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发展的影响
——以山东雪野为例

2023-02-21 01:46:34徐心雨
粮食加工 2023年1期
关键词:普惠农户金融

徐心雨

(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7)

全面推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是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指出,“农业农村农民”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从2018 年到2022 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5年,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工业化、 城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普惠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借助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数据通讯、大数据分析及云计算等一系列相关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促进了信息的共享,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和覆盖面,提升了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1]。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新产业, 改善了传统金融服务群体的局限性,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对于乡村振兴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以金融数字化、普惠化促进乡村发展振兴。 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2]。 当然,虽然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很多地方、很多方面并未充分释放数字普惠金融的潜力,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仍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

1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乡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经打赢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但是距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金融服务乡村经济存在诸多痛点,在过往的实践中, 资金触达乡村融资主体存在重重困难,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足够的抵押物等原因, 广大乡村融资主体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被迫转向利率较高的民间借贷[3]。 一方面金融机构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但缺少优质的放贷主体;另一方面广大乡村融资主体有较大的融资需求, 但又得不到资金满足[4]。 乡村融资主体的风险较高,金融机构不会因为乡村融资主体的弱势社会地位而降低不良贷款的容忍度, 这就导致了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存在普而不惠或惠而不普的现象。 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及快速发展, 使这一现象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与此同时,也显露了一些问题。

就雪野地区的情况而言,有近65%的居民使用了支付宝等软件, 有40%的居民进行过线上购物,有4%的居民尝试过网上售卖产品, 有90%左右的居民贷款首选是银行贷款。 调查中发现:一方面,居民对数字普惠金融了解度不高,有13%的居民表示尚未听说过数字普惠金融, 有5%的居民表示不愿意尝试数字普惠金融手段来改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只有15%的居民是对数字普惠金融有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率较低,当地居民和商户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多为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对于网上借贷普遍存在顾虑,使用频率较少,调查人群中,只有10%的人使用过数字普惠金融进行网上借贷。

2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新前景

图1 所示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 农民群体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约在5 亿左右,数字普惠金融对促进农村地区减贫、 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

图1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

2019 年,中央出台《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提出,鼓励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鼓励发展产业链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在遵守市场秩序,依法合规的背景下为小农户提供金融服务。通过数字技术, 让农户足不出户就能用手机等实现融资。 2020 年,数字普惠金融被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数字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尽管一些县域和乡镇地区的金融服务仍有所缺失,但科技银行的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打开局面。

2.1 微观角度的数字普惠金融

从微观层面来看, 数字普惠金融使农民拥有更多更公平的机会来获得金融服务, 增加了金融的可获得性[5]。 具体来看,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真正实现“普惠”二字,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者免息贷款,满足农民发展产业需要的资金方面的需求, 加速产业资金流动和资金回流,在推动农民增产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层面着力,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数字技术的便利,例如,网商银行的推出。中国农村金融打出科技牌,依托传统社会网络和治理结构,快速度、最短时间、最高效率实现涉农贷款审批和发放。

2.2 宏观角度的数字普惠金融

从宏观层面来看,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2.1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数字帮扶新体系

推进乡村治理不断完善, 在乡村振兴中至关重要。 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乡村数字化水平,主要体现在由传统乡村致富模式发展到数字普惠金融科技致富。以雪野地区为例,传统乡村致富模式依靠粮食产量, 但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与融合使雪野地区致富模式更加多元化,雪野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雪野街道以金融创投、总部经济、信息服务型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其中,金融创投和总部经济方面,引进山东高速投资、中泰证券、首善财富、建金物业、 山东虹桥等金融创投和总部经济企业68 家,注册资金70 多亿元。 第二,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构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从治理主体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为乡村内外主体参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平台,从而促进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在传统乡村治理中, 乡村治理的主体以涉农政府职能部门为主,但随着数字普惠金融逐渐普及,一些金融机构也渐渐开始参与到乡村治理。 不同主体的积极参与为乡村有效治理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乡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金融数字化,弥补乡村治理的不足。在治理环境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水平,扩大农业产业发展规模,改善农业经济环境; 数字普惠金融也对信用体系建设有重要作用,比如,改善了乡村治理的信用环境,推广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治理。 以雪野地区为例,雪野街道与山东嬴城控股集团签约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项目,为雪野街道的发展与振兴带来新机遇。

2.2.2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进入乡村,线上生意、线上购物、新融资、线上支付等等层出不穷、发展迅猛。 农村网民数量不断增多,占比达28.4%, 农村地区的网上银行开通数量占比60%左右,有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及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金融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额度小、金融产业链短、碎片化特征明显、 产品周期和农业生产周期关联性强等,这让农村传统金融服务远不能适应需求。基于目前互联网产业发展迅速的背景,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弥补传统金融体系的弊端和不足、 补足农村金融的“短板”、减少服务成本,更易解决“三农”问题。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加有助于促进乡村产业的振兴与发展。第一,数字普惠金融以数字化技术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增加了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获得性。数字普惠金融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低成本、便捷化、广覆盖的金融信贷体系, 为乡村产业的发展与振兴提供了有效的信贷支持。在此基础上,信贷投入进一步引发人力资本、 先进技术等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必要的生产要素资源的涌入, 为乡村产业发展与振兴提供必备的要素保障。第二,数字普惠金融以金融科技新业态为乡村产业链融合以及产业价值链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契机,有助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第三,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信用体系建设在信息不对称方面也有所改善, 有助于丰富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农业领域金融工具,从而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的风险管控能力,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3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存在问题及建议

