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婷 徐昀智
课题来源:2021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联动理论的河南省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ZDJH-0396)阶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梦婷(1993-),女,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乡村旅游。
摘要:在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是民族复兴的必备条件,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依托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独有的地域特色,发展“旅游+”新业态是传统村落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乡村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大力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借助数字经济开发文旅产业新业态,创新文旅产品,加强游客深度体验,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村落;文旅开发
中图分类号:F327; 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2(c)-0128-0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the Ancient Villages of Wangjiageng in Henan Province as Examples
WANG Mengting, XU Yunzhi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11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 and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powerful push 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Relying o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uniqu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developing the "tourism+" new business form is a favorable means for traditional villages to achieve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a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 Henans rural area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ies,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rur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other industries, develop new forms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dustry with the help of digital economy, create new cultural and tourism products, and strengthen the in-depth experience of tourists,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raditional villages; Cultura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所在,是我国数千年民族文化的结晶,在村落选址和布局上都展示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人文魅力,是当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历史见证。自20 世纪90年代林毅夫针对中国当时通货紧缩的形势提出“新农村运动”的概念以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就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1]。十六届五中上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使“三农”问题得到重视,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要切实保护古村落”,使得不少古村落、古城镇等在新农村建设下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文旅产业的融合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即在疫情得到精准防控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
于2011年9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一直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冯骥才先生说:“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可是没等我们去认真阅读它,它就在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大潮中很快消失不见了。”[2]我国虽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使得越来越多的古村落景观、文化古镇遭到破坏,失去了其原有的历史古韵,变得大同小异、商业化氛围浓厚。据调查显示,我国古村落的数量在逐渐递减,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村落消失的情况愈加严峻。正比如冯骥才所说,2000年我国拥有360万个自然村,但是2010年自然村数量骤减到270万个,也就是说10年间自然村落的数量缩减了近25%[3]。
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古村落的保护开发之间的问题迫在眉睫。
1 王家辿古村落概述
1.1 古村落的概念
古村落是指中国传统村落,是与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不同的另一类文化遗产,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文化景观及研究价值。古村落的定义具体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庄。2012年9月,经由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古村落”称之为“传统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是由各个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条件下衍生出来的具有自己独特色彩的聚落形态,它保留了绝大部分的历史传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具有独特的民俗、民风和生活习惯,在同一个整体里两者相互融合、和谐共生。传统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乡土建筑,民族文化和精神文化因它而存在,赋予了村落活的生机与灵魂。
