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一片

2023-02-20 01:37:31杨晋生
牡丹 2023年7期
关键词:茶缸大合唱蛙鸣

杨晋生

早些年乡村的夜晚,因贪玩的孩子,变得亮堂和喧闹,还没来由的有些长。当孩子归巢后,夜才会变得静谧。街巷里无人,偶有零落的鸡鸣犬吠,或是夜猫不小心踩出的响动。不知名的花儿,肯定也在悄然绽放。还有一些草虫儿,才开始了夜生活。

蛙鸣是从哪天开始的?好像谁也说不准。

其实,当二月里那如剪的春风吹过,春水汩汩流淌时,蛙已从蛰伏的洞穴里出来了,开始探访旧友。紧接着,它们忙着繁殖后代,看似沉默,其实是无暇发声。不信你看,村外的小河边的水草里,河卵石旁,那密密麻麻的黄褐色籽粒,一团团,一簇簇,被透明的绿膜裹着,在水中浮动——那便是蛙卵了。样子看上去不太好看,却孕育着数不清的小生命。

再过些日子,绿膜消失了,一群群墨一样黑的蝌蚪,游弋在乍暖微凉的小河里。它们这些小精灵,扭动着身体,摇摆着尾巴,倏停倏走,惹得小孩子想带它们回家。会用鹅卵石在水里围个“院落”,等小蝌蚪自投罗网。它们果然上当了,孩子们便小心翼翼捧起一堆,放入旧茶缸,带回家当宝贝一样养着。

可还没几天,它们就变样了,长出了脚,长出了腿,长出了脑袋,长出了身体,过几天再看,早已不知去向。这些蝌蚪,变成青蛙王子,怎么还会甘心待在茶缸里呢。

田地边,草地上,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鼓着眼睛,蹲得好好的,可一有动静,它便奋身跃起,只看眼前划过一道倏忽即逝的弧线,咕咚一声,又不见了踪迹,河面上只留下一圈圈微微散开的涟漪。初闻蛙声,在惊蛰过后。真正“听取蛙声一片”,要等夏天来临。

黄土高坡的夏天,是在割麦、摘杏、夏锄的忙碌中开始的,街头无闲人,夜晚少闲坐。于是,河里的蛙便活跃起来,自昏至晨,就像一场星空下的大合唱,似乎是在为农事擂起的鼓点。

蛙鸣十分响亮,我无数次感慨,不明白青蛙小小的身体里,怎会蓄养着那么大的力量。蛙鸣不只是咕嘎咕嘎般单调,听久了,就会听出许多不同来,就会知道其间的华丽缤纷。你听,唧唧呱,咕咕呱,咯咯咯咯咯咯,呱呱呱呱呱呱,唧咕唧咕,咕呱咕呱……那声音,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或独唱或合唱,或粗犷或清越,底气十足,嘹亮明朗,意趣天成。

我时常睡不着,会被蛙鸣吸引,我一个人静静听取蛙声,整个世界也变得空灵起来。不知何时,从梦的恍惚中醒来,远处的蛙鸣再一次传来,我再一次枕着蛙鸣沉沉睡去。那样的夜里,蛙鸣便是乡野的主旋律了。

如果久热苦旱、万物望雨的时候,在天气闷热至极的夜晚,蛙鸣一改从容,变得激切响亮,如鼓如潮,一阵紧似一阵。祖父说,要下大雨了。果不其然,一场盼了许久的大雨在蛙声中挟风而来,带电而至,湖水倒扣一般汹涌。唤来大雨的蛙鸣,却随着大雨的降临而熄灭。直到雨停了,风住了,凉意渐渐生发,蛙鸣才再次响起。先是星星点点,清晰可数,之后才逐渐壮大,重新开始了一场大合唱。

从小就知道青蛙是益虫,长大了在文献中知道,在古代还有专门祭祀青蛙的庙堂。古诗中,自然也少不了蛙鸣,如陆游“蛙鸣庭草何曾问,水半门扉亦不知”,刘基“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张良臣“恰则黄昏雨便晴,青塘迤逦尽蛙鸣”,尤其是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名句,更是让人们长久地喜欢。

村里的小河,终究还是枯了。夏夜的蛙声,还是消失了。尽管多年来,我极不愿意相信这是一个事实。因此我每每回老家,站在到南楼外那条干的河槽里向着五峰山眺望,总忍不住幻想着从那里会流下来清凌凌的河水。夜里,睡在家乡的土炕上,支棱着耳朵,那儿时熟悉的蛙鸣,却再也不会传来,便想起川端康成说过:“一听见雨蛙的鸣声,我心田里忽地装满了月夜景色。”

而我,在数不清的夜晚,我在思念月色下的家乡,期盼那蛙声,会叫醒夜空的星辰。

猜你喜欢
茶缸大合唱蛙鸣
爷爷的茶缸
一二·九大合唱
绿茶缸
梅溪湖蛙鸣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40
绿茶缸
某款发动机蛙鸣异响优化
别致的茶缸盖
新长征(2019年10期)2019-09-10 07:22:44
春天的大合唱
消失的蛙鸣声
荷塘蛙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