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子之心书写美丽乡愁
——读何顺学《苦涩的蜂蜜》《陈小西日记》

2023-02-18 09:51:22凌之鹤
壹读 2023年12期
关键词:小西小说

◆凌之鹤

安居边陲丽江的作家何顺学,多年来却以极其罕见的热情和执著,以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默默地书写他所熟悉和热爱的乡土大地和隐没于其间的芸芸众生的生活及命运。他先后出版的《苦涩的蜂蜜》(中短篇小说集,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年12 月第1 版)和《陈小西日记》(长篇小说,云南民族出版社2017 年8 月第1 版),以其赤子之心和真诚朴实的文学书写——冀盼通过小说来反映和呈现传统乡村社会生活图景及新时期乡村社会变迁和发展中出现的新鲜事,尤其是农村、农民和农村教育教学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

事实上,正如我们在其小说中所看到的那样,他也不止于反映和呈现而已,比如农民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在《苦涩的蜂蜜》这部小说集中均有真诚的思索和探讨;比如农村一线教育教学的深层问题,在《陈小西日记》里,他对如何破解诸多问题也进行了积极深入的反思,从“曾经的教师”角度提出了他个人纾困的明确方向和具体策略。如我们所知所见,何顺学小说关切的各种基层问题,在当下推进现代乡村振兴与农村教育改革进程中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并已逐步得到解决。

据我稀薄而有限的印象,何顺学为人沉稳寡言,作风朴实严谨,或许与他曾多年从事教育工作有关,他乍看起来依然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乡村教师形象,很难相信、更看不出来他现在居然是一个满脑子都是故事的小说家和小说编辑。读了他的小说之后,我们发现他的作品显然都蕴含着一种雅正却格外发人深省的价值观,而他所讲述的大多数乡村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又不乏幽默,情节堪称引人入胜,内容端然令人感动。

仅就《苦涩的蜂蜜》《陈小西日记》考察,前者作为中短篇小说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显然是“成人童话”,这些作品老少皆宜,成人能读出深刻寓意,孩童也可以读出无穷趣味;后者虽是不折不扣的“儿童文学”,但其所关切的主题,同样雅俗共赏,某种程度上允称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先读《苦涩的蜂蜜》这部中短篇小说集诸篇。

开篇《鼠王传》——通过鼠王吱吱不无得意的自述,揭示了鼠类生存繁衍和生活之秘,刻意暴露了人鼠之战的残酷:人类在试图无情地消灭老鼠的同时,滥用剧毒鼠药和过度的电防措施不仅会伤及无辜的猫狗和牲畜,而且会危及人命并破坏自然环境。鼠类生存的超常智慧,警示作为万物之灵的傲慢人类,千万不可小觑“鼠辈”。人类如何与其它有害生物安全和谐共生,仍需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途径。

《牛眼里的人世》似乎是余华小说《活着》的另类寓言简写版。该小说借一头老牯牛温情脉脉的眼光,讲述了主人一家的悲惨命运。主人原本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其父病亡后,勤劳善良的主人“赢得了自己的老婆”。后来,主人有了一个聪明的儿子和一个美丽的女儿,一家人和老牛都过上了平静快乐的生活。可叹好人无好命,殊不料主人家祸事接踵而至,先是儿子溺水而亡,继而爱女灵儿被恶徒当道抢劫。主人外出寻找女儿时,他美丽贤惠的妻子又被村里恶棍吴二强奸后自杀。当可怜的主人历尽苦难带着被人贩子拐卖多次、精神已经失常的灵儿归来不久,这个惨遭命运蹂躏的女人在惊恐中也不幸溺亡于冬天的湖水中。“我”作为一头牛,只能眼睁睁看着主人独自面对惨烈的命运,爱莫能助而悲不自抑。看着衰病无助的主人,听着他剧烈的咳嗽声,“我知道,我俩是时候离开这个世界了,因为这里已经没有任何能够让我们可以留恋的东西了”。读此悲情小说,读者难免感同身受,原来在牛的眼里,可怜的人类也是值得同情的。所谓万物有灵,牛对主人命运的悲愤,岂止令人动容乎?

