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少数民族聚居区特色化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研究——以重庆秀山金珠苗寨为例”(项目编号:S20211063513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时豪成(1999,10-),男,山东青岛人,本科,研究方向:汉语方言学,语文教学。
摘要: 重庆秀山民族村汉语方言受特殊地理环境及苗语迁移等影响,具有诸多特征。该文通过实地考察,系统记录描写重庆秀山民族村汉语方言,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秀山民族村声韵调等音系特点,对了解秀山方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深化秀山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均可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秀山方言;语音;音系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2(c)-0042-06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honology of Chinese Dialect in Xiushan Ethnic Village, Chongqing
SHI Haocheng
(School of Litera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The Chinese dialect of Xiushan Ethnic Village in Chongqing is affected by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migration of Miao language, and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corded and described the Chinese dialect of Xiushan Ethnic Village in Chongqing, and summarized the pho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Xiushan Ethnic Village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Xiushan dialect. It is helpful to prot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deepen the study of Xiushan ethnic history and culture.
Key words: Dialect of Xiushan; Phonetics; Phonetic system
秀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东部和东北部与湖南省花垣县、龙山县、保靖县相邻,南面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相接[1]。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户籍人口为65万人,除汉族外共17个少数民族,户籍人口为33.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2%以上[2]。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2012年)的划分,秀山方言应属西南官话川黔片成渝小片[3]。
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位于距离秀山县城西南30余公里的武陵山余脉,东与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相邻。全村现有380多户,1 400多人,村中最大一个寨子叫金珠苗寨,村民超过半数为苗族。它也是重庆市唯一一个村民迄今仍在说苗语,唱苗歌,过苗年,并在村级小学保留了苗语教学的民族特色传统村落。
因秀山县地处三省交界,方言兼具西南官话川黔片和湖广片的特征,民族村方言又同时受苗语影响,语言呈现出混合性特征。而对秀山音系的研究也仅有邹璐《重庆秀山方言音系考察》一文,其考察描写的是秀山城区方言,与民族村方言对比,存在较大差异[4] 。
本文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田野调查法和描写法,利用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设计的“北语录音”软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方言调查字表》(2005夏修订版)进行录音调查,将语音材料保存在软件中,以手写记录的方法运用国际音标(IPA)和音素标音法,反复核对录音材料,遵循客观描写原则,对民族村汉语方言进行记录描写。最后利用比较法,同北京音进行共时对比,总结秀山县民族村音系特点,探究其语音演变规律[5]。
本文发音合作人为刘洪德,男,1960 年出生,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人,小学文化,农民,近10年未离开过秀山,会说本地汉语方言和部分苗语。
1 民族村方言音系
1.1 声母
1.1.1 声母表
