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汪晴
10年时间,在历史的长河里,也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青年人来说,是成长最宝贵的年华。作为青年的我们,用一双眼来看奋进路上的变迁,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大国崛起,神州锦绣”;用一颗心来感受巨变里的蓬勃力量,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斑斓如画的好日子”。
回顾这10年,我的记忆从“路”开始。我是四川人,幼时的我从城里到乡下看望爷爷奶奶,总是要走过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遇上阴雨天,路则更加泥泞难走。当我因为不愿新买的小皮鞋沾上泥土而不肯往里走的时候,爷爷就会把我放在农村特有的“鸡公车”上推我回家。这些年,随着“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的全面实现,土路变水泥路、柏油路,爷爷很快就淘汰掉他的“鸡公车”,换成了电动车,顺畅地往返在乡镇的小路上。
而这只是“蜀道难”改变的一小步。10年来,公路方面,四川省公路总里程从2012年的29.3万公里增加至39.9万公里,居全国第一;铁路方面,西成客专、成贵客专建成通车,铁路运营里程达5687公里;航空方面,2021年6月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与双流国际机场实现“两场一体”运营,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后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而我也是从天府国际机场出发,飞到湖南长沙,开启了我的人生新篇章。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蜀道难”变成了“蜀道通”,再后来,变成了“蜀道畅”。这是非凡的地理跨度,它贯通了川蜀地区通江达海之路;也是非凡的时代跨度,它贯通了川蜀人民的幸福生活之路。
这10年,数字技术不断拓展着便利生活的边界。在城市社区,移动支付、扫码点餐、人脸识别便利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居家休闲时,足不出户就能“云游”博物馆和各地的特色展览;在广袤乡村,电商直播开辟致富新路径,助力当地的特色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城市千家万户中。
借助数字技术,以线上化、远程化为代表的新型服务模式日益普遍。2020年始,疫情席卷全球,让我们的学习、工作等无法正常进行,一根网线却能连接起人与人、心与心。线上教育平台更是连起城市和农村课堂,让村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今天的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线上教育平台,数字技术为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提供了重要助力。
这10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脱贫攻坚。《大山的女儿》是我近年来看过的印象最深的电视剧之一。剧里主人公的原型是那位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贫困山区,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的“第一书记”——黄文秀。她将先进的技术和推广方式引入深山,为上百户贫困家庭点亮希望的灯盏。不到一年的时间,百坭村实现了88户4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在驻村满一年的那天,黄文秀的汽车仪表盘里程数正好增加了2.5万公里。
风雨之后,黄文秀的生命定格在百色大山,却化作一树繁花,无惧光阴霜雪,热烈地绽放在群众的心间。“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而有人却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她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脱贫攻坚事业,用短暂而精彩的人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奉献之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青年当立凌云志,下一个10年,“00后”的我们将要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央,接好这一棒,讲好中国故事,同铸中国形象,续写中国奇迹,与祖国共成长,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