作为小说集名的《苦涩的蜂蜜》,讲述的是一个少年的心灵创伤。孔林九岁那年,他妈妈因为经常遭受男人家暴,跟养蜂人私奔了。祸不单行,他的爸爸——那个在外边鬼混的酒徒,喝醉后跌入河里淹死了。绝望的孤儿孔林在姬老师的无私关怀和帮助下,终于读书成才。就在他步入社会,成为一名记者,准备与女友周艳结婚之际,消失了多年的妈妈带着一个十五岁的男孩回来了。经过姬老师联系,孔林在周艳的支持下,最后原谅了苦命的母亲和那个最后为保护母亲付出了生命的男人。蜂蜜本是甜蜜的,因为孔林和他妈妈贪嘴吃了养蜂人的蜂蜜,孔林的妈妈跟着贵州人跑了,所以孔林从此拒绝吃蜂蜜。应该说,这是一个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人生际遇——不错的题材。何顺学对该篇作品也相当重视。可惜在讲述时习惯于平铺直叙,手法稍嫌陈旧,且情节上没有太多细节和技术设计,对主人公的命运未作深入的心理探索,遂使这个原本有望直击人性的小说沦为一个略为平庸的精彩故事。

《往事如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我”和村里女孩岑琼从小一起上学念书,结下了深厚却难以言表的友谊。岑琼三年级时便因家庭对女孩教育的偏见辍学了。在“我”读初二的那个暑假,岑琼“已经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姑娘”。面对她娇羞的模样,“我的心中莫名地涌起了一种相当甜蜜的感觉”——然而,岑琼却在进城卖辣椒的途中过河时被水冲走,最终不幸遇难了。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来说,这是一次直接的死亡教育:“一个我儿时的玩伴就这样永远从我的生活中消失了,我第一次感到了生命是那样的脆弱,就像风中的一根蜡烛,一下子就灭了,像流星一样消失了,让人只是徒增许多伤感与无奈……”这篇充满悲情意味的小说文笔简洁,回忆深沉而温婉,它因为触动了我们童年的隐秘疼痛而令人印象深刻。少年对死亡事件的惊骇感受和沉痛反应,在《陈小西日记》中的“五哥之死”一节,也有令人悲伤的呈现:一个尚不知死亡为何事的小女孩,突然看到她的五哥被埋葬后,担心他埋在地下冷不冷,会不会孤单?由此瞬间“知道了死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

《考试》关切的是传统教育之弊,是直面当代教育问题的写实之作,它所揭示的教育病灶可视为一份清晰的诊断报告。经历过无数次考试,终于以教师身份荣耀步入社会的陈浩,初登杏坛便接手一个以语文考试名列县镇前茅的班级,而他积极推行的素质教育——其教学之道固然赢得了学生乃至在实际教学中强势实施应试教育的冯芬老师的激赏和认同,但他的教学变革,以及“让他的学生们学会听课,学会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的良苦用心,并不能让学生考出更理想的成绩。相反,只有像冯老师那样,让学生死记硬背,大搞题海战术,巧妙实施弄虚作假的“考试理论”,才能让学生考出高分,让班级获得名次。小说中暴露的不让成绩差的学生直接参加考试、公然引导学生集体作弊、教师之间相互放松监考、肆意篡改登录分数等恶劣的手段和伎俩,确实令人发指。面对如此严重的教育痼疾,不止是陈浩老师面临着新的人生考试吧。与《陈小西日记》创作旨在大致相似,小说由此引发我们太多的启迪和反思。

《灰姑娘的路》关注和探讨的是青春期叛逆与自我成长的问题。相貌平平的“我”,从小听话好学,追求上进,尽管一度受到校园“梅花帮”及其同学王菲、李梅等人生活方式的诱惑和影响,但“我”最终彻底与她们分道扬镳,凭借勤奋学习“疗伤”和个人奋斗而终于成才立业。相反,原本天生丽质、家庭条件优裕的“大姐”王菲却因自我放纵而沦为一个落魄的吸毒者。小说以个体人生成败尖锐的对比说明:处于青春期的少年不仅需要家庭的关爱与引导,而且需要少年自立自强,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

