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蒙与伊菲吉妮亚》的研究—从视觉元素分析到情感表达

2023-02-21 13:15悉尼大学悉尼新南威尔士2006
收藏与投资 2023年1期
关键词:吉妮莱顿西蒙

马 帅 (悉尼大学,悉尼 新南威尔士 2006)

弗雷德里克·莱顿的《西蒙与伊菲吉妮亚》完成于1884年,这幅画描绘了薄伽丘的《十日谈》中的一个爱情故事。《十日谈》的故事来源非常广泛,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文学著作。故事讲述了出身良好、年轻英俊的加列斯因其野蛮行为而被叫作西蒙—意为野兽。在五月一个宜人的下午,西蒙偶然发现了正在睡觉的伊菲吉妮亚,立刻感觉到她是“任何凡人所见过的最可爱的东西”,他对她一见钟情。之后,他放弃了自己粗俗的生活方式,开始学习礼仪、文字和音乐。经过种种磨难,这对恋人终于结婚了。通过这幅作品,观者见证了西蒙在偶遇睡美人伊菲吉妮亚后启蒙的那一刻。出于他对美与爱的追求,西蒙立即将他野蛮、粗俗的过去抛在脑后,开始追求哲学、优雅和文明。

在20世纪80、90年代,睡梦中的和做白日梦的女性角色数量在莱顿的艺术作品中激增。这一时期恰逢新兴的心理学领域对潜意识的研究增加以及跨渠道的象征主义实验出现。这也是阿尔伯特·摩尔、爱德华·伯恩·琼斯等晚期美学作品的一个特点①。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画家从希腊雕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找到了灵感,这为他们的女性形象赋予了感性的色彩。因此,这些女性形象处于公开的理想化和温和的性化之间。

莱顿是维多利亚古典艺术家中的大师,他以作品中丰富的配色和与希腊、罗马主题相关的绘画插画而闻名。他以古典主义审美观来绘画,将其对传统艺术的维护和对学院派的艺术热情都展现在作品中。莱顿相信美能够激发和提升活力,他对恬静、和谐、典雅的追求在《西蒙与伊菲吉妮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作品中的人物生动形象,衣饰精美细致。莱顿对美的追求和对形式与色彩的应用让这幅画栩栩如生,画面仿佛舞台布景一样,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令观众产生深刻印象。

莱顿对于整幅作品的构思十分巧妙,精心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从画面中可以观察到最为突出的角色就是伊菲吉妮亚,她慵懒优美的熟睡姿态无时无刻不在吸引观众的目光。莱顿对原始故事进行了一定的艺术修改,他选择给伊菲吉妮亚披上符合她睡姿的帷幔,以确保观众的视线第一时间锁定在她的身上。在最初的故事中,伊菲吉妮亚几乎是赤身裸体的形象。莱顿为伊菲吉妮亚精心绘制的帷幔受到帕台农神庙大理石雕像上帷幔的影响,精美的布料紧紧地包裹住伊菲吉妮亚的身体,帷幔的褶皱随着她的身体轮廓勾勒出优美的线条。莱顿注重形体与线条的对比和统一的艺术处理,不仅沿用了古典主义绘画的原则,还加入了学院派绘画的严谨。这些巧妙的修改一方面是莱顿用帷幔向希腊雕塑致敬,同时又增强了伊菲吉妮亚的美丽和优雅。另一方面,他还探索出让她举起的手臂摆出迷人姿势的方式。伊菲吉妮亚露出的胳膊部分的肌肤被塑造得像是有弹性一样,令画面更加逼真生动。睡眠的表现提供了一种进入无意识的途径,扭曲的姿势和沉睡的身体表达了潜在的梦想和欲望。

根据唯美主义的原则,睡着的人物形象可能会被呈现为纯粹的形式主题。在绘画中沉睡的姿态和对衣物的处理可能会带有色情的内涵,但事实上莱顿的创作或者说他对伊菲吉妮亚的艺术修改避开了这种表达方向,而是给人宁静与美好的感受。作品中沉睡着的伊菲吉妮亚在动态上没有直接与观众互动,而是借着西蒙的视线,将西蒙对伊菲吉妮亚的渴望投射在她身上。这种呈现是矛盾的,但是观众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会受到引导而去思考画面中的对比关系。莱顿的作品故事性非常强,甚至可以让一个不了解《十日谈》故事的人直接代入《西蒙与伊菲吉妮亚》的故事中。当故事形成艺术语言并与视觉符号相结合时,沉睡的伊菲吉妮亚唤醒了在审美和情感上沉睡的西蒙。

《西蒙与伊菲吉妮亚》

画面的构图方面也值得深思,这幅画有两组睡着的人物。树木和枝叶巧妙地融入了背景,将人物都带到了前方。伊菲吉妮亚占据了画布很大一部分面积,观者很容易从构图上辨别出中心人物。虽然她占据了很大篇幅但在画面中仍然与她的仆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沉睡的人群又与西蒙和他的牧羊犬之间形成鲜明的色调对比,这两组不同姿态的人物形成了构图上的划分。他们的仪态不仅形成了对比关系,还形成了画面构图中的对立关系。西蒙的站立形象也保证了整幅画不至于所有的人物都是慵懒、睡着的状态。西蒙凝视着伊菲吉妮亚的身体,他对美丽的初次欣赏反映在地平线上方的光线中。伊菲吉妮亚的卧姿与西蒙的直立姿势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方式,性别规范被铭刻:正直、积极的男性气质与彰显的意识相关联,而卧姿、被动的女性气质与深刻的无意识相关联。观众的目光首先被伊菲吉妮亚吸引住了,然后目光就会向四周发散,宽阔的帷幔减缓了其他细节的显露冲击。莱顿笔下的西蒙并没有像故事中那样靠在他的手杖上,但是他目不转睛地望着伊菲吉妮亚,就连他的牧羊犬也呆住了。这样的场景为画面增添了故事性,引导观众不由自主地去联想他是否是因为伊菲吉妮亚的美而震惊。树的后边还有着宽阔的海岸线,可能预示了这对有情人在海上会经历种种磨难。

