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 杜艳艳,弓劭龙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指南,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走进校园,走近广大青少年的心里,扎实开展好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八大以来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要“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1]这一要求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是提高青少年政治素养的现实要求。政治素养是青少年综合素养的核心。青少年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理想、政治品质的水准决定着其能否顺利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是帮助青少年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对青少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指南针”“净化剂”的作用,是大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其青少年化阐释的状况影响和制约着德育教育的成效。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阐释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举措。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是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的客观需要。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青少年政治素养的高低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引导青少年学习掌握其理论精髓,帮助其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是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同基础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期是儿童到成年之间的过渡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身体、智力、心理、文化素养都在急速发育,他们对外界信息较为敏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其进行必要的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具有政治意识、国家意识、责任意识的合格公民。“青少年化”是指通过采用青少年容易理解的形式,将某种理念融入青少年日常教育体系,内化为神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特指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基本逻辑、独特品格、时代价值及实践要求等内容得到青少年的正确领悟和深刻理解,且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其实本质是通过系统谋划、科学设计,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以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的通俗化、生动化的形式和方式展现出来,提高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成为有理想信念、有爱国情怀、有高尚品格、勇于奋斗、乐观向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整准确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主体必须深入理解并准确掌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基本逻辑、独特品格、时代价值及实践要求等重要内容,不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甚至歪曲其精神内涵。坚决杜绝不精确讲解、歪曲解读、主观臆断,使党的创新理论在教育过程中变形走样。传播方式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新时代青少年获取和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广泛,利用新媒体并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时调整党的创新理论育人方式,采取紧贴教育对象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的传播载体,紧紧抓住其兴奋点,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创新党的创新理论育人形式,充分调动青少年群体学习、了解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青少年的求知欲、探索欲。教育效果要经得起实践检验。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不仅是科学的治国理论,而且还是现实的政治实践方法。在进行青少年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秉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双向评价指导思想,既坚持理论教育评价标准,也重视实践考核标准;既注重对理论知识掌握的考核,也注重对理论指导下的具体行动的评价,确立科学、合力、有效、操作性、可行性较好的评价指标体系。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颁布以后,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实质性进步轨。党的创新理论走进了大中小学校教材、课堂,许多地方设立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协同创新中心”和“研究基地”。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并加以完善。
在目前教育课程体系中,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主要在小学、初中的《道德与法治》、高中《思想政治》、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堂教学中实现。但与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相比,教材永远都具有滞后性,仅依靠教材来实现教育目标显然是不够的。一方面,在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下,与语文、数学、英培等课程相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载体的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被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党的创新理论,不能准确掌握其核心要义,无法承担起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的重任,只能照本宣科,影响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让人担忧。
当前,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教育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育形式落后等问题。党的创新理论较为抽象,与青少年形象化思维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教学方法上过于倚重课堂说教会导致理论难以被理解和接受的后果,如果不能依据青少年的实际需要和认知水平进行调整,大幅增加实践感知的形式,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现代信息网络媒体运营者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不够深刻,对青少年的认知特点了解较少,在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过程中形式刻板,存在不接地气的问题,降低了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质量。少数媒体则惧怕出现政治问题,刻意回避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减少了传播渠道,弱化了传播效果。新媒体、自媒体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力度不够,且传播内容空泛、深度不足,传播形式单一、枯燥,青少年参与度低、互动性少,无法适应青少年思维方式,相互之间隔阂较大,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目前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评价机制不够丰富、完善,评价机制的导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学校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以考试为导向的单一评价机制。学生通常都以死记硬背为手段应付考试考核,忽略对非考点的系统学习,既不利于学生政治素养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另外,各地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评价上普遍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特别是缺乏清晰统一的评价标准、科学完备的教育状况全面反馈机制。涉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教育效果的专项评价机制仍在建立完善之中。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是长期性、持续性、系统性的工程。储备大量熟悉党的创新理论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功底深厚的专业化宣教队伍,加强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全面深入研究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要开展文献研究,注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2]。相关部门要重视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专门培训,制定并完善相关培训计划和方案,特别是要加大对现有大中小学思政课师资队伍的专门培训,提高他们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论认知。另外,还可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修课,在公共基础课中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设置“思政课程群”作为选修课,一方面为储备高素质理论宣讲人才做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普遍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同时,要加强对新闻传播媒体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工作人员的培训,将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专题课纳入培训计划,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
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方式是关键。大中小学的思政课堂教学均须以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为切入点,善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增加实践体验课程,特别是对十八大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重大成就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实践。[3]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具体案例或采用虚拟仿真情景,深化青少年学生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感受和认识,但要注意大中小课程内容的衔接。还可在第二课堂中融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相关内容,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潜移默化地在青少年中开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与实践。也可以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教学。
新媒体技术为全方位、多层次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创造了现实条件。宣传部门急需加强对各类媒体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专业化水平进行提升,引导其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更加精准地服务青少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由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涵盖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涉及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国防外交,普通媒体从业者通常难以拥有精通各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因此,各地一方面可以打造涉及某一个或几个领域的专业化传播媒体,另一方面也可通过为普通媒体培育和选任兼具多领域学科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专门从事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宣教工作。另外,还需加强多元化的党的创新理论信息传播生态,注重融合新媒体技术开发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教平台,运用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同时也要多运用在线平台,突出互动性,提高青少年的参与度[4]。
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中,语言的使用非常重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身的语言表达既深邃又简洁通俗,非常有利于受众理解和接受,例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等诸多表述非常接地气。在传播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中,除了要坚持政治性、专业性、多引用原著作中简洁通俗的习言习语之外,还要紧紧锁定青少年的兴奋点,多运用贴近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政治语言和鲜活案例,以破除青少年认识理解层面的障碍为突破口,摒弃枯燥的纯理论说教,注重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反映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指导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学校教学评价中,教育机构首先要重视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的评价机制建设,除了要进行理论测试之外,还应增加实践评价,将已有的实践学分考核落到实处,如将青少年参与社区、学校、社会的相关实践活动等作为评价其课程得分的依据。在其他传播领域,主管意识工作的机关、部门也可协同组建专业评价机构,将本地区新闻传播媒体宣传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并建立科学、完备的专业评价指标群,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少年化程度和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以此作为媒体评奖的重要依据,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被广大青少年接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