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全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1924年孙中山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重要成果,因校址初设于黄埔长洲岛,故称“黄埔军校”。创校之初,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校党代表,组成了校本部。军校集中了当时在广州的国共两党著名人物,组成军校教育的强盛教官队伍。
中国共产党人对办好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自创办之初,张申府等中国共产党人就积极投身办学工作。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董必武等也在全国各地发动青年前来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招收600多名学生,大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从各省秘密动员来的左派青年,其中党、团员五六十人,占学生的十分之一,如徐向前、陈赓、周士第等。为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革命军事干部,中国共产党积极选派了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熊雄、聂荣臻、张秋人、鲁易、金佛庄、安体诚、包惠僧、高语罕等大批优秀干部到军校任职。
黄埔军校以苏联红军为榜样,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军校的政治工作,是在共产党人周恩来等的主持下切实地开展起来的。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主持开展的政治工作,不仅培养了国共合作的新型武装,而且为后来中共创建人民军队中的政治工作起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实行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教材新、方法活、重实践、讲效率,培养造就了国共两党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中国共产党选派和动员到黄埔军校学习工作的大批党、团员和进步青年,通过军事和政治训练,不仅成为当时创建和壮大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的骨干,而且许多人成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军事政治人才。
黄埔军校旧址包括黄埔军校校本部及其旁边的军校俱乐部、军校游泳池、孙中山故居、孙总理纪念碑等。大门挂“陆军军官学校”横匾,围墙东西两侧刷有醒目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孙中山遗训。1996年,黄埔军校按照“原位、原尺寸、原面貌”重建。重建后的校本部,由正门、二门、走马楼构成,占地面积约1.06万平方米。该旧址目前保存状况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旧址纪念馆现有常设展览和数字博物馆,常设展览设有“黄埔军校史迹展”和“铁血东征”展览,数字博物馆设“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人”油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