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庆
活动背景
环境教育是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及环境素养的重要手段。学校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 学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后备力量。绿色校园里的绿地、教室、操场、食堂、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蕴含着绿色发展、与人友好的设计理念,能提升空气质量、降低环境噪声、减少水土污染,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以校园为活动开展对象,基于项目式学习创设系列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引入、探究、解释、扩展和评价开展系列活动。在充分理解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绿色友好设计”核心理念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校园中的小鸟创造家园、为花园中的蚯蚓制作小屋,设计并制作学生心中的绿色校园模型。通过开展校园生态摄影大赛,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活动目标
深入理解绿色校园核心理念
绿色校园既包括绿色的校园环境,也包括绿色的生活方式。通过校园画像、校园生态大探究、校园垃圾再利用、绿色校园设计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节能、环保、可循环、可持续、以人为本的绿色校园核心理念。
项目式学习跨学科知识,多学
科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以共建绿色校园为目标,学习植物生态效益、腐生动物的生活方式、清洁能源的产生与利用、绿色建筑、雨水过滤与净化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物理、通用技术、美术等知识,学习绘制地图、3D打印、木工技术等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乐学善学态度及团队意识
通过改变学科本位及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项目式学习,建立团队意识,最大化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教师提供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扩充相关知识。
树立社会责任感,传播生态文明意识
能基于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形成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
活动对象、时间、地点
以学校高一校本课程“镜头下的生物笔记”兴趣班的20 名学生为主要活动对象,成立活动探究小组,5 人1 组;其中部分活动,比如生态摄影大赛,则以全校师生为活动对象。活动时间为每周二下午2 课时的选修课及部分周末。活动地点包括校园及周边环境、生物课程基地实验室、技术课程基地3D 打印室、木工房等功能室。
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宣传阶段
成立跨学科指导团队,以“绿色校园”与“生态摄影”专题讲座开启活动。通过讲座了解国家的生态发展战略,以及什么是绿色发展,为什么要绿色发展,如何绿色发展,绿色校园在绿色发展中有什么作用,中学生在绿色发展的进程中能做些什么,什么是生态摄影等内容。同时,充分发动学校生物学社、摄影社等学生社团的力量,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宣传。
主题活动阶段
校园画像——让我为你拍张照
学生漫步于校园, 仔細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园,运用相机、平板电脑等设备拍照或以绘画形式留下校园中的美丽一角。活动内容包括:①学习摄影基础知识, 比如光圈、快门、感光度等;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感受光圈、快门、感光度对照片效果的影响;③校园实践拍摄,并就作品进行交流。通过校园画像,进一步明确主旨问题——什么是绿色校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认知冲突,为校园生态大探究活动作好准备。
校园生态大探究
校园生态大探究包括校园植物调查、鸟类调查及实验探究3 个活动,明确活动任务:“为什么要建设绿色校园?”
在校园树木调查中,学生通过科学测量收集树木种类、数量、生长情况等信息,关注校园树木种植和生长情况,认识学校树木对改善校园环境的积极作用。活动内容包括:①合作学习,通过校园真实情境学习常见植物的形态结构,以及植物生存策略;②对校园植物进行调查,做好记录;③调查汇报。
在校园鸟类调查中,辨识校园中常见鸟类(白头鹎、白頬噪鹛、珠颈斑鸠、白鹡鸰、乌鸫、麻雀、红头长尾山雀等),认识鸟类对校园环境带来的积极作用。活动内容包括:①邀请重庆观鸟协会专家作博物观鸟专题讲座,介绍鸟的形态结构特征及重庆常见鸟类;②小组合作学习望远镜的使用方法;③利用选修课和中午休息时间开展校园观鸟活动;④小组合作完成鸟类观察笔记。
在实验探究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环节,学生首先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茎叶显微结构、显微镜使用、叶脉艺术创作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然后,由教师演示实验“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开启实验探究之旅。学生依次完成植物蒸腾大比拼、寻找气体的进出通道——气孔、显微观察植物的输导组织、认识叶脉并制作叶脉书签系列实验。在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后,提出下一个任务:“建设绿色校园,我们可以做什么?”
我的校园我建设
本环节采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开展“我为蚯蚓建个家”和“小鸟家园设计与制作”活动。
校园的学习与生活会产生很多废弃物,比如废纸、废水、厨余垃圾等。处理这些废弃物不但耗费能源、占用场地,落后的处理方式还会产生污染。绿色校园应最大限度地将这些废弃物进行再利用,通过为蚯蚓做一个家,让厨余垃圾变废为宝。活动内容包括:①知识扩充,引入食物链中的分解者,了解蚯蚓的生活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学习有机物(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②到学校木工房学习常用木工设备,比如锯子、锉刀、电钻等工具的使用方法;③运用各种废弃材料,设计并制作蚯蚓小屋;④在校园寻找合适的位置安装蚯蚓小屋,并投放厨余垃圾。
经过校园鸟类大调查,学生认识了校园中常见的鸟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学习后都会回到温暖的家或宿舍,小鸟在哪里休息呢?它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小鸟到学校呢?”通过设计、制作鸟类招引箱、鸟类投食台,为鸟类觅食、生存和繁衍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营造人与鸟类和谐共处的校园环境。活动内容包括:①明确要解决哪些问题,觅食、生存、繁衍或其他;②收集不同鸟类的习性、形态大小等信息,并进行分析;③运用数学和计算思维设计小鸟家园,重点考虑喂食数量、喂食时间、喂食种类、喂食周期、辐射区域等内容;④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比如设计是否符合鸟类习性、数据是否准确、结构是否合理等;⑤根据确定的图纸进行制作,在校园投放“小鸟的家”,并定期收集数据,观测是否达到设计目的。
我的校园我设计
该环节包括校园雨水花园设计和绿色校园模型设计与制作。
校园中,除了废弃物,没有充分利用的资源还有很多,比如阳光、雨水等。校园设计环节要求学生探寻校园雨水的利用方式。活动内容包括:①利用各种资源收集信息,学习水的过滤与净化相关知识;②研究校园雨水路径,利用前期绘制好的校园地图,寻找一块合适开展研究的场地;③设计改造可承接雨水的绿地,建设校园中的雨水花园。
学校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要求学生带着绿色校园的理念重新审视校园,从主人翁和使用者的角度提出改进方案, 在原有的校园整体模型的基础上,改造制作绿色校园模型。活动内容包括:①前期活动涉及知识的整理,提取有用信息,再次明确什么是绿色校园;②测量、调查、分析现有校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提升的方面;③在已有基础上进行专项改造设计,比如更高的绿化覆盖率、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更舒适友好的学习运动休闲环境等;④将需要优化设计的各个项目进行整合汇总,包括增加植物数量、增加垂直绿化、优化植物搭配、建造雨水花园、制作蚯蚓塔、改造图书馆楼顶、利用楼顶空地安装太阳能板等;⑤校园模型各部件的采购与制作,利用学校3D 打印室,打印部分校园模型,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⑥在原有的校园整体模型基础上,改造制作绿色校园模型。
成果展示交流阶段
联合学校多部门举办“守护碧水蓝天,感受生命脉搏”生态摄影大赛,不仅让成员有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还能吸引全校师生参与,更好地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活动评价
本次活动改变以往重点关注纸笔测验成绩的评价方式,注重以素养为导向的综合评价,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和评价方式多元化(语言点评、产品设计、心得体会、活动参与度及比赛等),注重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将评价和指导相结合。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跨学科项目实践的中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发展研究”(2021-04-062)成果
该项目获得第37 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