1.2 王家辿古村落旅游资源概述
王家辿村是一个位于太行深处洹水河畔的传统村落,包含着王家辿、师家顶、东齐、杜家辿4个自然村,总面积达6.13 km2,始建于明朝初期,多为明、清、民国时期建造风格,这里的民居大多为石头筑成,风格质朴、布局俨然、古味悠长深远。它们都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见证,凝结着数代人的智慧与思想文明。自然风光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王家辿村位于大唐药王孙思邈隐居地五岩山山后,为孙思邈当年采药之地。村北幽深的峡谷内,有长约600余米以滴水岩石和钟乳石洞穴的形式呈现的古植物化石群,树木众多,花草俨然。生态状况良好,吸引了白鹭、灰鹤等种类众多的水鸟常年在这里栖息繁衍。
王家辿特有的古韵与文化积淀。走进村落,随处可见石磨、石坊、石碾、石臼等传统的生产工具,清一色的青石筑屋,村民家家户户采用传统的生活方式沿袭至今,如烧柴做饭,扁担运送货物,用驴车走亲戚等,在村里几乎找不到现代交通工具的身影。村民也未染山外世俗,生活安逸,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声,仿佛就是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这种古韵,是由民风民情、思想文化、价值观等构成的“隐”文化,是潜在的旅游资源,也是古村落旅游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依托,具体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2 王家辿古村落文旅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意识不强,宣传手段缺乏创新
王家辿的民居建筑大多是明、清、民国时期修筑的,分布较为分散,建造年代也较早,建筑构成大多是石屋堆砌,容易受到风的侵蚀与风化。所以大多数的古建筑因為岁月的更迭及其他的一些自然现象而年久失修,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多数房屋因人员外出闲置多年,院内杂草丛生。还有部分原住民改造老房屋,没有延续早期的建筑风格,缺少特色。对此,古村落的开发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也就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4]。王家辿旅游资源开发初期,部分开发商和当地居民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破坏了原有的旅游资源。
一方面,大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对目前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并不了解,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王家辿古村落旅游刚刚起步,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宣传还没有完全到位,旅游产品功能和线路设计大多是以观光为主,旅游产品受众较窄。现有的宣传手段多是政府主导,借助现有的旅游节事活动进行宣传,季节性强,宣传面不广。王家辿古村落旅游的兴起主要是源于“香椿节”的举办,宣传手段多以政府公告为主,宣传手段较为单一。同时对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重视不足,缺乏宣传。
2.2 文旅、文创人才体系不健全
由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为了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加入了“进城”这个大队伍,从而使得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峻,而那些没有能力进城打工的人被遗留下来,孤独地守着这个交通不便的古村落,留守人员主要以老年人居多。王家辿古村落因为大多数青年人外出务工,皮影戏、古装戏等非物质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现有的传承人有的年纪较大,如舞狮、武社火等项目,老年人的身体条件不足以支撑一套完整的动作表演。部分游客对于此类型表演活动的兴趣不太浓厚,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将皮影的戏曲演出的时间浓缩,也一定程度影响了非物质文化的保留和传承。此外,旅游相关行业的服务人员的数量也远达不到要求,比如,提供住宿、餐饮、景区咨询的人员多以当地居民为主,文化程度不高,服务意识淡薄,缺乏系统培训,导致游客体验差。
2.3 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品质有待提升
王家辿古村落目前正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发展阶段。在旅游业的六大要素中,“行”是旅游活动后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旅游目的地要想得到发展的前提就是交通,王家辿由于地处山麓,所以公路的质量与便捷程度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目前最近的高速公路口距离王家辿仍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村内道路的质量以及停车位的数量也尚未得到完全保障。住宿方面主要以民宿为主,床位仅200张左右,远远满足不了旅游旺季游客的需求。王家辿古村落内游览道路、停车场、标识标牌等交通服务体系亟待完善,旅游项目少,定位尚未明确,因此能够吸引到旅游相关机构的闪光点尚未被挖掘出来。
2.4 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性
现阶段旅游者更加注重的是旅游体验。王家辿古村落现有的旅游产品多是一些个体旅行社结合吸引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旅游资源设计的旅游产品,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链。旅游产品的类型多是以观光为主,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结合不紧密,比如红色旅游与乡愁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强,最终导致游客对于村落的重游意愿较差。乡愁系列的情怀深度浅薄;旅游产品的淡旺季特征明显,如香椿节的举办、非物质文化演出等。所以,王家辿村虽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忽略了目前游客对于多元化旅游产品的需求,缺乏创新性。
3 王家辿古村落文旅开发的策略
3.1 树立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创新文旅宣传手段
首先,可以聘请专家或利用村委会的宣传通过系统培训提高当地居民的自觉保护意识。村民有了自我保护意识之后,就不会对村落的古建筑进行随意的拆迁重建。其次,借助法律手段约束游客对于旅游资源的破坏行为,也可通过导游讲解提高旅游者的保护意识。景区的开放虽然为当地居民和经营者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带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垃圾及消极的社会文化现象。而旅游者有了自我保护意识之后,就不会破坏古村落的原真性。最后,政府管理者也要结合王家辿当地旅游资源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如对破坏当地旅游资源的惩罚力度的界定等。
