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党史教育,实现政治认同
——以《凝聚价值追求》一课为例

2023-02-20 00:59:25彭德强
学苑教育 2023年34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党史中华

彭德强

(江苏省新沂市实验学校,江苏 新沂 221400)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依托党史教育,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党史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主要包含党的历年全委会状况、党的基本建设、改革发展趋势等。对于初中生来说,党的历史是一本珍贵的活教材。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渗透党史的内容,不仅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还有利于提升课程内容的质量,实现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同向而行,最终达到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的目的。在课堂上融入党史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可以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以《凝聚价值追求》一课的教学为例,尝试依托党史教育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政治认知认同素养。

一、以史为鉴——课堂融入党史内容,提升“政治素养”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学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去维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接班人的政治认同。由此可以看出,政治素养的形成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必备的思想品质。我们党和国家在近百年的历程当中,留下了众多的科学论断和英雄事迹,在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那一份初心与使命。为此,依托党史教育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以史为鉴,实现政治认同的培养。

(一)依托党史教育,夯实学生理论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包含理论性和政治性的课程,其中所涉及的内容不仅仅是学生生活中的思想道德,还包含符合我国政治特点的相关内容。纵观部编版初中教材的内容,其中有很多的知识都融入了党史的教育理论,这也再一次的证明了党的相关知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史的内容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在为学生宣传和教授党史的知识时,就不能脱离了历史环境去只谈理论。因此,依托党史教育开展课程教学,则需要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去掌握历史知识,达到夯实理论基础的效果。

比如,在《凝聚价值追求》一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学理和实践,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和精神的属性,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将基础知识作为党史教育的依托,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树立,并且保持思想升华和行动的一致性。

(二)依托党史教育,提升学生政治认同

让学生学习思政内容,形成价值思想并不是一件难事,重要的是通过党史的渗透,来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的政治认同得到提升。历史故事都是有感情、有生动形象的,学生形成政治认同的前提,就是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自从党和国家成立以来,形成了很多典型的教学素材,将这些素材融入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党、了解党,和党建立起亲密的关系,让党史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党的认可,实现政治的认同。

(三)依托党史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党史教育和传统的历史教育是不相同的,主要在讲述党的历史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党史教育,需要注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如今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越来越频繁,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对于历史文化并不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融入党史教育,应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常识性的知识为主。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可以通过为学生讲述党的建立过程,分析党领导人民群众所完成的一些大的事件,让学生能够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树立学生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念。

二、以史立德——挖掘教材党史资源,提高“道德修养”

以史立德就是要崇尚道德、推崇德行,就是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增强民族气节,引导学生成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大情怀之人。

(一)感悟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也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百年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党史资源,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案例,让学生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美德。

在《凝聚价值追求》一课的导入方面采用展示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一段话:“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设置问题:

1.文中的“中国的脊梁”是指什么?

2.文学作品中或生活中,体现“中国脊梁”的共产党人物或故事有哪些?

3.只有这些名人、伟人才是中国的“脊梁”吗?

学生结合材料能够初步概括出问题1 中的“中国的脊梁”是指中华民族精神,同时还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等中华传统美德。而对于问题2 中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的共产党人物或故事学生更是如数家珍,无数的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前仆后继的共产党人的鲜活事迹和故事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生。通过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学生能够判断出只要胸怀爱国之情,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劳勇敢、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每一位中华儿女,身上都是有中国“脊梁”的。三个问题的探究和共享让学生深刻感悟到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激发了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豪情壮志。

(二)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通过挖掘党史中美德人物故事,展示美德力量,让中华传统美德走进学生、走进生活,锤炼学生的品德,促使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从而增强学生自我定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成思政课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之功效。

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合理内核,中华传统美德又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时,运用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设置相应思考问题:

1.你了解以上人物的事迹吗?从他们身上,你感受到什么样的力量?

2.他们为什么能打动你?

问题1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基本上能够描述出方志敏、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董存瑞、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的事迹。在这些人的身上有着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有着追求真理、坚持理想的坚定信念;有着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有着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品格;有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等中华传统美德。问题2 学生能够鲜明地指出这些先进人物身上优良的品质、远大的理想、可贵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留给社会、留给后代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能够打动我们的地方,需要我们继承并发扬。也启发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三、以史明志——创新政治教学活动,实现“政治认同”

(一)领悟民族精神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本方针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环节融入党史内容,能够让学生领悟民族的精神,培养出一批爱党、爱祖国、爱社会的青少年。因此,我们在课堂的教学环节,要落实以德育人的理念,通过创新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政治认同。

[活动一]民族精神 薪火相传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美术经典中的党史《起航——中共一大会议》,并提出以下问题:

1.在这个视频当中,主要呈现的是什么精神?这一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其精神内涵起到了怎样的效果和作用?