《清水河畔》《斩子》两篇小说,讲述的都是发生在清水河畔的传奇,均具有民间故事朴直的批判和训戒意图。前者说的是清水河村两个家族之间因为孩子前程明争暗斗,以病毒互害的恐怖传说。河东吴光宗老爷的儿子吴少爷,喝过洋墨水,自省城荣归乡里,吴老爷在县城设宴邀请城中绅士和衙门的师爷,意在将学有所成、一表人才的儿子推向衙门当差。河西大户李自富也想将自己刚从县城小学堂勉强毕业的儿子李进宝送往衙门谋个差使。眼看着斯文得体的吴公子轻易抢了县衙的差事,他贿赂王师爷的钱打了水漂,自己相中的儿媳王春儿似乎也心仪吴公子,李自富心中颇为不爽。他的二姨太私下遂使坏心眼,将麻风病患者李自富老爹的病毒设计传染给吴少爷。吴少爷风风光光地到县衙门当差半年,就因染上麻风病被县太爷解聘了。罹患绝症的吴少爷并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无端染上麻风病,当他在山中岩洞苟延残喘时,到山上放牛的春儿却给了他莫大的安慰和希望。而知悉原本喜爱自己的春儿即将与李进宝结婚后,吴少爷因爱生妒,决意报复那个抢了他心爱姑娘的李少爷。这个故事的结局令人扼腕:李进宝用吴少爷涂抹了病毒的土碗喝水之后,在春儿即将生育时也暴发了致命的麻风病,当他上山隔离养病的次日晚上,便被县太爷让保长悄悄纵火烧死了。在他之前,吴少爷好像也被饿狼吃掉了。

而整个悲剧的罪魁祸首——当初以毒茶水致使吴少爷染病的二姨太,亦不知道她儿子李进宝得病的原因,以为是报应而悔恨不已,最终也自缢而亡矣。读者读完这篇小说会非常震惊:仅仅为了抢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官差,二姨太居然以麻风病毒祸害了吴少爷,吴少爷却因为春儿,以同样恶毒的手段伤害了李进宝。如果说利令智昏的二姨太咎由自取,死有余辜,那么因为妒忌而情令智昏的吴少爷遭狼吞噬,莫非天谴?作家没有评说,他只是在小说结尾写道:“清水河一直在静静地流淌,人们惊奇地发现,几十年来一直清澈的清水河在漫漫变浑……”正是二姨太自作聪明的恶毒愚举,或者说堕落的人心,让清水河失去了往日的清澈。

与《清水河畔》相反,《斩子》是吴启龙亲手刺杀儿子吴炳成,试图为被麻风病毒污染的清水河正本清源,还其清白的寓言。清水河畔的吴启龙老爷,年轻时读过私塾,平生以仁、智、礼、义、信为立身之根本和信仰,处乱世而厚待乡邻,乡里皆称其为善人。吴老爷先育有女儿春花,后虔诚地向观音祈求得子吴炳成以承继家业,延续香火。吴炳成出生时肥头大耳,眼大而明亮,左腮下有胎记。吴老爷在爱子满百日那天,大摆家宴,请镇上有名望的老秀才为儿子取名。老秀才赐其名曰炳成,小名炜儿,“希望这孩子以后的一生光明磊落,出人头地”。老秀才还神秘地告诉吴老爷,根据吴炳成的生辰八字和《易经》卜卦,“你这孩子不平凡!只是他一生坎坷,他的本命又太过刚强,所以将来你可能要将他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许会得善终,否则,唉……”老秀才告诫吴老爷,也许他的善良可以化解其子的暴戾。老秀才的预言,果然转眼应验,就在吴家举行的百日庆典宴上,吴炳成被下山打劫的土匪头子胡大刀抢走了。胡大刀原本只想让吴老爷准备白米腊肉赎人,却不料他无法生育的夫人菊花一眼看上了抢来的孩子。吴炳成就这样沦落匪窝,一晃近二十年,他学会了胡大刀的浑身武艺,正准备与山寨里最漂亮的姑娘冯明芝成婚,然后顺理成章接任寨主宝座时,山寨却遭到官兵围剿。整个山寨被官兵洗劫一空,冯明芝被朱旅长糟蹋后含恨自尽,胡大刀和菊花亦惨死枪下。孤身逃亡的吴炳成凭借胎记重回亲生父母家里。此时,吴老爷续娶的二太太王月香生育的两个儿子已长大成人。为了今后独霸家产,王月香经常让两个儿子排挤兄长。吴炳成为缓解烦恼,遂到他姐姐家暂住。在姐姐家闲居期间,吴炳成却被采花贼陈甲长引诱,一起干上了“采花”的罪恶勾当。起初两回得手后,吴炳成获悉被他们强奸的姑娘因羞耻自尽后,他有些悔意且讨厌自己,于是离开陈氏回家。为弥补吴炳成自幼被劫所受之苦,吴老爷便送他到县城打理生意。吴炳成颇具经商之才,很快将几家商号经营得风生水起。正当他觉得生意走上正轨准备休息时,陈甲长鬼使神差又找上门来,经不住酒精和美色的诱惑,吴炳成又和陈氏狼狈为奸,成了县城一带令人闻风丧胆的采花大盗。当吴老爷无意中听闻自己的爱子就是采花恶棍这个残酷的事实后,他痛心疾首,在大是大非面前,最终决定亲手除掉这个畜牲:他托病召回吴炳成,在床前向这个不肖子猛然刺了一刀。负伤的吴炳成忍痛逃脱,在山中疗养、流亡之际,恰巧救下曾被他劫掠糟蹋过、准备自缢的赵四姑娘。彼时,赵四已怀有身孕。吴遂携赵双双远遁邻省谋生。当赵四顺利生下儿子后,吴炳成回乡除掉了仍在作恶的陈甲长。小说至此结束,算是破解了老秀才当年的“天机”:没有吴老爷那一刀,吴炳成便不会有回头之日。