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等手段,通过视频和直播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21世纪,旅游信息的需求更加碎片化,有创意的旅游开发模式更容易受到人们的欢迎。比如,借助抖音短视频平台,可邀请一些网络红人或举行旅游形象代表选举大赛,此举不仅可以吸引旅游者的前来,也可以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2 强化文创、文旅人才支撑,鼓励支持农民创业创新
依据“四脉论”,即结合王家辿当地的地脉、文脉、人脉、商脉进行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5]。坚持把人力开发放在第一位,利用好招才引智、“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等国家政策方针,吸引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要增强乡村的自我“造血”功能,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共同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展开[6]。大力开展培训、培育工作,比如基层干部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充分挖掘农村人才,利用引进和培养这两把抓手,进一步完善文旅、文创开发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农民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做好农民转移就业的宣传和引导,鼓励推动农民创业创新,大力支持有资本、有实力、有经验的新型职业农民自主创业。此外还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从准入条件、土地用地申请、创业资金、税收减免等方面,吸引乡村青年人才返乡、城市和海外人才下乡,致力于乡村振兴发展。完善该乡人员创业创新的配套政策措施,优化发展环境,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强化指导服务,努力拓展创业创新领域和群体数量,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创业,扩大创业的倍增效应,推动“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
3.3 坚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为了提高接待能力,使得旅游活动得以完整进行,与旅游活动配套的服务基础设施必须建造完全。在交通方面,为了保护王家辿现有的旅游资源,可以在村内交通要道用鹅卵石铺设具有设计感的路面,避免水泥铺路。住宿方面,因为王家辿自然资源条件较好,可以鼓励个人或民营企业打造特色民居,并使之成为当地一大特色。餐饮,要保证卫生环境的前提下,为游客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食品,比如香椿炒鸡蛋、香椿饼等“香椿”系列食品。同时,也要增加醫疗机构的数量,在村内选取合理位置设置医疗服务场所。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所以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呼吁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来。
3.4 创新文旅文创产品,开发文旅新业态
文旅、文创融合的新背景对于旅游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王家辿的旅游开发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更新其发展模式,才能使王家辿古村落的旅游发展经久不衰。针对王家辿古村落,要结合当地的特色对其进行开发,比如王家辿特有的“非遗”和“红色印记”等旅游资源,务必要保持村落原有的风貌和当地居民一直坚持的传统社会习俗、淳朴的自然秉性。以文化为灵魂赋予旅游资源新的内涵,借助旅游资源弘扬文化,结合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明确文旅融合准入点,因地制宜促进文旅有机融合。
数字经济时代,要创新文旅发展新业态,积极开发“旅游+”模式。在景点内涵上实现填充,开发创新型旅游产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多管齐下。文旅产品的开发可从旅游线路方面,如“旅游+非遗”“旅游+红色”“旅游+实景演出”等新型旅游产品的设计进行开展。同时,基于文旅融合的背景,实现旅游资源、创新技术、旅游功能、界域和区域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7]。旅游资源的融合,比如红色印记与研学产品的融合;创新技术的融合,比如智慧旅游的引入,对于已破损的建筑物可借助VR技术进行重现;旅游功能方面,比如自然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观赏功能与体验功能,增强游客的重游意愿;在界域和区域方面,从旅游的六大功能完善旅游产业链,加强区域协作。此外,“旅游+农业”“旅游+房地产行业”也是目前旅游者比较热衷的旅游产品,王家辿可借助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独特建筑风格打造别具一格的旅游胜地。
4 结语
传统村落是一种生活景观,是活的遗产,更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见证者。为了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传统村落需要相应地做出一些改变,将其自身所潜在的价值挖掘出来,使得更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但是我们要注意到,在对古村落进行开发的同时,不能忽略了那些最应该值得去学习,去鉴赏属于传统村落独有的文化遗产生“活”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易红全,胡海盛.庐山别墅景观遗产的可持续利用研究[J].旅游论坛,2015,8(3):34-39.
[2] 唐建兵.古村落保护开发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以安徽古村落宏村为例[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19(6):80-85.
[3] 杨军辉.国内民族村寨旅游研究特征与进展[J].旅游论坛,2015,8(4):51-58.
[4] 陈玲,唐莉.文旅融合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策略研究——以徽州傩舞为例[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6):82-86.
[5] 徐尤龙,李柏文,王志秀.旅游形象分析的“二维三地四脉”理论模型[J].旅游研究,2013(1):15-18.
[6] 桂拉旦,唐唯.文旅融合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研究——以广东林寨古村落为例[J].西北人口,2016,37(2):64-68.
[7] 王梦婷,郑莉文.文旅融合视角下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路径研究——以嵩山文化产业园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8(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