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波
(滁州市国有林发展中心,安徽滁州 239000)
一直以来,国有林场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林场非常重视营造林和抚育管理工作;结合林业工程建设中实际情况科学分析、合理规划、高效管理,全面地把营造林技术、抚育管理方法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真正把林业工程建设转变成国家生态建设、社会资源建设和经济转型建设的新高度上,有效促进了国有林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现结合多年来滁州国有林场的生产实践经验,探讨了国有林场营造林和抚育管理技术。
1.1.1植苗造林植苗造林主要是利用已经培育出完整根系和茎干的苗木进行造林的方法。一般国有林场的地形和立地条件较为复杂,给植树造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应用植苗造林,使用已经在圃地上培育出完整根系和健康地上部分的苗木造林,能有效化解造林条件复杂、成活率难以提高的困境。在造林地或采伐迹地整地完成后,使用1 年生或多年生优质健康具有完整根系的苗木直接栽植进行造林[1]。苗木出圃后,注意保护根系不受损伤,苗木的根部不能长时间外露或暴晒,以防失水。栽植前苗木根部蘸泥浆,进行充分均匀打浆,目的是给苗木根部保湿。泥浆黏稠度要适中,太稀不容易挂浆,太稠不方便操作,有条件的可以在打浆时加入一些生根剂,促进苗木成活后根系发育。栽植时还应注意栽植深度,具体栽植深度要根据栽植的苗木种类来确定,一般应当深栽,做到砸紧踩实、苗正根舒,并及时培土抚育。
1.1.2分殖造林分殖造林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繁殖材料的一种造林方法,一般是将树木的多余根系或者枝条种植在土壤中进行繁殖,这种方法能够节省育苗时间、降低造林成本、利用原有根部或枝条中的养分,还能遗传利用母系的优良基因,造林的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适用于无性繁殖能力较强的树种。分殖造林对林地的土壤环境和营养成分要求较高,必须在适宜的土壤温度、湿度和透气性条件下才能够完成,而且不同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也有所差别,否则造林成活率将大大降低。在国有林场土层深厚肥沃、南坡向阳的山洼平坦地带比较适宜应用,在山地造林中则推广性不强。
1.1.3播种造林播种造林是一种直接在造林地上播种造林的方法,此方法不需要进行二次移植,就能在林地上形成分布较为自然完整的苗木根系,从而有效降低了移植带来的缓苗期,且不受季节的限制。播种造林方式主要有点播、条播、撒播等,主要应用于没有合适育苗条件或者希望突破季节限制的时候,但是它对播种林地的土壤条件、气候以及水肥管理均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也容易受到鸟兽和牲畜的破坏,造林成活率难以把握。播种时应注意覆土厚度、播种量以及播前对种子的检验和处理等技术问题。覆土厚度一般根据种粒大小、造林季节、土壤质地及湿度的不同灵活掌握,大体上相当于种子短径的2~3倍。播种量主要取决于种子品质和单位面积预定的幼苗株数,所用种子应事先进行检验。一般要求一次性播下多粒种子,在确保发芽率的同时也能降低人工成本。播种后应加强人工管护和抚育管理,以提高播种成功率[2]。
1.2.1科学作业设计开展营造林前,应组织技术人员根据造林小班实际情况,对照查阅往年的小班卡片,做好各种外业调查,并采用标准地调查法获取小班林地因子和林分因子等,认真填写小班调查卡片,科学做好造林小班的作业设计。设计时应该遵循适地适树、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等原则,依据每个小班的实际调查情况,将整地方式,栽植的苗木种类、数量,栽植的劳务费用、水保措施、抚育管理措施和病虫害防治等进行科学规划,并做好营造林投资预算,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通过。在后期的造林施工时,严格按照作业设计组织实施,既有利于掌握造林情况,又可以严格控制预算成本等。
1.2.2严格清山整地整地前须进行林地清理,即清山,主要是将林地地表附着物全部清理掉再进行深翻整理。林地清理的方式主要有:①砍伐清理,将地表附着物采取手动砍除,高度应低于5 cm,并将剩余物清理出林区再处理;②焚烧清理,在林区周围没有可燃物,有相关人员现场管理的情况下,可采取焚烧清理地表附着物;③化学清理,如果地表附着物以杂草较多,夹杂少量的小灌木,可以采取喷施化学除草剂进行清理。另外,整地时要注意深挖,深度达40 cm 以上,整地方法基本为带状整地或块状整地,表土翻入地下,将新土翻上来,弹出树根和石块,尽可能做到平整均匀,边角到位。对于国有林场中坡度超过5°的小班,需根据实际情况留有水土保持带,一般在山腰或山下沿着等高线保留不低于5 m 宽的地带不进行深翻整理,或者使用鱼鳞坑整地,有利于水土保持,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或山体滑坡。
