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多措并举提升教师地位,不断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在政策方面,《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专门性的文件出台,为教师成长指引方向、明确路径、提供保障。可以说,教师迎来了成长的“高光时刻”。但从实际看,青年教师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不足和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内外并举,最大限度优化环境,为青年教师系好从业的“第一粒纽扣”。
尽管青年教师工作的外部环境更优、政策支持体系更全,但是笔者在与一些青年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他们中的部分人状态不佳,主要表现为对职业的认同感不够深刻、对职业展望不够长远、个人发展的意愿不够强烈等。
职业认同不够深刻。“追求稳定”是很多父母对子女的希望,尤其近几年,“编制”往往成为择业的首选。部分青年教师主观上对于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不够深刻,更多的是将其看成养家糊口的一份工作,缺乏对事业的憧憬与希冀。这也导致部分青年教师在工作初期,一旦在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教育教学等方面遭遇挫折,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态度和由此带来的“摆脱”教育、“逃离”教育的想法。
职业展望不够长远。基于实际情况的适当目标,对个人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在职业初期就树立起符合自身成长且“跳一跳可以够到”的目标,有利于个人发展指引方向,在追求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成就自我,从“站稳讲台”走向“站好讲台”,再到“站出特色”。反观一些青年教师,制定的目标要么不够长远,要么过于空洞,偏离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短期的实践中,因为不能快速地达成理想程度,而逐渐丧失最初的热情。在失去长远目标激励的情况下,容易陷入“应付式”工作状态,降低用心工作和创新工作的程度。
发展意愿不够强烈。产生并巩固强烈的发展意愿,可以助力青年教师更好地为未来的自己“画像”,明晰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持续审视自身,不断扬长避短,实现“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转变。但在少部分青年教师看来,专业发展与个人生活存在“对立”,他们人为地在工作与生活二者间设置了明显的“边界”,缺乏切实可行的成长规划和强烈的发展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拈轻怕重,年纪轻轻就甘愿“躺平”“佛系”,这极大地抑制了青年教师应有的朝气与活力,教师的“职业倦怠期”被迫提前。
上述状况的产生,是主观和客观的多重原因交织的结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多元思潮影响个人意识。当下,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文化飞速发展,在中国与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中,被认为世界三大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正以各种形式激荡于中国大地,也影响着青年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多数青年教师生活压力不大,价值追求多元化,甚至有的青年教师本身就是“没有长大的孩子”,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对于“努力”“奋斗”“钻研”等精神把握不够深刻。
入职过程较为顺利。尽管教师入职竞争激烈,但是近几年招录的青年教师中,通过“定向”培养进编的占较大比例,他们中的不少人没有经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未能完全体会到工作机会的来之不易,对教书育人的严肃性认识不充分,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解不够透彻,工作过程中容易表现出随意性和散漫性,在没有得到及时纠正的前提下,容易偏离个人发展的轨道,与从业的初心相背离。
工作环境影响成长。青年教师的个人成长,根源在于自身,但身处的环境也非常重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教育资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直接表现就是农村生源流失严重、城区生源猛增。对于农村学校而言,班额校额萎缩,教师也流向城区。身处农村的青年教师因为缺少指导,未能受到有效的环境和集体影响而错过成长的“黄金期”。身处城区学校的青年教师,尽管有更好的机会和资源,但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以及大量事务性工作的影响下,个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受到挤占,影响成长的速度和效果。
此外,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话语权不强,获得奖励激励的机会不多等,也制约着其成长和发展的积极性。
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终究是自己的事情。即便在外部环境不那么有利,政策支持体系还有待完善的背景下,青年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摆脱传统思想束缚,积极主动破除主观思维的障碍,努力实现与自己相处的自洽性,打开个人成长的第一扇门。
所谓的“自洽”,是逻辑上形成闭环,行为上形成具有连贯性和可说服性的动态链。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在自身的认知体系内,没有矛盾错误,即“自己应认同自己”,包括言行举止和思维理念。在努力追求自洽性的过程中,要平和且理性地看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对自我评价的不稳定性,在内外平衡的彼此推拉中维持动态的平衡。具体到青年教师的成长,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
深化思想认识,树立教育理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职后首要的就是增强对教育工作和学科教学、育人的认同,从内心深处产生对职业、课堂的敬畏之心,要有“课比天大”“教书育人是神圣事业”的认知,并且在持续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巩固这样的认知。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加强职业理想信念的教育,并非“唱高调”,因为教育的现实与教育理想之间不仅存在着距离,在一些时候还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教育者很容易产生“无力感”和“挫败感”。面对此类情况,“行不得者,反求诸己”应当成为首选。当个人对教育的追求和思考,逐渐成为自身关于教育和教师职业的情怀后,就能理性且辩证地看待面临的教育处境,在不断地调适和自我悦纳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不断提升自我,掌握科学方法。教书育人是伟大的工作,归根到底是实践,需要一步一步走,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在信念树立并巩固强化的同时,要拉近现实与理想的距离,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行动。掌握和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应该成为青年教师提升自我的关键所在。要注重学习提升自我。通过向书本、向他人、向实践等学习,不断增强个人的理论素养,提高课堂教学、与人相处、心理调适的能力,用专业的素养和过硬的能力来强化应对现实困境、突破困境的能力。要明确目标激励自我。通过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的个人发展规划,给自己设定切合实际的方向,明确发展的方向,清晰且坚定地明晰“要成为一名怎样的‘大先生’”,在具体的目标和强大的意志力共同加持下,更能从容且自信地应对考验。要灵活借力丰富自我。教育形势在变,面对的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环境也一直在变,青年教师要“识变”,再“应变”,直至主动“求变”。除了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以外,要能够“跳出教育看教育”,不断丰富阅历。
强化执行能力,注重知行合一。青年教师思维开阔、创新意识强,愿意突破传统理想的束缚。但也容易出现“三分钟热度”“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等问题。基于此,要特别强化执行能力,一方面,想到就要不断提醒自己赶紧去做,通过持续“试错”“容错”,检验理念;另一方面,要敢于决策,当机立断,以“OODA 决策准则”为例,四个字母分别为:“O”观察(observation)、“O”判断(orientation)、“D”决策(decision)以及“A”执行(action),“OODA”实际上就是一个迭代的过程,寓意着通过缩减决策与执行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观察和判断上,便能更好地做出决策。对于青年教师的启示在于,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研究问题,细致构思举措,通过基于实际的预设后,迅速行动,这也符合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的理念。
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以及社会也要充分考虑并尊重青年教师生活、学习、思想观念的实际情况,要进一步优化其发展成长的外部环境,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坚持用发展的眼光、信任的态度、放手的担当去对待青年教师,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相处方式,走近并走进他们的世界,建立友好融洽的相处关系。
青年教师成长是系统性的工程,通过主观自洽打开“想发展”“要发展”的第一扇门,在政策、环境、氛围等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更容易推动他们走上成长的车道,在正确的方向、恰当的力量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会成长为好老师,并撑起属于他们自己的教育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