《一套灰西装》探讨的是严肃的人生、爱情和婚姻问题。尽管这个故事颇为老套,但它善意而温情的结局却令人感动。向南和赵枝莲是矿大的校友,就因赵枝兰拥有一头长长的黑发,他一见钟情爱上了她。毕业分配的时候,父亲在市里做官,家境优越的向南毅然为爱情放弃了留校的机会,离开都市随赵枝兰回到她那毫不起眼的故乡小镇,成了镇政府企业办的办事员。赵枝兰的父亲采煤时被石头砸成重伤,长年瘫痪卧床,其母亲身体亦欠佳。向南和赵枝兰准备结婚时,赵枝兰卖掉一头黑发,才勉强给向南买了一套不足百元的灰西装。这套灰西装,既见证了他们贫贱不能移的美好爱情,也揭示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窘境。多年以后,当这对夫妻通过艰苦奋斗,成为县里第一矿山的管理者,俩人都意外地相继“出轨”了:先是向南被采购商安排性贿赂,随后他又与女秘书郑凤发生暧昧纠缠;赵枝兰则被县领导吴成贵趁出差之机勾引成奸,当俩人之间的秘密在一次约会现场暴露后,出于羞愧,赵枝兰主动提出离婚。离婚两年后,正当向南准备和郑凤结婚时,赵枝兰却患了重病。值此不幸时刻,那套依然悬挂在衣柜里、已经破旧的灰西装,再一次唤起了向南对既往生活的回忆,出于良心发现,他果断放弃即将和他一起步入婚姻殿堂的郑凤,选择回到赵枝兰身边。

这个令人感慨的故事可谓一个繁华时代(市场经济初期)的缩影。“苟富贵,勿相忘”,这是人们对于友谊、爱情的美好祝福和期待。现实生活中,我们注意到,能够共患难的人很少,可以共富贵的人更少。很多朋友、夫妻之间,贫贱之时,相互珍重,彼此恩爱,一朝发迹,生活富裕了,难免饱暖思淫欲,反倒离心离德,相互背叛,直至反目成仇,最终分道扬镳。向南和赵枝兰,两人向来相互理解,彼此恩爱,只因各人忙于事业,缺乏沟通,聚少离多,再加上受世风影响和外界的诱惑,遂导致相继误入歧途,险些铸成终生遗憾。

与《一套灰西装》书写的主题相似,《感伤日记》讲述的同样是一个令人感慨万端亦让人温暖的悲情故事。王云与赵婉青梅竹马,从小学一直到初中,俩人心心相印,相互爱慕,并立志将来一起开创新生活。当学习成绩优越的王云和赵婉同时考取县级高中的时候,赵婉因为母亲病逝,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家务农,同时辛勤挣钱支持王云继续读书。两个年轻人一直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不幸的是,身在乡下的赵婉惨遭一个地痞流氓反复强奸,之后她觉得对不起、配不上王云,便痛苦地与他分手了。而王云是在大学毕业工作以后,读到赵婉留下的日记时,才知道整个事件的真相。王云悲愤之余,遂义不容易辞地像哥哥一样承担起扶持赵婉的九妹继续读书升造的责任。后来,王云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对工作的认真,终于在职场独当一面,他个人在情感生活上经过与同事向丽丽一番杯水主义的缠绵无情“洗礼”之后,也以失败告终。正如小说结尾所指向和读者所希望的那样——已经离世的赵婉曾在生前的信中嘱咐九妹将来替她照顾王云,王云最后赢得了同样聪慧善良的小九妹纯洁的爱情。