1.2.3选择优良树种选择营造林树种时应遵循稳定、优质、高效、良种、壮苗的原则,并要求适地适树。一般选择的树种需具备以下原则:符合自然、经济、技术等条件;便于经营、易于培育的优良乡土树种;防护效果佳,能改善项目区树种结构,发挥生态及经济效益;林场有栽培经验和技术或引种成功的树种;具有一定抗病虫害及防火功能等。造林苗木的选择主要包括品种选择和质量筛选,品种选择主要根据林地的立地条件,结合地域和林场发展规划,确定适宜造林并能最大程度发挥林木效益的树种[3]。还可以结合林场多年的培育状况,选择1~2个本地的乡土树种进行配置造林,既能鼓励发展当地的优良树种,也能增强苗木在今后生长的适应性。质量筛选主要是优选根系完整、长势良好、形态规则、无病虫害的健康苗木。
1.2.4严把栽植质量严把栽植质量关是提高营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按照营造林技术规程,苗木运输时要做好苗木保护工作,并使用雨布遮盖,防止阳光暴晒;栽植前应剪去多余或者过长的根系,并进行打泥浆,多余的苗木做好假植、遮阴处理,避免苗木过度失水。造林时宜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栽植时应及时拿、及时栽,苗木入穴扶正,做到根舒、苗正,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有条件的可以施用适量基肥),分层踏实,保证根系舒展,浇足定根水。最后在穴面覆盖一层松土,使其略高于地表,并围绕苗木根部形成兜状,有利于积蓄雨水,提高苗木成活率。
1.2.5加强检查验收待营造林工作基本结束后,为全面掌握完成的质量情况,按照营造林技术规程,还应开展营造林检查验收工作,主要分为造林单位自查验收和申请上级主管部门检查督查2 个方面。针对前面营造林工作的作业设计、清山整地、适地适树和栽植培土等,全面开展质量检查验收,对于存在不合格或不规范的地方,要立即整改,并督促整改到位,对于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做法要归纳总结,并适时推广应用,确保造林成功,为今后的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生态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水肥管理是林木快速、健康生长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苗木栽植完成或干旱少雨的生长季节,利用灌溉系统或人工浇灌等方式为苗木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时,在土壤中施用适量的肥料,使林地的整体水分和肥力得到有效改善,促进苗木的成活和快速生长。肥料以腐熟的有机肥最佳,既可为土壤提供养分,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透水通气性,防止土壤板结;其次为缓释复合肥,能够快速为苗木提供持续的养分供应,施肥的方式一般选择环状沟施或者2 点对称式穴施。施肥深度宜在15~20 cm,并与苗木的根系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造成根系损伤或灼烧现象。施肥后及时覆土盖实,防止肥力挥发。
近年来,国有林场为提高林业机械化、自动化运用,实现集约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和应用水肥一体化管理体系,在山体坡度较低、水源相对稳定、营造经济价值较高树种的小班,安装使用水肥一体化装备。一般地,25~30 hm2的造林面积可建设水肥一体化设备房,面积约25 m2,内建1组稳定的增压水泵、给水给肥设备及智能控制中心等。在苗木生长季节或者干旱无雨季节,按照苗木的生物学特性,将水和水溶肥料进行提前预混,然后通过预埋在山场苗木根部附近的水肥管道和喷灌滴头,持续稳定的为苗木给水给肥,保持土壤的湿度和养分,有效促进苗木快速生长和保障苗木成活率。一般给水给肥的容量可根据苗木大小和天气等情况,进行人工提前设定和自动化调节。
苗木生长季节,要注意做好除草松土和综合抚育管理工作,除草松土能够减少杂草、杂灌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也能保证土壤疏松,切断地下水位上升通道,减弱土壤的毛细管作用,以满足苗木根系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加快苗木的生长。在苗木栽植完成后,可以选择为苗木铺装防草布,一般为黑色或银色可降解薄膜或无纺布,长宽尺寸为80 cm 或100 cm,围绕苗木根部周围铺装,四周边角用土块压实,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土壤养分消耗,同时还能保水保湿。