民族村方言声母共21个,含零声母(见表1)。
1.1.2 民族村方言声母与北京音声母对比
北京音声母(含零声母)共22个,比民族村方言声母多1个,表2为民族村方言声母与北京音声母一一对应关系,空格表示常规条件下声母一一对应,白读音例字以下标举例,如淬~火。
1.1.3 声母特点
根据民族村方言声母与北京音声母对应关系表(见表2)及中古音音韵,总结归纳出以下声母特点。
(1)全浊声母清化,塞音与塞擦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2)知组、庄组(照二)、章组(照三)与精组合流,为[ts]、[tsh]、[s]。
(3)现为开口呼的古疑母字大多保留了声母[?耷];现为齐齿呼的古疑母字的声母受到后接[i]的影响发生腭化,变为[?捱];现为合口呼和撮口呼的古疑母字,声母脱落,变为零声母。
(4)今与齐齿呼和撮口呼相拼的古代精组和见组的塞音、塞擦音、擦音声母,发生腭化,成为[t?揶]、[t?揶h]、[?揶]。
(5)现为齐齿呼与撮口呼的古泥母(娘母)字的声母仍是鼻音,但是发生了腭化,演变成了[?捱];现为开口呼与合口呼的古泥母字的声母与来母合流,均为[l][6]。
(6)蟹攝开口二等见系的部分字的白读音保留了中古声母的[k]、[kh]、[x]读法。如街([kai])、鞋([xai])[7]。
(7)晓组字的声母在单元音[u]前读为[f]。
1.2 韵母
1.2.1 韵母表
民族村方言韵母共34个(见表3)。
1.2.2 民族村方言韵母与北京音韵母对比
北京音韵母共39个,比民族村韵母多5个,表4为民族村方言韵母与北京音韵母一一对应关系,空格表示常规条件下韵母一一对应,白读音例字以下标举例,如吃~饭。
1.2.3 韵母特点
根据民族村方言韵母与北京音韵母对应关系表及中古音音韵,总结归纳出以下韵母特点。
(1)韵母系统大量简化,仅有33个韵母。
(2)韵尾[?耷]。①通摄、江摄、宕摄的字均保留了[?耷]韵尾,梗摄帮组非全浊二等字也保留了[?耷] 韵尾;②曾摄、深摄、臻摄的字和梗摄大部分字的[?耷]韵尾均脱落演变成[n]。
(3)韵母[■■■]。①曾摄、梗摄、假摄、深摄、臻摄字和山摄三等字、咸摄三等字舌位前置为 [e];②见组、泥组、影组部分字和晓组一等字发圆唇音[o]。
(4)韵母[?藜?耷]。①1、f、m、p声母和大部分ph声母字保留了[?藜?耷]韵母;②k、kh、l、n、t、ts、t■、■、th、tsh、t■h、x声母和ph声母“彭”“膨”二字发音时舌根位置下降鼻音消失为[?藜n]韵母。
(5)韵母[ie]。①大部分梗摄、假摄、咸摄、山摄字和部分蟹摄[ie]韵母字尾 [e]元音脱落为[i]韵母;②蟹摄全清去声字保留了[ie]韵母;③“鞋”“街”等字保留了中古音[ai]。
(6)韵母[y]和[ye]。①[y]韵母发音短促,展唇迅速闭合,尾音滑向[i],且发音较明显,统一记作[yi];②[ye]韵母尾音[e]韵母脱落,发音与[y]相同,记作[yi]。
(7)止摄日组字[?鬢]失去卷舌音,开口张大成[ai]。
1.3 声调
1.3.1 声调表
民族村方言单字字调共4个(见表5)。
表5 民族村方言声调表
1.3.2 声调T值图
根据调研中录制的语音材料,每个声调选取发音清晰且具代表性例字,输入Praat软件进行基频分析,绘制出声调T值图(见图1)。
■
图1 民族村方言声调T值图
1.3.3 声调特点
(1)声调说明。①阳平发音过重,记作31;②去声部分字调值略有214趋向,统一记作24。
(2)声调演变(见表6)。①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清声母平声字归入阴平,浊声母平声字归入阳平;②全浊声母上声字归入去声;③入声字基本派入阳平[8]。
表6 民族村方言声调演变表
3 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方言更是一个区域、民族或群体的根基和纽带,更是记录其文化因子的载体符号。发掘民族区域文化,传承民俗、民艺及口头文学等特色传统文化,离不开对方言的传承,基于其语言特点进行有效的翻译与普通话教学以助力语言扶贫、语言振兴乡村更离不开对方言的研究。本文通过为期10天的实地调查,对重庆秀山民族村的汉语方言进行了系统的记录,对方言的音系进行了客观的描写,以期能够对民族村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及语言文字学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参考文献
[1]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秀山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统计局.重庆市秀山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21-07-07)[2023-01-30].http://www.cqxs.gov.cn/bm/tjj/dt_77939/202107/t20210707_9457044.html.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 邹璐.重庆秀山方言音系考察[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31(5):88-99.
[5] 徐文秀.渭源(会川镇)方言音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1.
[6] 丁声树,李荣.汉语音韵讲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7] 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4.
[8] 金小梅.论重庆方言中的古入声字演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