的管理与规划。
1)拓展实验室经费来源渠道。目前大部分院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所需经费来源于学校内部的预算支出,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教育部门发放的教育经费,而来源于社会层面经费占比明显较低。实验室经费的来源极度不均衡,高校投入到实验室的建设资金不能被合理利用,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实验室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需采取措施平衡各部分资金来源比例,对于一些刚完整转型的应用型院校尤为重要。高校内部需要设立合理的学科建设体系,推进科技成果产出,以此获得实验室经费。外部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掘自身创新与发展的优势,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在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实验室资金支持。
2)加强实验室经费的管理与监督。对于院校的经费管理,需要遵循相应原则,比如消除浪费、效益优先、合理分配等。①调整实验室管理制度。传统实验室管理体制中存在许多问题,实验设备利用率低、资金未能合理利用、资源共享程度低等。有关于经费的使用,需要严格开展账单审核,避免出现购买相同或相近功能设备的情况。②完善经费管理相关制度。高校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经费管理,提升实验室经费使用水平。高校需要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经费管理制度,比如《实验人员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维修制度》等。③合理进行经费规划。传统实验室通常实行经费分散管理方式,不按规定采购实验设备容易造成资金浪费以及资源浪费。高校需要加强各项管理,制定合理的经费分配制度,结合实际经费投入和产出效益进行分配。
2.1.3 完善实验设备管理制度
为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率,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高校应当及时对实验室管理制度加以创新改革,制定详细的账目单,记录经费使用情况,具体内容应涉及经费来源以及设备使用情况等,以此提升设备管理效能。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实验室具体情况相结合,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情况、实验需要遵守的规则以及具体项目类别进行汇总,以此得到更加明确的实验室人员设备管理条例。实验室对外开放时,为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要对申请使用实验室设备的人员进行登记,及时检查设备状况,制定设备损坏赔偿制度,通过这些方式提示参与实验的师生注意使用仪器设备的规范性。另外,需要建设信息化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将具体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教师人员基本情况等信息公布在实验室网站。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之后,师生可以及时了解实验具体信息,比如设备目前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可以投入正常使用等情况。
2.2.1 优化实验人员队伍建设
高校应制定相关制度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适当提升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改善职称评选制度。除此之外,在进行职称评定工作时要注意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的特殊性,需要综合考量实验室人员的工作态度、教学质量、工作创新能力等因素,需要确保高校职称评定工作的公平性,以此调动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考虑引进专业实验室管理与维护团队。除已经有的实验教学团队,实验室相关团队还包含实验管理与维护团队部分。其主要工作是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平台,及时检查仪器设备状态。大部分院校缺乏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与维护团队,导致实验室内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和设备维护工作难以高效开展,极易出现设备无法使用或者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所以需要将具有高水平的实验管理与维护团队引进实验室。
2.2.2 提升实验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鼓励实验室管理人员参与培训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参加相关企业的实验室相关培训活动,支持实验室人员参加国家组织的相关专业考试,为参与人员制定激励机制。
提供交流培训机会。高校可以在实验人员当中挑选表现优异的人员,参与各大知名高校以及研究院所的交流活动,提升实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加交流活动的实验人员,回到学校之后要主动承担起培训责任,对实验室的其他工作人员加以培训,以达到团队水平的综合提升效果。
2.3.1 实验室管理的基本思路
需要对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思路进行创新,包括创新实验室管理需秉持的基本原则、建立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以及实验室管理理念。
1)实验室管理基本原则。实验室规章制度的确立需要符合4个有利于的要求,即有利于形成高校实验室管理团队,使实验人员积极参与工作;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综合实力,促进实验室科研创新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加强社会服务力度;有利于交叉学科、专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有利于合理建设实验室使其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2)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的指导思想。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确立不能够违背自身的教学规律,要牢固把握相关方针政策,加大力度提升实验室教学质量,在当前院校处于转型的大环境之下,以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为目标,加快步伐建设合理高效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
3)实验室管理新理念。培养应用型人才要促使人才培养教育观念革新,不能只注重理论教育而忽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提升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在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考虑实验人员的利益,为其发展提供机遇。除此之外,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之中,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
2.3.2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
传统实验室对师生开放程度底,且其管理效率低。针对实验室管理制度,应用型高校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改善。
1)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的内容。一个完备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每一个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需要对实验室人员的工作进行明确分配,各司其职,要使各个岗位的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②制定合理的实验室人员考核制度。完善高校关于实验室人员的考核制度,定期对实验室教研成果进行检查与评价。③制定合理的实验室设备管理制度。各大院校需要采取措施制定院校内部实验室管理制度,如《高校实验室仪器管理方法》《高校实验室仪器使用规定》等,逐步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效力,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④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卫生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室在安全有序的情况下开展项目实验活动,保证实验室内部环境干净整洁。⑤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应当改变传统的封闭模式,加大开放力度,为丰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机会,从事科研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2)创新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保证实验室内部氛围融洽是实验室管理制度成功实施的关键。采取柔性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使全体从事实验研究人员更加注重共同价值,和谐的氛围能够增加人的归属感,对实验室产生认同感。另外,创新实验室管理需要重视实验室中每一个成员的精神需求,要对其工作给予肯定,带动实验室工作人员踊跃参与项目。要培育实验人员良好的自我修养,进而为实验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在过去的实验教学当中,实验室管理结构等级制度过于明显,扁平化的管理结构可以适当降低实验室层级的突出程度,加快信息收集以及传递,进行有效决策,这样可使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有助于实验室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高校实验室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实验室建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高要求的人才培养需求,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三大主题,做好这三项建设工作,有利于有序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室建设更好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