除了构图之外,画面的光线也非常耐人寻味。莱顿将故事中提到的午后太阳落山和月亮即将升起的场景描绘了出来。艺术家将其描述为“整个24小时内最神秘的美丽时刻,当月亮从海平面上露出,半掩半藏,空气中仍然萦绕着落日的余辉”②。这种照明和配色方案为莱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来照亮整个画面并吸引观众的视线,色彩和光线的对比不但不突兀反而让整个画面更加统一协调,这正是这幅作品能够引人注目的条件之一。因为他对光线的巧妙处理,才让画面呈现了日落之美。落日的余晖使伊菲吉妮亚看起来容光焕发,静谧又美丽地躺在阳光的笼罩之中,她白色的衣裙上仿佛闪耀着光芒,与月亮从海上升起的那部分一样闪亮,她整个人都在发光。这也许代表了莱顿想要表达西蒙的灵魂被伊菲吉妮亚点亮的内涵。观众从画面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西蒙被启蒙的过程。画面中沉睡的男仆、女仆以及小女孩身上都没有特别明亮的光线,尤其是几棵大树的树冠都被阴影覆盖。明暗的对比让观者直接顺着西蒙的视线将目光集中在伊菲吉妮亚身上。

莱顿还用暖色调渲染画面,伊菲吉妮亚的衣裙在落日中变成了闪烁着金光的奶油色,衣物阴影的处理让她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凝实。西蒙身披一条红色的斗篷,他鲜艳的斗篷与伊菲吉妮亚的枕头颜色呼应。同样的红色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来,红色又代表着激情与觉醒。用颜色预示西蒙的启蒙,搭配着光线形成鲜明的舞台布景效果,大面积的白色与光线将伊菲吉妮亚衬托得仿佛是天使一样。仆人们的衣服虽然也是暖色调的,但却并不突出,几乎与背景融合在了一起。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她的脚旁边有一个小女孩和一位女仆,原故事中伊菲吉妮亚是与自己的两位女仆一起。所以这个小女孩代替了一位女仆的变动也十分有趣,她的头发上有一个小蝴蝶结,这是维多利亚时代的时尚,也是一种有趣的点缀,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莱顿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美,他的作品不局限于精美的绘画在其作品中还展现了他对现代绘画的个人理解。我们从作品中也能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信息。从莱顿的笔记本中,我们可能会获得一些见解,因为他写道:“试图‘像希腊人对待它那样对待一个希腊主题—任何这样的尝试都是不诚实的自欺欺人—死的和不真实的—对现代人的思想没有真正的吸引力’,而且,‘希腊主义……永远不可能完全表达北方或现代思想的复杂性。’”

在《弗雷德里克·莱顿的绘画女性的死亡睡眠》中,哈谟什莱格认为莱顿的艺术作品中的死亡看起来像是沉浸在无意识的愉悦中,伴随着不可逆转的身体溶解,这体现在人物帷幔中“无尽的褶皱”的倍增中③。他不仅分析了《西蒙与伊菲吉妮亚》(1884年),还分析了《赫斯珀里德的花园》(1892年)和 《燃烧的六月》(1895年)。他提出这些画作中沉睡的形象像是死人一样。他认为莱顿扭曲并拉长了熟睡女性的脖子和四肢,使它们看起来像蛇一样危险,同时增加了帷幔的活动性,以记录意识的消散和身体的曲折。窗帘打乱了古典的形式,呈现了液体、头发和融化的蜡的外观,这个表现方向确实是有趣的。接下来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莱顿画中的睡眠与死亡。

单纯说画面中的伊菲吉妮亚是死亡的明显是不合理的,伊菲吉妮亚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但在薄伽丘的故事中她并没有死亡。从我们目前的审美视角来看,画面中的伊菲吉妮亚被描述成处于无意识的睡眠这种解释听起来似乎更加贴切。人物的姿态确实有点违背常理,但对莱顿来说,完美的形式比任何情感内容都重要,这就需要观者辩证地去看待了。尽管完美的形式使画面更加精美,但他的作品能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初期风靡一时也是时代造就的。随着民众的注意力向希腊、埃及和其他地方的文化转移后,学院的参观者开始追捧描绘古典时代生活的画作。莱顿的名气在之后很快就没落了,他因为作品出名而成为男爵后不久就去世了。当然,莱顿对美的追求和他对艺术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是无法被埋没的。

《西蒙与伊菲吉妮亚》局部

注释

①HAMMERSCHLAG,K(2012). The deathly sleep of Frederic Leighton’s Painted women. Women: A Cultural Review,2012.

②RUSSELL BARRINGTON.“The life,letters and work of Frederic Leighton (Complete)”.

③HAMMERSCHLAG. The deathly sleep of Frederic Leighton’s painted women. Women: a cultural review,2012.

猜你喜欢
吉妮莱顿西蒙
神偷失手
每一个用心浇灌的梦想都会盛开艳丽的花朵
论西蒙喜剧的现代变异与发展
大厦入口的面试
充分检查
印度猴子吉妮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
女儿的奇葩问题,老爸这样回答
吉妮致美IUD对月经出血模式影响及特殊时期使用的系统评价
捡了一个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