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如何融入高中思政课
——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例

2023-02-19 05:50:31文|欧
新课程 2023年17期
关键词:党史中国共产党红色

文|欧 阳

党史是思政课最生动、最丰富的教材。高中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高中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为目标,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引导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推动党史教育常态化和持续化,也有利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丰富和价值引领,贯彻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要求。

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设计以新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一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例。本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既是对第一课所学的“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又为下一框题“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进一步学习党的先进性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设计:

一、契合教材内容,史材融合无间

党史进教材是党的要求。对学生而言,教材无疑是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高中思想政治各册教材很多内容都与党史密切相关,有些内容本身就是党史知识。思政教师应从内容逻辑上找准党史与教材的契合点,并融入相应的党史内容,将党史知识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在强化教材内容的史实佐证和育人价值的同时,丰富党史教育的依托载体和实施路径,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接受党史熏陶。

(师播放视频——党史故事《半条被子》)

1934 年11 月6 日,中央红军到达湖南省汝城县文明司(今文明瑶族乡)。在红军驻扎期间,有三位女红军在徐解秀家借宿。在借宿期间,三位女红军见徐解秀家境贫穷,睡觉的被子是一块烂棉絮,根本无法起到保暖的作用,于是拿出一床被子,和徐解秀挤在一起。几天后,红军队伍向新的地点进发,三位女红军准备把被子留给徐解秀,但徐解秀不答应,最后三位女红军和徐解秀各留了半条被子,这就是“半条被子”的故事,是军民鱼水情的生动体现。

探究活动:根据以上视频,小组合作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半条被子”的党史故事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

2.以三位女红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

(设计意图:党的性质和宗旨对于学生而言相对比较抽象,该环节以播放视频——党史故事《半条被子》的方式,将党史教育巧妙地融入本框题教学,契合教材内容,更加直观生动,能够让学生在党史故事中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契合学生成长,滋养“拔节孕穗”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最需要精心引导与栽培。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在课堂中讲授党的百年发展历程,用鲜活的英雄人物、生动的红色故事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现实,开展浸润式的现场教育,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其思想升华,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和文化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感悟共产党人勇于革命的顽强意志、新中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历史飞跃,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师播放视频——九死亦无悔!“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

张桂梅,满族,辽宁岫岩人,1998 年4 月入党。她扎根贫困地区40 余年,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1800 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是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张妈妈”。她探索形成“党建统领教学、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特色教学模式,用红色基因树人铸魂。拖着病体忘我工作,持续12 年家访超过1600 户,行程11 万余千米。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合作探究:“张桂梅在教育扶贫路上经历了哪些困难,她是如何应对的?”结合张桂梅的教育扶贫事迹,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理解。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总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张桂梅作为共产党员,在教育扶贫的过程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当面临办学资金短缺、家长教育观念落后以及自身所患疾病等多方面的问题时,她并没有退缩,心里一直想的都是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张桂梅的教育扶贫事迹,让学生深入了解张桂梅在教育扶贫路上所经历的艰辛,体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厚内涵,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

(师播放视频——《毛相林先进事迹》)

补充材料:“时代楷模”毛相林:脱贫攻坚路上的当代愚公

原下庄村四周高山绝壁合围,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下庄人过着苦种薄收的日常生计。1997 年毛相林下定决心要努力改变下庄村的落后面貌。要改变,唯一的“突破口”就是修路,毛相林召开群众会议,做群众工作,听取群众的意见。为了动员村民,他主动带头卖粮卖猪,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积蓄,在他的带领下筹集了近4000 元的启动资金;有危险,怕群众有顾虑,毛相林同大家一起,腰系吊绳,用钢钎、大锤、锄头和双手悬在空中极为危险的峭壁上凿开石头,以此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这样毛相林坚持苦干实干,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 年铺就一条8 公里的“绝壁天路”。

下庄村出山的路通了。但人民群众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下庄人还要再修通一条致富路。毛相林积极动员有富余劳动力的家庭外出打工;动员村民种植纽荷尔;鼓励村民种植了几百亩的芝麻、小麦、西瓜和南瓜,形成以瓜果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农业格局。他带着一波又一波的村民前去取经,一次又一次地请专家到村里论证,还发出号召,引导有文化、头脑灵活、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充当产业发展“排头兵”……为把关技术,他挨家挨户地检查验收,手把手地教村民打窝种树。细数村民的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正是在“三色”经济的催化下,村民的腰包鼓了,村庄的面貌变美了,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合作探究:结合视频和资料,作为共产党员,毛相林是如何践行党的执政理念的?

交流展示:学生交流并回答。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党的执政理念:怎么做:践行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牢记权力民赋;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毛相林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原因,让学生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应当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

三、契合本土资源,浸润亲切自然

百年党史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每一个红色文化资源的背后都是一段厚重的党史,承载的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血与奋斗。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到处都闪烁着耀眼的革命光芒,流淌着红色血脉,根植着红色基因,印刻着红色史迹。而本土红色资源是本地区民族英雄、革命烈士、时代楷模等在历史的长河中践行初心与使命最深刻的印记,是近在眼前、最贴近身边的党史教育的“活教材”。挖掘和利用本土红色资源,不仅有助于把丰富的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资源,因其地缘的亲近性还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出发,不断拉近党史教育与学生的距离,推动党史教育更有“地方味”,使党史教育活跃起来。

近年来,各地加大对本土红色资源保存整理和开发利用的力度,建设了各类革命历史纪念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载体,开发了系列红色文化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这些本土红色资源就在学生身边,甚至成为学生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真实而具体,学生倍感熟悉与亲切。家乡事、身边人就是“活教材”,思政课教学要善于找准教育内容与本土资源的契合点,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本土的红色资源为例,做以下教学设计:

(师播放视频——《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方敬》)

补充材料:方敬(1931 年1 月—2018 年10 月),中共党员,生前系华东师范大学退休教师。1991 年退休后,他回到家乡连云港市赣榆区宋庄镇任庄村教书育人、捐资助学,以设立“景清奖学金”等多种形式资助贫困学生,27 年倾尽200 余万元积蓄。经他帮助,260 余名寒门学子走进高校。他还免费开设书法培训班,引领文明乡风,推动宋庄镇成为省级文明镇。2018 年10 月26 日,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现代乡贤”方敬在家中病逝后,将遗体捐献给徐州医科大学。

对家乡,方敬有着深沉而又复杂的情感。“我爱这里的恬静景致,又清楚这里的落后贫瘠。”正是为了改造这里,方敬才会回来助学、教学。“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总要为社会做些好事。”

合作探究:作为共产党员的方敬,27 年倾尽200余万元资助260 余名寒门学子走进高校,彰显了榜样力量,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性质和宗旨?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组织答案,自由发言,其他同学随时补充。

教师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补充,归纳知识点。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设计意图:选取连云港本土的党史故事和党员代表,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拉近党史教育与学生的距离,让党史教育更有“地方味”,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共情,提高了课堂效果,增强了党史教育的真实感和吸引力。)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如邀请革命先辈讲述革命故事,增强感染力;设置专门的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观当地革命历史纪念馆、党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去烈士陵园扫墓,观看《建党伟业》《长津湖》等爱国影片,阅读革命家书等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党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达到学党史、念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教育目标。

百年征程再出发,党史教育永不止。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是学习党史的重点对象,高中思政课是进行党史教育的主渠道,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政课,可以加强高中生的党史教育,增强高中生理解、辨析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不断厚植历史唯物主义,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猜你喜欢
党史中国共产党红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红色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