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马蜜(1986,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对学生人格的完善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学校良好氛围的营造均具有重要的影响。该文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主导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以及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趋势为引导,结合本土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从而探寻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与实践经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和启示,为今后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校园文化建设;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2(c)-0132-04
Research on Student-Centere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MA Mi
(Xi'an Traff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Xi'an Shaanxi, 710300, China)
Abstract: As a kind of social culture,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personalities,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cultural literacy,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create a good school atmosphere. This paper follows the principle of "student-centered", which takes the lead in exerting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promotes the innovation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case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a local college,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so as to explore the path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obtain certain results and enlightenment, which has the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tudent-centere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ath
學生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传承校园文化、创新文化和发展校园文化等多重作用。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首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能力、素质和平台。呈然,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迥异,结合不同高校的特色,整合校园文化建设路径,从而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探索适合各自的实践路径,还需要各大高校进行不断的交流、学习、探索。
1 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1.1 解读“以学生为中心”的概念
我国自古以来遵从“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是知识的主导者,到20世纪初“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渐受关注,2012年7月14日至15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第五届国际学校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并以“院校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为主题的年会,发布了《关于‘抓住历史机遇,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倡议书[1],将“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作为主要内容。基于此“以学生为中心的”的教育理论不断深化,并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学生的发展,认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完整的、全面的、发展的“全人”,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第二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要建立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基于学生内心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第三是学生的学习效果[2],“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效果的评价应多元化,增加同伴交流、社团参与等多种形式融合。
1.2 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以校园人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从狭义来说,校园文化是指在高等学校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即凝聚力和向心力;从广义来讲,校园文化是指大学生活方式的总和,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氛围以及生活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特点的文化类型[3]。
1.3 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有赖于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其必然性,它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4],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转化成果,文化再造;它是提升校园文化创新活力的需要,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养成和文化修养的提升,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它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学生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2 国内外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选取了几所典型高校进行归纳分析。
2.1 国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诞生于西方20世纪60年代的大学校园。而其理论研究,则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从我国学者对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校园文化研究的介绍来看,各具千秋,校园文化在培养人才和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等方面深受重视,理论日益成熟,且在校园文化的构建等方面达成共识,具有发展的规律性和独特性[5]。
特别是对于美国哈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学者认为:第一是要鼓励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化,推崇校园文化的自由主义;第二是社团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校园学术氛围浓厚。美国有崇尚社团组织的传统,社团数目众多,涉猎广泛,组织完备[6],部分社团已有百年历史。代表学校形象、精神支柱的“吉祥物”式的象征品在哈佛大学体现尤为明显。美国大部分名牌大学实行“宽进窄出”的教育战略,并制定了一些鼓励竞争、激励上进的规章制度。他们认为大学是传递、应用、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地方,普遍认同学术研究比教学更有价值。在哈佛大学,“学术成就的重要性高于其他概念业已成为定论[7]”;第三是鼓励与崇尚创新精神。美国的大多数高校注重对学生创新知识与能力的教育,从而使其校园文化表现出崇尚创新的特点[8]。
2.2 国内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国内校园文化建设中笔者重点对中国人民大学等4所大学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其现状与经验。
2.2.1 国内典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笔者在对中国人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分析时发现,人大在“大师、大楼、大气”6字办学方针指导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施颇具特色,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建设思路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典型示范[9]。重点从校园生态及基础设施环境进行打造,充分发挥班级、学院、校级以及平台等多种渠道作用,共同协力加强校园文化组织的互动性,形成文化育人模式。
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通过大力开展学风建设工作、科技创新创业工作、综合素质测评等工作形成一套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学风建设工作中软件学院形成组合拳[10]。形成以制度为导、关注学生思想引领、形成全员育人氛围,以及在督导体制、科技创新和典型带动等方面发挥作用,做到及时督导、科创助力和典型示范等,从而优化和升级学生良好的学习风尚和校园文化。安徽财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从思想引领活跃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校报等线上线下刊物引领网络风向;同时注重打造财经类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发挥学院精神,形成“一院一品”;并形成以淮河流域特色的地方特色文化项目,充分整合地方资源,发扬本土文化进校园;以及形成以社团为载体,营造百花齐放的社团文化助力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各具特色,有共性有差异,而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对校园文化建设更是注入了多样色彩,因此我国校园文化建设应本著发扬传统、创新发展、全面发展的理念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
