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陆春霖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各大产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各大企业都在承受着空前的竞争与成本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积极寻求最佳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是大势所趋,于是“财务共享”理念应运而生。财务分享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方式,它可以实现对财务的集中核算和支付,并对预算进行合理的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模式的过程中,存在众多风险与隐患,这使得许多新生企业在短期内很难适应这种新型财务管理方式。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再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对如何优化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
财务共享是一种新型的企业集权经营模式。通过实行财务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集团企业财务功能建设中重复资金投支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实现金融共享中心规范运作,从而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同时,财务分享也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它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繁复的涉财工作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使财务服务流程得到了简化与规范,同时又加快了服务效率,使其更好地发挥出在财务方面的最佳价值,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但是,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必须要有相应的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财务管理的要求,并不断完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以保证企业财务稳定,实现持续发展。同时,财务会计业务前置功能规定由各部门经理在结账后进行扫描,再由各部门进行统一审核,以保证财务报表的及时性。其中各项工作都要有主管人员的全程参与,并在工作末尾进行签字确认。降低各部门的财务人员重复工作和由于人为原因导致的财务政策偏移问题,从而规范内部控制,降低运营风险,使财务人员有更多时间来集中精力进行财务管理。凡此种种,都对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重要的作用。
财务风险管理是一种资金收支比控制,其完整的系统性可以帮助企业进行经营运作过程中的风险识别,并进行及时预警,甚至能提出一些改进方案,以供财务管理人员参考,从而及时地转变财务管理方式,实现风险的可控性。另外,在进行内部控制时,风险管理并不是其核心内容,重点在于以风险评价为核心、以风险防范为主要手段,强化企业内控管理,从而为公司营造一个较为理想的经营环境。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可以使企业对自身的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识别,从而做到对风险及时处理,使其对公司经营产生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
1.企业风险评估执行不到位。在实施财务共享模式以后,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相关的风险评价工作并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价之间的联系还不紧密,对财务共享模式有效性的影响还在继续酝酿发酵。在风险管理中,由于风险管理的复杂性,企业为了缩减成本,往往注重风险的最终处置,仅进行风险的事后控制,这样就很难在风险初露头角时及时扼杀。因而也就无法做到风险的预测与辨识。在这种模式下,财务信息无法准确地反映出风险状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给公司造成很大的损失。另外,部分企业对财务工作一线人员风险意识的培训也不到位,没有建立或健全完整的财务风险防范和预警系统,不能对风险做到及时捕捉。甚至在风险发生后仍是一头雾水,无法向财务主管和部门领导进行详细汇报。凡此种种,都是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的障碍之处。
2.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制定不及时。在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发生改变的同时,必须对现有的内部控制标准进行相应的修订。在实行财务共享之后,要根据新的管理程序设计和制定新的内部控制准则,对公司的预算采购、工程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合理策划。此外,建立内部控制档案,并与企业财务共享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求集团财务部与子财务部进行全面的财务沟通和,在复杂的场景测试后,逐步实现规范管理,这对财务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尚不能完成,这又是一项制约因素。
3.企业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在集中式财务管理系统中,由于缺乏专门的监管人员和第三方机构,便也无法对相关部门的运作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在企业后续的财务运作中,对各个资金流转环节都缺乏有效监控程序的跟踪设定。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财务共享中心不能及时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资金系统更新,企业阅读和输入的财务数据都存在明显的滞后性,这就导致对业务流程控制不到位,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效益。
1.企业组织管理方面。企业必须对实行的财务分享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自己的发展和管理需要,不能照搬照抄。其主要内容有:组织结构的梳理与规范、部门权责设置、组织体系的更新等。财政共享制度的实施,是对原有的跨部门管理模式的一种全新改革,在此过程中,部分下属单位的财政权力被转移,而原有的垂直领导关系则会受到相应制约。而且,各部门的重组还涉及到各自的利益,很有可能成为各部门的掣肘,对公司的发展极其不利。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需要从基本组织层次上考虑到这些问题,并根据各个部门的利益需求,提出相应的调整计划,并做出明确的权限划分。
2.企业流程变革方面。从企业财务管理流程重组的角度来看,财务共享也具有革新的意味。由于财务分享模式的实施与发展成熟所需的时间比较长,所以财务分享模式在企业单位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法律规范。另外,在资产增值的风险中,由于流程设计标准化的制约关系,许多公司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统一标准要求。总体上,财务共享模式在流程设计上存在着一些缺陷,并且一些财务人员并没有掌握好流程优化后的关键节点,而是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不痛不痒的项目建设中,从而导致管理流程优化后的绩效增值仍然发挥失效。内部控制必须切实落实过程监控管理,从而做到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3.企业人员变革方面。在实施了“财务共享”模式后,对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从心理上来说,刚开始的一段时间,肯定存在一些金融从业人员对新制度的执行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必然也会给财务人员带来工作操作上的困苦,导致人员跳槽。同时,由于现有财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差错,造成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失真,从而造成潜在的财务风险。
1.制度规范标准化。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的制度,它的目标是通过对工作流程的管理来实现风险的控制和保证公司财务和资金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财务共享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传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很难适应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存在着风险。所以,在企业开展了财务分享模式以后,必须进一步规范和改进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其风险控制功能,建立一种适合于财务共享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
