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急需地质人才。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成立了宣化地质学校(即河北地质大学前身),成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地质院校之一。学校曾四度更名,1971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同时升格为本科院校;1996年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2016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2013,学校成为自然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之后成为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大学,开启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新进程。学校诞生于国家急需之时,有着与生俱来的崇高使命,肩负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为我国地质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是学校建校70周年,从创业于宣化,到拓业于石家庄,经过数代河北地大人勠力奋进、埋头苦干,形成了“资源环境+”多学科协同发展和深度交叉融合的办学特色,学科体系更加完善、高端成果持续显现、开放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影响持续扩大,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20余万高端人才,其中不乏以一批院士校友为代表的学术翘楚、业界精英和治国栋梁,谱写了一篇篇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相偕行的壮丽篇章。
我国的地质事业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无数地质工作者刻苦攻关、深入实际、努力探索,开展广泛的地质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为祖国地质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十分可贵的贡献。展望未来,地学工作将是全球性的,会有更多的企业和科技人员“走出去”,学习、吸纳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也会有更多国外企业和科技人员“走进来”,将我们创造出的先进理论和技术方法推向世界。同时,从大地质、大生态、大资源事业出发,地质工作将大幅度地扩大服务领域,从地质矿产型转变为资源环境型,这就为地质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012年9月,我担任学校名誉校长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来学校看看,和学校的师生进行交流,了解学校的发展,感受中国地学与学校的未来。目前,在自然资源部和河北省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崭新的绿色校区建设正酣,学校向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上有较强影响力、在资源环境及相关领域有突出优势的创新型多科性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我希望学校主动应变、积极求变,继续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围绕国家新一轮找矿战略行动、“双碳”等重大战略需求和未来的发展大势,求实奋进、勇毅前行,创造更多的地质奇迹,铸造更大的地质辉煌。希望学校延续“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激励师生心系“国之大者”、勇挑强国重任,在科技体制、教育体制改革和科学技术研究中迈出更大的步伐,为迎接地球科学的灿烂时代而努力奋斗。
本次为庆祝河北地质大学70年华诞而编辑出版的《岩石学报》2023年第5期的征稿工作得到了杰出校友和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稿件,展示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彰显了学校优良的学术传统,我为此感到高兴,也衷心希望各位校友和师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求实奋进、再创辉煌。同时我还要感谢主编、编委和各位匿名审稿人,他们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工作保证了本期《岩石学报》的及时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