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盼,潘琦,陈宛玉
开展普通高中生涯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促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发展,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县域普通高中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文化意识、思想观念等各种因素的限制,生涯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本研究结合新课程、新高考和新的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探讨县域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存在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问题的解决对策,为推动县域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目前,县域普通高中学校生涯教育的体系是零散的、不完善的。首先,生涯课程内容的设计缺乏针对性,课程的实施方式较为单一。个别开展生涯教育的学校多通过理论讲解为学生提供升学指导[1],不能根据学生生涯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学生群体不同的类型特征开设针对性的课程,并且大多缺乏生涯体验、生涯辅导等实践性的生涯活动。其次,当下的一些生涯教育教材对县域普通高中学校而言缺乏普适性[2],难以让学生厘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在硬件设施方面,县域普通高中学校较少配备有生涯辅导室、生涯测评室、生涯体验室以及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
教师在学校生涯教育的开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大部分学校在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数量不足、专业性不强的情况[3],多数学校的生涯教育教师由心理老师或班主任老师担任[4]。而县域普通高中学校若开展生涯教育,则多为学校的德育老师、思政老师或班主任。这些教师能够依据以往的生涯规划经验对学生提供指导,但他们相对缺乏生涯教育的意识,在遇到职业相关问题时,不能深入启发学生进行探索,也无法很好地胜任生涯教育课程开设、生涯教育活动组织和个性化的生涯辅导等专门性的工作。
生涯教育的发展还需要社会资源的协同。社会资源包括职业体验、社会实践场所、社会文化以及社会现状,他们交织在一起,影响学生对未来生涯发展的设想。但对于县域普通高中学校来说,社会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困扰生涯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5]。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各种公益性学习场所,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能够为学生提供生涯实践和学习的社会资源相对缺乏。
由于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且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生涯意识较为淡薄。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对生涯教育的认识较窄,多数学校将生涯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指导学生进行选科或专业的选择,仍然将生涯教育的重心放在考试分数上,很多高中学生家长则因为自身文化水平和工作类型的限制,对生涯教育的了解知之甚少,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始终坚持唯分数论,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很少能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建议。而县域普通高中学生虽然大多有生涯规划的意识,但是常常仍认为生涯规划是大学或者工作时候才考虑的事情,当下最主要的任务是把学习搞好,缺少对自我意识以及兴趣爱好的探究,不能认清自己所具备的职业潜能和优势所在,且不清楚各类职业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1.健全生涯教育机制,为区域生涯发展提供保障
县域教育主管部门要依据生涯教育有关的政策,结合本地区普通高中学校生涯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台配套政策,加强对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同时要加强对生涯教育工作的领导,安排专人负责县域内各普通高中学校生涯教育的工作,并将各学校的生涯教育开展的具体情况纳入学校考核指标中。定期对学校生涯教育课程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导,引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按要求开足课时。在县域内,各高中学校也应该相互联合,成立县域学生生涯教育发展中心,结合县域教育主管部门所提出的指导意见,配套并完善相应的生涯教育课程内容,保证生涯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县域分管领导和校长要做好生涯教育分享与指导的相关工作,强化生涯教育的管理工作,评估学校生涯教育进程,走访勘察工作开展情况,开展生涯教育达标校、示范校评审等工作。
2.健全专业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训
生涯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生涯教育的发展质量。县域普通高中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吸纳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学历的优秀毕业生,考核具有生涯教育背景的教师,对生涯教育感兴趣的学科教师也可以通过培训、学习发展成为专业的生涯教师,以此来提高县域普通高中学校生涯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其次,要建立健全生涯教育教师职务评聘办法,制订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标准,落实好生涯教育教师职务评聘工作[3]。将生涯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最后,要密切联动班主任,加强对班主任的生涯教育培训。协助班主任担负起班级内部生涯教育的职责,研究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指导方法。
3.建立区域交流机制,多方协同推进
教研是促进学校生涯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教师研究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县域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建立生涯教育教研活动机制,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培育与推广县域普通高中学校生涯教育典型经验,研究县域内部生涯教育的教学规律,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生涯教育。县域各普通高中学校也要将生涯教育纳入教学研究的工作范围中,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或观摩活动,解决在生涯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生涯教育质量。科研能够更好地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指导实践工作。因此,县域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建立生涯教育科研促进机制,加强县域各高中学校与各大高校的联系,以科研为契机,积极组织教师对相关的课题进行申报并且评选出优秀的成果,凝练各校的生涯教育特色,做大做强各自学校的生涯教育。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设生涯教育课程
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应当把生涯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保证课程数量,确保课程能够高效地开展。生涯教育课程的实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同的年级要有不同的发展目标,高一年级课程要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合理进行选科[6]。高二年级课程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的类型,进行实践体验。高三年级课程要帮学生缓解压力以及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同时课程内容实施整体要有价值导向[7],帮助学生调试自己的压力,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信念,从而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合理做出生涯决策,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8]。
