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华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星实验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在对教育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基础上,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将乡土资源融入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可以增加学生的思考,促进课堂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因此,将小学美术课程与乡土资源融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
乡土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和美术教学相互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将本地的山、水等景色和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美术的魅力所在。这样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课堂效率,还可以使学生将这些美丽的景色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明确美术课程与乡土资源相融合的初衷,即以实践美术教学为目标,这就对合理开发乡土资源融入教学提出了更明确、更具针对性的需求。从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美术教师对于乡土资源的利用往往会进入一个错误的区域,选择的乡土资源往往与美术教学要求不相符,无法充分发挥出乡土资源的作用,进而影响美术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师要明确美术教学的需求,进而为学生收集相关的乡土资源材料,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也会帮助乡土资源得到应有的存在价值。
例如,在上四年级上册《花儿朵朵》的第三课时,充分挖掘了泉州传统惠女服饰上的文化特色。惠女服饰是泉州最具特色的传统服饰之一,在2006 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极具特色的样式在汉族服饰中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服饰精华的一部分,被誉为“巾帼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较高的实用艺术价值和民俗文化研究价值。惠女服饰在上衣的衣领、袖口及腰带处运用到大量的花卉刺绣装饰,与本课的绘制连续花边不谋而合,成为本课的切入点。将惠女服饰融入本课的教学中,切合新课标所对应的学习任务“融入跨学科学习”的要求。在学习中,学生既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女服饰中刺绣的特点,又感受了泉州地方文化的魅力,体验了惠安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上只会进行一些简单的绘画学习,而美术课程不仅包括绘画,还包括手工、剪纸等多个内容。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构建多元化的美术学习课堂,慢慢地,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就降低了,甚至产生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将美术课程与乡土资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起创新学习的发展方向,创设更加有趣新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实践机会,从多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在教二年级下册《剪纸动物》时,美术教师就可以将泉州特色的花灯剪纸技术融入进来,增加课堂的丰富性,学生学起来更是津津有味、乐此不疲!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时候与乡土资源合理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这样可以在增加学生美术创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小学美术教师要求学生创作出关于亭子的作品。学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绘画、橡皮泥雕塑等手法来对乡土材料提供的内容进行创作,还可以在一定的基础上对现有的亭子进行改造,创造出满意的作品。
美术核心素养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文化理解,这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在新课标下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将其与美术知识教学放在同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乡土资源不仅资源种类丰厚,还有属于其特有的文化特征。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增强学生对于文化理解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实现美术教学中人文意识的培养。
在上五年级《家乡古建筑》一课时,我不仅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大体类型和特点,还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泉州古建筑进行考察,从建筑材质、造型、结构等进行深入观察,加深对家乡古建筑的了解,继而运用线描的形式描绘古建筑。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将学生带进现实生活,与身边的美好事物紧密联系,使他们感受到美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观察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教师们着力渗透乡土文化资源,这样可以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艺术眼界,能够引领学生去感悟乡土文化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对于乡土文化的热爱,并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审美判断是美术的一项核心部分,也是小学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点之一。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的话,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多去接触一下美丽的乡土文化风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而获得更加优质的审美体验,加深学生对美学的深刻印象,并逐步培养学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审美判断观念。
欣赏也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有效的美术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对于美学表现方式的认知,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更加具有质感的美学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可以创作出更加具有思想和文化内容的作品。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中,大多数的教师只会给学生观看古今中外的世界著名的美术作品,而小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正处于零的状态,一上来就让他们欣赏世界级的美术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起点太高了,也会对小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造成一定的负担。乡土资源中含有丰富的美学欣赏材料,因为小学生对自己的家乡特别熟悉,所以,选取乡土资源进行美术鉴赏更加贴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画一幅关于山和水的画时,有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家乡的山水画出来。在教学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宽学生学习美术的途径,让乡土资源与美术课程完美地融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将乡土之情融入到学生的情感中去,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等。教师可以进一步挖深乡土资源中的美学素材,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增加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个人的品味,从而实现乡土资源美术教学的完美融合。
(二)利用多种资源,开展主题性的课外教学
美术教师可以给小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着这个主题进行主观性的探索,利用多种资源和方法展开创造性的美术艺术活动。为了提高乡土资源和小学美术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自由式创作的美术学习活动,它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动手、思考、创新等能力,还会使学生的个性进一步得到展现,还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教师在主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进行合理规划,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也要突出乡土特色,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探索发现。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本地的一些特色内容展开探索。主题性的美术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本地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精心地展开一系列活动。