2.除了这一精神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精神?你所知道的精神产生的背景以及作用分别是什么?

3.时代不同,精神的名称也就不同,这些精神都包含哪些共同的特征?其精神和人民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上述的三个问题有着不同的教育精神和内涵,通过问题1 能够让学生初步的了解“红船精神”,并且知道什么是“红船精神”。结合学生的交流和分享,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讲述“红船精神”的内涵: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起源,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创新。通过“红船精神”的引导,我国的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然后再到“强起来”的过程。通过问题2 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百年征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典型的成就,并且感悟精神的价值,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交流,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中国革命的过程,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抓住一个个的机遇,创造一系列的伟大成就和目标,进而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坚定理想信念。通过问题3 能够让学生对不同的精神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在特定的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是我国发展建设的动力,更是精神支柱。

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党史知识中所蕴含的理论表述,在真实的案例中形成感染力,这也是提升学生政治认同的关键。

(二)体会中国价值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党史内容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党史教育,能够将爱党、爱国等思想观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中国的价值,并形成自身的价值取向。所以,在《凝聚价值追求》课堂上,教师可以开展以下活动,让学生体会中国的价值。

[活动二]中国价值 你我体会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呈现图文类的材料: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画像。(画像的内容可以选择《起航——中共一大会议》当中的青年代表人物,其中有刘胡兰、孔繁森、王进喜、张桂梅等等,还有很多的《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

在一幅幅的画像当中,引导学生思考:

1.从刚才的画像当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这些代表人物身上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3.结合画像上的典型人物,或者你身边的英雄人物事迹,尝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解读,并阐述其中的意义。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能够了解一个个过去、现代的共产党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迹,体会到这份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价值观念。在不同的阶段,不管是英雄代表人物,还是身边的普通人,他们都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描绘出中国价值的内涵,而我们也会被这一份内涵所感动。结合典型的事迹,能够让学生对中国的价值有一个全新的理解,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学生在课堂上以交流和互动为主,这也充分的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的特点,让学生形成自主解读—分享反思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

在完成本环节的教学活动之后,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为学生传递一个思想,让学生的政治认同得到强化。课件中所呈现的群体画像身上,闪耀着一份独特的爱国主义光辉,这是他们的理想信念,而这一份理想信念是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由此可以看出,依托党史教育过程中的育人元素,能够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更加的丰富。学生在新的知识和内容引导下,也会形成正面的影响,并且在内心深处会种下一颗种子,认识到自己需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传承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前进动力,更是促进我们发展的精神纽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结合爱国主义的思想,引导学生实现民族精神的传承。为此,在《凝聚价值追求》教学环节,教师以“生活”为方向引导,让学生去主动传承民族精神。

[活动三]传承精神 奔向2035

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呈现的多媒体材料:从青年践行的角度出发,去品读“红船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体的画像。

学生一边阅读材料,一边完成以下问题的解答:

1.在日常的生活中,你应该如何去传承民族精神?

2.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你会选择哪种方式为中国共产党唱响新时代的一首赞歌?

上述活动以引入资料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去挖掘和品读党史资源当中的价值内涵,并将党史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谈一谈自己的感想。通过情境问题引导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拉近学生和党史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去树立一个个青年榜样,并且在榜样的引领下走进2035 年,让这群有朝气、有活力的初中生实现民族精神的传承,自觉地去践行中国建设的使命,在培养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去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担当。

为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党史的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党史内容,引导学生以精神传承为方向,自觉的去维护国家的利益,实现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

四、结语

依托党史教育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可以为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做出一个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政治认同。为此,教师需要对道德与法治的教材进行充分的解读,对学生的实际认知和学情进行巧妙的分析,然后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党史素材,将其融入课堂的活动当中。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道德与法治课堂要避免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党史的“理论课”,而是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这样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党史教育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党史的内容和精神与自己的实际生活是互通的,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的认知认同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党史中华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仁”为立身之本
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重“义”之人
身边的传统美德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