2.开展生涯体验活动,丰富课程实施方式
生涯教育的开展,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7]。生涯教育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生涯教育方面的知识,它强调学生的参与和投入,能在生涯教育的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在体验中引发思考,从而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产生变化。因此,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在开展生涯教育时,要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情境,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定期开展生涯社团活动,如生涯周、生涯月,通过生涯游园会等来培养学生的生涯意识,通过开展生涯体验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研学旅游,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职业现场,形成对职业的初步认识。带领学生参与线上或线下的专家、企业家讲座以及开展生涯人物访谈等,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征及相匹配的人格特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完善生涯辅导室及基本配置
生涯辅导室是学校开展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生涯决策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生涯规划的重要阵地。因此,县域普通高中应尽快建立生涯辅导室并完善基本配置,进一步规范管理。要根据学生生涯发展具体情况开展个体生涯辅导、团体生涯辅导以及生涯沙龙,切实发挥生涯辅导在帮助学生解决生涯规划问题中的重要作用[9]。
1.科学运用生涯测评工具,完善学生生涯档案
科学的生涯测评体系是生涯服务体系的支撑点[10]。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可以引进生涯测评系统,通过生涯测评工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兴趣爱好、人格特质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系统完善的分析,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在生涯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生涯道路。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涯测评结果以及学生自身所期望的未来发展方向,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课程及团体辅导方案,调整学生在生涯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合理诉求,适应社会及个人的发展需求。再者,学校可以把生涯测评报告、案例分析和研究资料等进行收集,记录学生基本情况和发展情况,帮助学生逐步明晰自己的发展路径,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涯规划,建立生涯档案库。
2.利用数字化平台,加强生涯教育宣传引导
县域各高中学校要结合数字化平台向家长和学生宣传生涯教育的意义,普及生涯教育知识,引导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生涯教育中。县域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创设生涯发展公众号,及时宣传和总结该县域内生涯教育取得的优秀成绩以及典型经验,通过宣传引导来推动生涯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县域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购置适用于普通高中的学习资源库,使得学生能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学习生涯教育课程,增强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能力。也可以搭建生涯交流平台,引入从事不同类型职业的人员,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沟通交流模式,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并了解不同职业的长期发展规划,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1.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生涯教育
县域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和各级公共事业单位开展合作,为县域内各普通高中学校开展生涯教育活动提供相关活动资源,完善生涯教育活动设施,保障县域内生涯教育的实施能够得到社会的支持。各普通高中学校可以聘请杰出校友、社会成功人士等作为校外生涯导师,对普通高中学校的生涯教师开展培训和指导工作。同时也为学生开设生涯发展指导的专题教育讲座,以此加强学生对生涯发展方面的认知,实现生涯教育的社会化。
2.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开展家长生涯教育
家长是学生生涯教育的重要支持层面,父母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对学生的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要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生涯教育,探索家长生涯教育机制。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邀请有代表性的家长为学生讲解其生涯历程及对学生未来生涯发展提出建议,使学生能够通过了解周围人的职业来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为家长普及生涯教育知识,帮助更多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解决学生在生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3.探索生涯教育援助模式,拓宽生涯教育资源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大力开展“城乡结对”活动,充分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安排城区优质高中与县域普通高中“结对子”,建立定期交流机制。要充分发挥好生涯支教教师的作用,形成与帮扶学校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途径,通过分享、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并结合自己学校的学生发展的特点,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大力开展“名师送教”活动,邀请名优校长、名优教师,深入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开展实地调研、现场诊断、当场反馈、并开展专题讲座,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点对点、分层次”指导,着力补齐县域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短板。
4.增强学科、环境渗透,强化生涯教育理念
学校生涯教育发展需要落实到学校各个部门,需要全体教师协同合作,从多学科角度进行渗透[11]。在学校生涯教育过程中,除了校领导、班主任、生涯教师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外,其他学科教师也可以考虑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契合点,将生涯教育的理念渗透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科渗透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校园文化也可以成为生涯教育的一个窗口,可以通过学校的文化墙、宣传栏等地方,展示高校的专业介绍、职业信息和某些领域的名人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不同环境、不同场所下感受到生涯教育,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生涯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