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育人中的应用研究①

2023-02-20 08:43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岗位实训

张 萍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教学活动,例如实验、设计、社会调查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一定的实践场景中获得感性的知识,有效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工作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认知,提高幼儿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创造教育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产教融合、校企结合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可构建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人才培养的核心,以提高实践技术的应用能力为人才培养的主线,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综合技能和现场应变能力,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为社会培养与时俱进的幼儿教育专业性人才。

一、实践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育人中应用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融合

在传统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教育更为重视对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述和基础教育技术的培养。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对学前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学前教育岗位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学校教育应当结合新时期的要求,通过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促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完善的教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具有极强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教育应当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学前教育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持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综合素养。因此,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能够引导学生在相应的场景中加强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应用,持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相联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

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教育岗位的适应能力

要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综合素质,学校应当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训环境,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学前教育岗位的真实需求,通过学科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持续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岗位的适应性。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应基于幼儿教师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了解岗位特点,明确岗位需求,客观评价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并能够形成自主学习、有效解决问题的信心。这一过程,将为学生创设更有真实感的实践平台,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指引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思考和实践,不断激发学生潜能,学会在各种教学场景中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总之,实践教学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学前教育岗位的基本认知,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未来的就业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治理能力发展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要提高人才质量,学校需加强对专业内涵的建设,充分遵循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基本成长规律,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通过这一过程实现对教育过程和评价制度的审视和反思,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治理水平,如此才能拓宽新的发展思路,打造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学前教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学前教育又是具有实践性特点的教学岗位,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还应当具有极强的实践实操能力,比如能够根据教学活动的要求制作教具,能够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开发趣味游戏,能够完成音乐、体育及美术综合性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等等。要实现这一目标,学前教育就需要不断增强本专业的治理能力,及时发现教育教学活动的问题和不足。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则能够为学生创设更完善的实训实习条件,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又能从学生的实践中找到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不足和弱项,再通过有效的策略加以调整,解决人才培养中的相关问题,不断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治理能力的提高。

二、实践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育人中应用的策略

1.分析学生专业发展的特点,设计具有递进特点的课程体系

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完成理论学科知识向实践岗位能力的转变,构建起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此过程中,学校教育应当充分遵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成长的基本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实现对实践教育教学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安排。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实训课程的构建需要对学生的专业成长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可从时间、内容两个维度展开。首先,从时间维度方面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实现专业成长,需要接受长期的专业训练,学生从入学之初到毕业之际将全程接受系统化、完善化、专业化的教育教学活动,而每一个阶段又将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其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学前教育活动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的基本特点。同时,再从学习内容的角度来看,在不同的学期和学段具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与任务,且需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特点和成长特点进行设计,渗透教育教学岗位的基本要素,使学生能够对幼儿教师职业形成相对完善的认知。

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可将学生入学至毕业大致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分别为职业感知阶段、职业参与阶段以及职业协助与摄入阶段。不同阶段根据职业特点为学生设置层级性的发展目标,指导学生实现综合技能的逐步提升。而要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获得长足发展,学校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每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并围绕目标设置具体化的教学实践任务,再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实训形式和时间安排。然后根据学生教育教学专业成长的基本特点,设置具有递进式特点的实际课程体系。全实践课程的构建能将学校内的实训活动与校外的见习活动完成对接,同时又将见习活动和实践活动完成对接,从而使实践教学的不同模块之间层层深入又环环紧扣,不同课程之间形成高度的关联性,实现更好的衔接,引导学生能力的逐步提升。

2.研究岗位能力成长的规律,制订具有系统特点的教学内容

实训课程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未来能够有效适应教学岗位的需求奠定基础。在实训教学内容的设定过程中,学校应当积极对接学前教育岗位能力的成长规律,依据不同时期的教学任务设计具有可执行性特点的实训项目,再以有效的模式和方法完成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也就是说,实训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围绕学前教育学生在就业后“能做什么”为关键,反向设计具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使教学活动能与幼儿教师能力成长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相匹配。同时,以幼儿教师岗位中的工作任务作为基础,将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转化为具有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岗位技能,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职业素养的发展。

学校在实训教学中可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围绕工作任务进行有效划分。一方面,学校需要将学习内容分解为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学习项目,且每一个项目与学前教师的职业道德理念以及专业知识技能的知识点相融合。另一方面,学习任务还要结合相关政策及法规,结合当前的科研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在学习和实践中持续提高职业综合素养。在完善的实训课程中,学生将全面了解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基本情况,了解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状况,尝试组织简单的教育活动(如语言教学、安全教育、游戏教学等),并对幼儿的膳食和营养开展有效的指导和预防。同时,学生能学会并实践幼儿班级管理的方法,学会环境创设的方法,尝试以幼儿园教育为主题展开相应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等。另外,校内实训项目和见习训练要构建起双向互动的机制,校内实训主要采取“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校外教育见习活动则要以实践指导为核心展开实训活动。通过双向互动实训的方式,将学前教育岗位的工作任务成功转化为学前教育时期的学习任务,使学前教育学科的逻辑体系能够完成向技术逻辑体系的转变,将学生培养成为会学习、会教学、会科研的综合性人才。

3.充分整合多方面优势条件,提供具有多元特点的实训资源

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需要配套完善的实训资源,学校应当积极整合多方面的优势条件,为学生构建具有多元化特点的实践性教育教学资源体系,包括实训中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基地资源等等。校企合作是实现资源整合的有效方式之一,可通过学校、企业、幼儿园携手合作的方式构建完善的实训课程体系,比如为学生构建智慧实训室、虚拟平台等先进的实训资源。与此同时,企业及幼儿园可为学校提供教育技术支持和教育教学的专业指导,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另外,企业及幼儿园也可向学校提供实践岗位,通过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多方优势条件的整合实现优势资源的转换,促进学生在校学习中能够参与到完善的实训活动,不断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4.重视能力提升和素质发展,构建具有立体特点的评价体系

实践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反推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推进人才培养制度的完善。在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学校需要重视评价体系的构建,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本切入点,构建起具有立体式特点的管理及评价体系,推进实践教学活动的稳步实施。为此,学校需要从实训课程、见习课程和实习课程三个维度分别在教学时间、评价主体、评价维度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构建起完善的评价系统,形成循序渐进的闭环,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与此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不同实践阶段的评价制度是循序渐进的,学生将在不同的学段掌握不同的技能,逐步提升自己的保育技能、教育技能与管理技能。例如在临近毕业期的教育实习中,教师将组织学生开展全面性的总结和反思活动,并对其反思效果进行考核,从实习表现和反思提升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评选出优秀的实践实习生。

不同实训阶段的评价主体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在第一阶段的校内实训和教育见习中,评价主体是院校教师。而到了第二阶段的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活动中,将以院校教师、企业教师、幼儿园教师为共同的评价主体,实现对学生出勤情况、实训项目、见习手册、实践技能等综合情况的考评。同时,还将组织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总结与反思,由三方主体共同评价学生的技能展示、自我反思与总结。在第三阶段的教育顶岗实习和总结与反思中,评价主体也是由院校教师、幼儿园教师及企业教师共同担任,对学生实习手册、实践技能、自我反思、毕业论文等进行综合性考评,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有效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实践教学为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提升搭建桥梁,在有步骤、有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实现全程渗透式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教人才。因此,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当着力分析学生专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加强岗位能力成长规律的研究,为学生定制具有递进特点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具有系统性特点的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同时,学校还应充分结合多方面的优势条件,为实训活动提供多元化的实训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通过立体式评价体系的构建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岗位实训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