比如,围绕历史遗留下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等,让学生进行绘画、手工等创作,以展示家乡的风土人情。在教学《欢乐陶吧》等具有实物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先拿出泉州特色的德化瓷器来,也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出相应的物品,介绍德化制瓷业的悠久历史、精湛工艺,让学生了解德化瓷器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并让他们在课上进行相互揣摩和欣赏,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乡土美术教学也是基于美术课堂来展开教学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提高课堂氛围和质量的同时,将美术教学与乡土资源融合起来,将教学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应该先让学生对本土文化先作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只有学生对于乡土资源更加熟悉,才可以进行更好的创作,进而融入到学习中去。而教师就需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了,这就需要对学生的掌握和需求有所了解,才能将乡土美术的魅力散发出来,让学生在自己最熟悉的环境中产生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并获得有效的创作灵感。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本土的山水或是一草一木,把乡土资源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创作出更加生动的美术作品。或者,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手工创作,如,用花瓣来贴画、用橡皮泥来捏出自己最喜欢的家乡场景等,让教学内容与乡土资源完美地融合起来,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乡土美学在课堂上以丰富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程的魅力所在。
如何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教师在利用乡土资源展开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发挥乡土资源的教育功能外,还需要利用乡土资源的特色结合创新理念,让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对乡土资源的认知尤为重要,毕竟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乡土资源的精髓进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为此,教师需要通过让学生对乡土资源相关的实物或者活动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探索,进而让学生对乡土资源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和了解,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乡土资源的内涵和特色,进而以乡土资源的特点为基础展开创新。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十课《中国龙》时,教师可以通过带学生去博物馆或者美术馆观察有关中国龙的文物和文艺作品的实物的方式,或者通过带领学生观赏划龙舟、舞龙等传统的文化活动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和活动的观察了解“中国龙”的特点以及在民间的作用,确保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中国龙的特色以及特殊性。回到课堂上,教师则需要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龙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同时也可以通过动画或者故事的方式突出中国龙文化的内涵,进而利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心目中中国龙的外貌特点以及所蕴含的民族精神,确保学生能够通过鉴赏和分析的方式初步形成创新理念。
利用乡土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也非常重要。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便是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资源,而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展开教学,以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这些丰富的资源激发创作灵感,进而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国龙》时,教师在完成与“中国龙”相关的基础教学后,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展示更多的资源,让学生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产生创作灵感,以便于在后期落实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这些灵感转化为美术作品。而在展开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参考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对中国龙的形象进行创新,比如在学习活动中设计以龙的内容的邮票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卡通龙、写实龙、以人为形象的龙进行设计,确保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落实到作品当中。
跨学科融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小学美术教育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融入乡土资源,以确保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能够更加丰富。在展开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知识内容拓展美术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学习到美术知识,也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美术和地理知识的融合,并且发掘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让学生进行观赏、绘制,并且从中让学生了解关于家乡的地理知识;或者教师可以利用美术和语文知识融合,带领学生结合当地的景色和环境绘制古诗词当中所展现的美景,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美术技艺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当中的韵味和内涵,进而通过艺术的交叉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制作家乡标志建筑物的模型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建筑方面的了解。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都会带来非常重要的帮助。
在小学美术教育融入乡土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体现出当地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尤其是对于有少数民族的地区或者有少数民族学生的班级来说,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特色的优势进行教学,以便于既能够让学生体会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同时也能通过了解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为此,教师需要盘点和总结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特色,以便于能够通过这些优秀且具备内涵底蕴的文化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著名的景点进行写生,或者让学生绘制当地的地图和特色地标,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当地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若是班级中有少数民族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邀请少数民族学生讲述其民族的特色文化,例如建筑、服饰等,并且展开设计少数民族服饰等活动,以便于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
在利用乡土资源展开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然会遇到一定的文化冲突,例如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认知、学生对当地历史和人文文化的认知等方面必然会存在不足或者差异。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其他文化。例如,在利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展开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并且尊重少数民族的独特的文化;遇到学生认知范围之外的文化内容时,教师要细心讲解,让学生知道这些文化的来源,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文化尊重和文化包容意识。
总之,将乡土资源融入到小学美术课程中去,不仅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扩宽学生的美学眼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以上讲述了许多乡土资源和美术教学相融合的策略,需要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多加创新和探索,使美术课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小学美术教师还应该更加熟悉、了解本土文化资源,结合教学需求,围绕着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展开一系列的教学,从而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美术素养,使小学美术课程与乡土资源达到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