根据林分的生长情况,及时开展修枝、割灌除草等综合抚育管理工作。在割灌除草时,可根据苗木栽植密度和杂草生长高度,优先使用汽油或电动割灌机等机械除草,提高除草效率,操作时应注意保护苗木。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土壤和水源污染以及人畜生命安全,不建议使用化学除草。在苗木生长到一定时期,还应及时开展整形修枝,修枝能改善林分自然整枝不良、通风透光不畅等问题,要求修去苗木的枯死枝和树冠下部1~2 轮活枝,幼龄林阶段要求修枝后保留冠高不低于树高的2/3,枝桩尽量修平,不得损伤树干的韧皮部。同时割除目的树种周边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灌木、藤本植物,以促进林木健壮生长,培养健康稳定的林分。
在林木抚育过程中,采伐抚育是促进林木生长发育、改善林木品质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措施。当林木生长到一定时期,根据其生长情况,及时安排合理有效的采伐管理措施,能有效增强林木抗性,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的整体质量。林木采伐抚育工作应当遵循去弱留强、去密留疏、去劣留优,兼顾保留木分布均匀的原则,按照林木生长发育的自然阶段和林木抚育采伐作业技术规程,对林木采取透光伐、生长伐和卫生伐等[4]。
2.3.1透光伐透光伐又称除伐,是指在树木幼龄林阶段,为调整林分空间和组成结构而开展的一种采伐方式。开展透光伐的林分一般是树冠未完全闭合或者已闭合,但是林木密度较大、不能得到充分光照条件、目的树种生长受到抑制的林分。透光伐措施的运用,是将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杂木或其他树种清理掉,其主要目的就是让采伐后的保留木能接受到更多的光照,增强林分的整体通风透光条件,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加速生长。透光伐主要分为全面抚育、带状抚育、块状抚育3 种方式,具体可根据国有林场对林木资源经营的实际情况而选择[5]。一般3 年左右进行1 次透光伐。根据各类树种不同的生长速度,可适当提前或推后1年进行。如果伐除后林木易风倒,则可在迎风的上口适当增加保留木的密度,降低大风对林木的影响,避免伐除后林木大面积风倒。
2.3.2生长伐生长伐主要是针对中龄林开展的一种抚育采伐技术,当林分密度过大导致林木生长缓慢或者连年生长量出现下降趋势时,应及时进行生长伐。通过开展生长伐调整林分密度和树种组成,促进目标树或保留木径向生长,重点清除妨碍目标树生长的灌木、被压木和霸王木,同时注重保护珍稀树木和有生长潜力的幼树、幼苗。生长伐作业后林分郁闭度一般不低于0.6;林分目标树数量不减少,或Ⅰ级木、Ⅱ级木数量不减少;林分目标树平均胸径应不低于采伐前;林木分布均匀,不造成天窗等。运用生长伐能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促进林木快速生长,降低生长周期,提升林分整体质量,为林场培育更多大径级材森林资源。
2.3.3卫生伐卫生伐主要在发生过病虫害、火灾雷击、暴雪或风倒等侵害的林分中进行。林分受侵害后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枯死、濒死树,林分的郁闭度受到了严重影响,应及时进行卫生伐。清除掉林分内的枯死树、灾害木,能够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并有效防范林业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在进行卫生伐时,要求将清理的枯死树、灾害木以及采伐剩余物等运出林区,送往指定的集中除害点进行处理,有效切断病虫害扩散传播途径。另外,在开展卫生伐时还应严格控制好林分郁闭度,一般情况下,郁闭度保留在0.6左右,如果枯死树、灾害木数量较大,清理后郁闭度降低到0.6以下,或者林分中出现了大面积的天窗,可在当年秋冬季或者翌年春季进行补植补造,及时填补林中空地,提高林地利用率。
在国有林场生产经营中,营造林和抚育管理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需要林场多部门通力协助、技术人员履职尽责共同完成,完成质量直接影响林业工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持续推进并严格按照营造林和抚育管理的具体流程完成此项工作,不断探索和研究适用的新型营林管理技术,有效改善林分生长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固碳释氧等生态功能,同时保障林业高产稳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