和互联网与电子技术联系的数字普惠金融,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为借贷、 理财等方面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网络购物、电子支付、网上银行等一系列实体数字普惠金融落地发展, 使金融途径更加多元化、安全化,经济发展更加快速化、多样化,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化、便捷化。但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进一步促进数字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减少数字金融落地发展障碍,现提出调研过程中显现的现实问题及其相应解决对策。

3.1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

3.1.1 数字普惠金融普及程度不高,居民对其熟悉度低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有13%当地居民表示尚未听说过数字普惠金融, 有5%当地居民表示不愿意尝试数字普惠金融手段来改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 其中占七成居民是因为对数字普惠金融心存疑虑。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乡村居民教育水平不高,数字普惠金融教育较匮乏, 而且数字普惠金融是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升级发展, 因此了解数字普惠金融需要一定金融知识储备, 进入数字普惠金融领域需要一定门槛。 此外,由于乡村接收信息比较滞后,因此部分乡村居民对数字普惠金融一类的新鲜事物接受度较低, 仍无法从传统金融模式转向新一代金融模式。 正因如此,当他们在有集资融资、借贷等方面的需求时,往往不会考虑到网上借贷、银行借贷,而民间借贷往往是他们的选择, 大多数情况下社会矛盾和纠纷由此引发, 成为扰乱乡村稳定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

3.1.2 数字普惠金融存在“使用权限”,未能充分融合当地乡村振兴模式

虽然目前金融机构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种类丰富、 样式繁多, 但是部分产品对农户们来说操作复杂、界面繁琐、功能隐蔽,体验感较差,这种“使用权限” 的存在使得金融产品无法满足乡村新产业对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需求, 无法填补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空缺, 现有金融服务类型无法匹配转型创业农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未能充分融合当地乡村振兴模式, 与当地发展背景相符合的金融产品较少,可供农村集体或农户个人选择项不足[6]。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雪野发展的“1+1+N”乡村振兴新模式对当地乡村振兴起到了极大作用, 但是显然数字普惠金融并未与之充分融合, 没有发挥它高效便民、便捷使用等作用。 因此,如何根据农村产业业态的变化做出适当调整, 满足转型期间的创业农户需求,为创业农户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产品,是当代金融机构前进的下一个方向。

3.1.3 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模式与实践脱节,监管方案有待完善

传统金融监管一般采取按业务进行分类的监管模式,各监管部门分工明确、互不干扰、监管程度较可靠,监管力度够强硬,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监管效率。数字普惠金融借助互联网和电子技术,将传统金融的金融要素和技术重新组合, 打破了不同监管部门履行不同职责的框架。 现在诸多APP, 例如支付宝、微信等平台,涵盖了借贷、理财、保险等诸多金融服务,这就给监管带来了难题,监管主体不同,相应监管模式各不相同,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容易滋生逃脱法律制度监管的“漏网之鱼”,使得监管模式与现有金融服务脱节,有关部门监管方案仍有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需进一步细化。

3.2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3.2.1 加大力度宣传数字金融,提高农户数字金融能力

应当在急需数字普惠金融扶持却缺少金融知识的地区加强数字普惠金融以及具体金融产品的宣传,增加农户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了解,让他们敢于乐于使用数字普惠金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生根壮大。 拓宽农户学习金融知识的渠道, 增加农户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熟悉度,减少其对陌生事物的抵触,提高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使用率。

3.2.2 因地制宜创新产品,充分融合当地发展

为了应对当地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创新产品,寻找适宜当地发展、农户普遍较为容易接受的产品,例如网上支付等。 除此之外, 引导农户接受新鲜事物,例如淘宝电商、网络自媒体宣传、网上理财、借贷等,将数字普惠金融融入农户日常生活,以点带面,充分融合当地发展,带动乡村振兴产业。

3.2.3 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农村地区金融风险

一方面,当地政府应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建立健全的监管和保障机制, 减少数字普惠金融隐藏风险,保障农户基本收入。 另一方面,应当引入相关领域的互联网电子技术或相关人才, 创新数字普惠金融监管机制,使监管更加透明、便捷、有力,减少监管制度欠缺下的漏洞,除此之外,提高用户及平台自我监管意识,从源头遏制金融风险的产生,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生命力。

4 结语

数字普惠金融是一种新生力量, 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广阔的前景。 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发展可以增加农民金融可获得性,丰富乡村产业形式,打破时空限制,使乡村产品走向世界。 但是,现阶段中国乡村数字普惠金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依据显露出的问题针对性采取对策完善制度。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数字普惠金融会进一步发展,乡村振兴势态更好。

猜你喜欢
普惠农户金融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20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 14:32:46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5:46
新疆吉木乃县:县总工会推进普惠服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2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1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