接下来,我想简明扼要地谈一下《陈小西日记》。该书通过小学生陈小西(学名陈淑媛)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断断续续的日记,立足孩子单纯的心灵和好奇的视角,从多个层面较为翔实地记录了她在五年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生动细腻地反映了一个农村女孩身心成长的过程。阅读这部生动活泼,洋溢着旧时乡村生活气息的日记体小说时,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童年时代,回到了熟悉的乡村生活现场。陈小西和大人们一起看露天电影、和同学一起逃课、和四哥跟牟大爹一起掏野蜂蜜,以及她因不会背书被老师打手掌心的诸多的经历,她和同学们玩的那些游戏,她所做过的各种家务农活,都会唤起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一代人苦涩又甜蜜的回忆。从这个意义上说,《陈小西日记》作为一部儿童文学,可谓一个时代的农村“儿童志”,因其对农村教育现状有切身的体察和深刻的思考,本书亦具有“乡村教育野史”之研究价值。

何顺学在谈及《陈小西日记》时如是说,他塑造陈小西这样一个农村孩子的形象,是想让当代生活于网络世界的小学生了解从前农村的贫困与落后,这确实有忆苦思甜的意味;他想让小读者们认识早已远离了他们的农村生活、自然的历史过往,所以他在小说中有意识地加入了诸如插秧、施肥、除草、榨糖、养蜂等农村劳动内容和场景,同时将自己家乡的一些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植入小说中,让张老师利用活动课引领孩子们到大自然中,通过参观古迹,讲述相关的传说和故事,让学生们把抽象的书本知识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某种程度上,何顺学深情地将其十几年的乡村教育探索实践经验和思想体会贯穿于文本中,其意“希望通过这本《陈小西日记》,能够让更多学生远离现代社会的不良诱惑,回归自然和本真,跟书本交朋友”。深怀教育情结的何顺学坚信,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教育的实质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基于此,他在创作这部关于“爱”与“美”(其实还包含“真”和“善”)的儿童成长小说时,“一边审视眼前的学校和教育,一边在回忆陈小西的经历”,他只是忠实地书写,并未率先尔作简单的对比评判;因此,他“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读者说:我记录的是有关真、爱和成长的故事”。

通读何顺学的两部小说,我们发现,他不仅擅长于讲故事,而且希望通过精彩的故事带给读者更多的启迪和思考。在此我们有必要廓清一个关于小说创作的误区:当代很多先锋作家非常蔑视且拒绝讲故事,殊不知故事恰恰就是小说的载体。任何杰出的小说,最能吸引和打动人的就是它自身固有的天衣无缝又妙趣横生的好故事。就何顺学的小说而言,他的大多数作品无疑都是以传统的“中国好故事”引人入胜。更为难得的是,在一个热衷于以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唯功利写作时代,何顺学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学观念,在创作上一贯追求正统的是典型的“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他苦心孤诣、别具情怀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实践,确实体现了其良苦用心和朴素远大的文学抱负。如其自云,他所创作的“这些作品大都取材于农村,想反映的也是农村面临的问题”。作为从贫困农村里走出来,曾有过十六年乡村教书生涯的业余写作者,“面对曾经熟悉的环境,要从中抽丝剥茧,寻找有价值的题材”,殊非易事,亦“需要足够的精力和勇气”。

何顺学固然深知,“小说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社会问题,但是作家却有责任直面这些问题,不回避,不粉饰,把社会最底层的真实生活状况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我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我觉得这是我应该承担起来的社会责任”。

正是凭着如此坚定的文学信念和文学担当,何顺学通过对基层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和农村现实境况的深刻洞察与诚实书写,为读者生动描绘并留下了一个传统乡村社会别具风貌和纯正底色的原始样本,而其小说总体呈现的精神气象,宛如一道奔流在乡间大野,清澈激越、蜿蜒缠绵的潺潺山泉,令人情不自禁唤起醇朴、甜蜜而美丽的乡愁。

猜你喜欢
小西小说
第42号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好朋友
是我抢了你的体重,你抢了我的智商吗
是我抢了你的体重,你抢了我的智商吗
明代围棋与小说
西南学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百花洲(2014年4期)2014-04-16 05:52:45
哥俩好才是真的好
雨中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