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娟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幼儿园
亚里士多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历经十年的课程游戏化探索与实践,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课程游戏化是给我们一个理念的支点,她撬动了我们的课程改革,撬活了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展,十年来,我园秉承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从教师的“仿学”开始,到现在能支持儿童的“深度学习”,课程理念在不断转变与提升。随着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越来越重视以儿童为核心的课程探索,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能不断捕捉到教育契机,做到有效支持儿童探索,让儿童在不断探索中获得认知经验的提升,为其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2年9月,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正式颁布,江苏省学前课程游戏化项目开始实施推进,我们的教育观、课程观、儿童观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通过“五变改革”,我们的课堂不再以教师占主导,儿童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在生活、游戏中去认识周边的事物,学会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从而获得认识经验,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乐趣。
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广实施,我园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政策性法规,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这就对幼儿园课程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深刻转变教育观念,重点关注课程的游戏性,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教育理念的转变。
首先,帮助教师领会课程游戏化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游戏观,将幼儿发展目标寓于游戏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将游戏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
其次,通过专家引领、学习研讨、实践探究等方式。邀请省内外幼教专家来园对教师进行课程游戏化的培训,帮助建构课程框架,为项目建设打好基础。
最后,将游戏确立为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并将“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的游戏精神贯穿并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实施过程中,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始终能自由、自主、开放地生活、游戏,体验快乐,锻炼体能,获得成长。在完成课程理念转变之后,我园开始在实践中探索,通过实践、反思,不断提升课程游戏化开展的实效,让我园的发展得到了质的提升。
在课程游戏化推广之前,我们对环境的教育作用并未有足够的重视,在逐步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良好的游戏环境是开展游戏的基础,也是保证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结合《纲要》及课程游戏化的精神,我们开始对室内和户外环境同时进行改造,充分利用园内外的资源,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创设科学合理的物质环境与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
之前户外器材只有滑滑梯,游戏材料单调且缺少吸引性。随着课程游戏化的实施,我们对户外环境进行了深度改造。结合幼儿园自身的优势,在空间上进行规划,以中操场为主,分为南、中、北三个各具特色的游戏区。
南区以户外生态游戏为主,依势改建了游戏回廊、攀爬、沙水、野战以及种植区等。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利用自然素材进行各种游戏及种植探索活动等。
园区的中部,则提供低结构游戏材料及方便、灵活多样的体育活动材料。如:大型积木“万能工匠”、爬跳箱、油桶、竹梯、滚筒、轮胎、木梯等,同时还创设了情境游戏场,“翻山越岭”“童话小屋”等,加上宽阔的活动场地,充分保证幼儿每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时间,在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的同时,也锻炼了幼儿勇敢、坚强的良好品质。
如在户外游戏“万能工匠”中,孩子们自由组成小组,先设想搭建方案,然后在搭建中不断进行调整,虽然孩子们玩得满头大汗,却没有减少对游戏的热情。“老师,快看,我们搭建了回廊,可以在这里荡秋千。老师,我玩给你看。”“老师,我们搭建的是大炮,可以发射炮弹,啪啪……,哈哈哈。”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的投入、专注,成功后的喜悦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园区的北边则为混龄游戏的主场,这里可以踩高跷、踩油桶、攀爬、荡秋千、滚铁环等,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钻、爬、跑、跳,以保证他们的大肌肉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课程游戏化开展之前,教室内的整体环境布置更像是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场所。自从课程游戏化开展实施以来,我们开始对孩子的桌椅进行了改造。从桌椅的形状—高度—摆放进行整体改造;其次,我们创设了区角,从简单的区域布置到注重区域设置的合理性、融合性再到注重迁移性;最后,区域材料的投放也是经历从简单投放到注重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每一个改变过程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求得进步,而每一次进步,对师幼的成长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班级的环创方面,我们也经历了多次改革。以前所有的墙面上几乎都是老师的“作品”,留给孩子只有那么几个小框框,几乎没有什么留白的地方,主题内容之间也没有太多的联系,可以说孩子对主题内容的认知是割裂的。随着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推进,我们对主题墙在儿童学习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不断地思考,主题墙应该如何去创设呢?如何利用好主题墙对孩子的教育作用呢?带着这些思考,开始了我们的探索之路。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在主题创设过程中,孩子成了主题墙的小主人,一切设计都以孩子为中心,主题墙高度的调整,内容的甄选,教师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促使形成了班本课程资源。