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的行动研究——以某高校电气工程学院为例
某高校电气工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围绕“匠心电气”为主题突出专业性和并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过硬本领”的系统性育人原则,开展具有品牌影响的创新性校园文化建设活动。
3.1 创建具有“电气专业性”的校园文化活动
电气工程学院秉承“自强不息、修德载物”的校训和“笃实惟新、负重图强、驰而不息、交通报国”的大学精神,坚持“匠心筑梦”的电气精神,培养能为地方发展做出贡献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电气工程学院在“强电气、匠心人”的专业主题下,学院经过发展,为学生发挥专业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平台和空间。自2019年起,该校连续3年,开展了电气工程学院电气知识竞赛、电气工程学院“挑战杯”作品评选活动、电气工程学院“复兴杯”作品竞选活动、电气工程学院数学建模比赛、电气工程学院“金点子”大赛、电气工程学院轨道交通文创作品大赛等在内的十余项专业竞赛,参与人数达1 000人次,赛间涌现出专业优秀作品,并评选出多名优秀学生,这种“以赛促学”的方式,让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高了深度与广度,同时还营造出了良好的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学习的氛围和动力。
3.2 创建具有“五有系列性”的校园文化活动
电气工程学院围绕打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家国情怀,有责任担当,有过硬本领”的五有交院人为目标,在学生工作中计划采用系列性活动的开展,全方位打造学生提高理想信念、培养道德情操、拥有家国情怀、具有现任担当、具备过硬本领的电气学子。此外,围绕“五有”系统目标,学院还开展了德智体美劳等系列品牌活动形成系统性和闭环管理。
在校园文化活动系统化设计中,将每年三月定为“雷锋月”,电气工程学院组织开展“学习雷锋精神,践行志愿行动”雷锋月系列活动,营造出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四月设为“文明月”,开展电气工程学院文明教育实践系列活动;五月为“红五月”,在党建百年之际开展电气工程学院喜迎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暑期为“实践月”,组织学生开展暑期“三下乡”、暑期专业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每学年均开展电气工程篮球比赛、体操比赛、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辩论赛、演讲比赛、舞蹈大赛等多项文体教育类活动,在每学年平均组织活动达到40多场、参与人次为上千人、评选出优秀集体、优秀个人。此外,电气工程学院还通过表彰激励,调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力争从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养与能力。
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效及启示
通过开展的专业性和系列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培养学生干部能力素质具有多重效果。
4.1 营造了具有专业精神的丰富大学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平台
电气工程学院通过专业活动和系列活动,营造了“匠心电气、五有交院”的浓厚氛围,通过班级宣传、新媒体宣传、辅导员动员、学生干部带头等作用,适当的采用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学生活动,提高自我专业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自信心、口语表达等能力,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并鼓励学生热情参与,使电气学子在大学生活中不仅懂专业,更要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怀,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4.2系列性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动力
4.2.1 雷锋月系列活动的效果与影响
在培养“五有”学生方面,2021年3月电气工程学院组织的雷锋月系列活动中,从活动的启动、学习系列、践行系列、总结表彰4个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形成了活动的体系性、项目性和品牌性。其中,共开展活动15项,在调研中得知,在该月全院59.40%的学生参与了志愿服务,其服务时长超过3h,另有85.47%的学生认为通过雷锋月系列活动学习到了雷锋精神,69.77%的学生认为该活动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还有30.23%的学生在此期间感受到了电气的魅力,这些成果也是院校举办系列活动的最初目的。
4.2.2 建党100周年主题党日系列活动的效果及影响
2021年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至2021年4月电气工程学院组织了系列的红色主题团课、红色路线教育、红色书籍影视观赏交流等20余项活动,学生们通过主题团课的比赛,评选出优秀团课6期。团课向近500位学生宣传了“献礼建党百年,争做电气先锋”的电气精神,期间还涌现出6位优秀的学生干部;在红色路线学习中,电气工程学院学生通过身临其境走进红色基地,了解先辈的奋斗史和革命史,坚定了自我的信念和意志,而主题党日活动的召开更是为该学院营造了浓厚的爱国氛围和红色文化传承。
4.2.3 文明教育实践系列活动的效果及影响
文明校园的建设是电气工程学院的工作重点,通过开展全院的动员、班级的调动、学生干部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各项文明读书、文明教室、文明宿舍在不断打造,形成每周通报与整改,使全院千余名学生形成开展文明参与的氛围。
(1)让学生干部在活动中掌握调研能力和方案设计能力。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干部群体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生工作开展的高度,电气工程学院在引导学生干部工作中,要引导学生干部通过调研分析法观察问题,针对问题解决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执行行动。其中调研分析法就是发挥学生干部是学生身边人的作用,在朝夕相处当中持续观察周边学生的状态和自身所处的位置环境,做到知己知彼才会更有利于开展工作。而通过一场场活动的开展,学生干部在活动前需要对时代背景、学校发展、学院定位、学生需求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考虑,综合设计活动主题,使活动围绕电气工程学院的特色专业开展,围绕培养五有西交院人而开展,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活动达到全方面的发展。
(2)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制度的约定和团队分工合作能力。在学生活动中,学生们要学会了解用制度服务,以制度管理,提高效率,如挑战杯活动,学生要结合文件要求,在团队及班级实际情况,制度初稿并征求学生教师的意见讨论,在公示通过之后,从而开展整个学院的守则,让学生們评选活动,并在评选中做到公平公正与公开公示,让学生工作在共同的监督下,分工合作,并严格执行。
(3)提高对于新媒体运用的宣传能力提升,从而扩大影响力。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这一公众号的宣传与运作,充分发挥了学院新媒体平台信息量大、知识面宽、传播速度快的优势,促进了与学生之间的融合,但要真正发挥其平台的宣传影响力,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借助手机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要借助平台丰富广大学生科技生活,并通过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展示工作的流程和工作的效应,以此来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进而提升各岗位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5 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软硬实力的充分证明,且有着有力的促进作用。我国高校众多、历史久远、文化灿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扎实推进立德树人理念,建构全员育人模式,科学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让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风建设、专业发展、创新创业等综合发展的有力支持者,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途径和方法,从而助力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关于“抓住历史机遇,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倡议书[J].高等教育研究,2012(8):89-91.
[2] 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4.
[3]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 张庆亮,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学生事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215.
[5] 冯雯.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5.
[6] 乌春苗.美国高校校园文化的特点及启示[J].文教资料,2010(5):106.
[7] 施晓光.美国大学思想论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2.
[8] 姜文闵.哈佛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7-8.
[9] 郭春宁.“以人为本”和“文化育人”——中国人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J].河南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88.
[10]陈杰浩等.育才之本学工为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14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