2.流程建设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各种业务进行技术性的管理,例如:销售订单的录入、审核和发货等。信息化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各类财务信息、会计信息都可以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实时的传输,实现对工作过程的集中控制。因此,就需要提升并健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强化其信息化水平,利用先进智控技术为财务管理工作服务,发挥财务共享模式的最大效率。同时,对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在易出现风险的节点上建立业务流程追踪体系,增强对系统的可操作性,使财务信息化管理高效运行,从而提高财务的处理效率。
1.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建立金融共享服务中心,改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提高了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另外,在建立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财务分享中心更关注于将企业各业务部门所提供的服务与效率相结合。因此,企业必须建立更为规范、合理的责任分配制度和业绩评价制度,以实现对各业务部门的业绩考评。
2.对业务控制流程的影响。由于财务共享中心的出现,使得企业无法使用原来的流程,从而增加了对业务过程进行控制的风险,同时也容易暴露其在业务过程层次上的控制问题。由于业务流程设计的不完善,将会降低财务共享中心的服务效能,从而影响到公司的运作效率与效益。
1.组织架构存在的风险。多数集团企业采用“财务共享中心”的方式进行数据的管理,而有的则是复制了其它公司的模式。同时,由于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各个层次的人员都不熟悉业务模式,因此,在复杂的业务中,仍需由子公司自行承担。采用“财务共享”模式的大型集团,其下属分公司数量庞大,如果将其财务职能从各个子公司中剥离出来,无疑将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在构建财务共享模式时,必须分阶段进行,一步一个脚印来进行。
2.业务流程与人员方面存在的风险。一些企业对新的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只是一副空架子,虚有其表,败絮其中。因为其在新模式的学习上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无疑是一种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投资,于是干脆避免了开始,仍是沿用陈旧的财务管理模式,造成了财务运作的混乱经营。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对业务流程更为娴熟,而在实行财务共享中心后,则会感到工作的单调和困苦。同时,个别财务人员工作量增加,工作安排不合理也会使财务人员产生逃避思想,从而使他们的精力不集中,从而增加财务风险。例如,就应付账款这个科目来说,如果采购数量很大,依靠人工对订单进行一一核对和存档,那将是天方夜谭。再加上发票管理涉税问题,无疑会使出纳人员焦头烂额。一旦造成合同误期,无法按时支付货款,就会损害公司的信誉。
1.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所有员工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并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以保证其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自我道德约束。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将短期财务风险和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统筹结合,前者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进行控制,后者是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严格控制,双向奔赴,以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2.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要使内控管理得到明显的提高,就必须推动内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这是一个涉及各部门、各岗位员工的系统性工程,目的是要保证所有员工都能参与到公司的内部治理中来。此外,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要相互监督,以此来降低公司内部的财务风险。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剖析程度,不仅直接反映在财务工作中,而且还会对公司其他经营工作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要达到全过程财务风险控制,要求各部门都必须主动介入。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其在工作中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并将其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与实际的内部控制过程在实践中实现相互适应和融合。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信息系统,合理设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在超过预警范围时,可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对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发布统一提醒。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和制订,可以有效地降低甚至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从而保证公司的平稳发展。
3.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力度。
加强财务人才的培训是建立财务共享模式后的首要任务。①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举办有关的培训学习,使其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同时,要鼓励和引导金融从业人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财务处理优势,不断提高自身对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操控能力,从而实现财务分享的工作需求。②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公司可以通过组织一支具有高素质专业的金融管理人才,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建设一个以财务共享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团队。③要加强内部控制的训练。通过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引导所有员工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并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向公司的内控部门报告,内控部门确认风险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4.实行绩效评价激励制度。公司要对每个员工实行绩效考评,并按系统表现能力进行综合打分,从而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管理参与度,并定期给予优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再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对各个员工的工作量进行统计,实现对同一职位的竞争抢单经营管理,这样有利于挖掘人才,从而进一步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5.加大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在实施财务共享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内部审计监管,以促进公司健康发展。首先,通过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来监督和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其次,要对集体金融服务系统进行突击式的稽核,对工作过程中的缺点做到更全面、更真实地把握,并提出改善建议,避免风险问题继续扩大。再其次,还应加强对内部评估的关注,提高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自我评估意识,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
财务共享模式自推行以来,国内各大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发展出自己独有的一套财务管理体系。通过财务共享,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有效实现财务资源整合,从而做到减少人力成本和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做到内部控制的良性发展,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