现在无论走到幼儿园哪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课程故事的呈现,看到孩子们驻足在主题墙前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讨论别人的故事,这也真正实现了主题墙的教育价值,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通过学习、实践、反思、探索多重举措,教师对主题墙的认知都有了质的提升,真正让主题墙成为孩子学习的窗口。有了环境的支持,我们的课程游戏化实施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课程的不断创新和拓展保驾护航。
通过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突出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说一说、动一动、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幼儿园的课程主要分为基础课程(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生活课程(幼儿吃饭、盥洗、午睡、劳动、休闲等环节)、辅助课程(家校联系、春秋游等远足活动、节日活动、娱乐活动、社区活动、幼儿园特色活动等)。每学期初,我们都会对课程中的活动进行筛选,尝试对课程进行游戏化、生活化、适宜化的改造,思考集体活动与游戏活动的融合方法,探索课程改造的方法,经过不断设计、验证,形成适合我园特色的游戏化课程方案,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我们坚持从幼儿的需要和实际出发,提供丰富的游戏和操作材料,结合幼儿兴趣、发展目标及时调整、更换、充实,生成新的游戏活动内容。
案例一: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们的课程观也在不断地转变,开始不断地重视孩子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存在的教育价值,通过不断的学习、理解,我们不断去尝试课程改革。如:依据节日开展节日课程——“快乐的春节”“元宵节”“三八节感恩活动”“端午节的‘粽’香飘满园”;依据季节变化开展——“我和春天的约会”“种植园的故事”“摘柿子”“测量”“冰霜探索记”等;依据主题开展——“嗖!飞上天”“影子”“我要上小学啦”“我的毕业典礼”等;随机课程——“下雨了”“掉牙了”“消防大探秘”等;依据生活开展——“自己事情自己做”“小小值日生”“我是节约小能手”“光盘行动”“月安全主题教育”等主题活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
案例二:在幼儿园的午餐中,每周都会有一顿土豆烧肉,每次吃到这道菜,孩子们都会吃得精光,还经常会讨论。为抓住孩子的兴趣,我们开展了土豆种植活动。孩子们讨论如何种土豆,种在哪里?第二天,孩子们带来土豆、小铲子、洒水壶等工具,我们又去幼儿园其他班级收集装黏土的盒子,决定把土豆种在我们的自然角,这样有利于孩子们的观察和照料。
经过一个下午的种植劳作,却没有一个孩子叫苦叫累,全程都是各自完成自己的种植任务,每个孩子还在自己的盒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照顾他们的土豆,后来我们进行分组照料,随着土豆的成长,活动也在不断地拓展,通过分组观察、记录土豆成长过程,开展绘画、家园合作等系列活动。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但收获了知识,学会了合作,还美化了班级的环境,让土豆成为班级环境创设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们紧紧追随孩子的兴趣,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并实时地予以支持。切实遵循“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通过不断的实践,使得课程资源逐渐丰富。
从课程游戏化建设的理念出发,积极整合幼儿园、社会、地域条件,开发身边各种鲜活的课程资源,使课程游戏化设置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多样。
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组织幼儿开展春游、秋游活动,去亲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利用社区资源,带孩子去参观、实践,以增强孩子们的社会性经验;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不但丰富了课程资源,还进一步加强了家园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利用民俗资源,开展丰富的人文活动,如:我园开发设计了“好吃的家乡野菜”“家乡的民间艺术”“精彩的民间故事”“家乡的四季”“家乡的风俗”等系列主题活动;利用废旧资源,师幼收集稻草、树枝、布条、纸盒、饮料瓶等废旧物品,丰富游戏材料。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提升了教师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观察分析及诊断改善能力,形成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团队,为全面提升我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实施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游戏化课程开展与推进的过程中,我们的活动得到了上级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全园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园现已成为“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基地”,多次承接市、县游戏观摩活动,我们已经做到将课程游戏化理念渗透到一日生活中,融入教育活动中,物化到游戏环境中,延伸到社会家庭中,促成课程游戏化的全面实施,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仍将不忘初心,牢记游戏化的精神,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水平,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的环境,让我园永远成为孩子们快乐生活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