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作秋 江黎丽 李蓉华 张 爽 李 瑞
(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沈阳 110004)
特种设备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特种设备安全是安全生产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据统计,2021年全国发生特种设备相关事故110起,死亡99人,与2020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3起,增幅2.80%,死亡人数减少7人,降幅6.60%[1],从2010年至2021年特种设备事故数及死亡人数来看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向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形势仍然严峻,不容忽视。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特种设备三年专项整治行动以及特种设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隐患排查与整治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可以说当前我国在特种设备监管方式和手段上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科学、规范的特种设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对特种设备隐患排查的全过程管理尚未形成动态化的管控机制,因此,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根据风险分级结果,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立信息化平台,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风险,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3]。
特种设备车色分级动态化管控信息化系统是在特种设备摸底调查与隐患排查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风险动态化管理系统[4]。系统主要分为基础信息模块、隐患排查与整改模块、风险分级模块、风险预警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其他模块等[5]。如图1所示。
图1 特种设备隐患风险动态化管控系统框架图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动态化管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摸底调研、隐患排查、风险分级、隐患整改、风险再评估等,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6]。
图2 特种设备隐患分级管控基本流程图
特种设备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残余风险两大类。固有风险是指在不考虑隐患的前提下,所具有的本质风险,固有风险决定了事故的后果严重性,是由系统的危险源性质决定的,属于第一类危险源。残余风险是指与隐患相关的风险,残余风险决定了事故的可能性,是由系统的隐患特性决定的,属于第二类危险源[7]。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理论,风险是事故的严重性和可能性的组合,即固有风险和残余风险的组合就是总体风险。固有风险与危险源的性质、危害物质或能量的量以及发生事故可能影响的人、财、物及环境等因素相关,一个系统一旦确定,其固有风险是不变的。残余风险则与隐患的性质直接相关,隐患越多、性质越严重则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其残余风险就越大。一个系统的残余风险是动态的,随着隐患的消除而减小。
系统中固有风险可通过两种方式确定,一是采用专家主观评估法,二是采用系统安全的风险评估法[8],分为红、橙、黄、蓝4级。
残余风险则采用检查表打分法,分为安全管理、作业现场2部分,各100分,取平均值作为判定结果,见表1、表2,具体检查项目和详细分值在本文中不做详细介绍。
表1 安全管理检查项目
表2 作业现场检查项目
特种设备残余风险分级准则见表3。
表3 残余风险判别准则
特种设备固有风险分级准则见表4。
表4 固有风险判别准则
特种设备总体风险评判采用风险矩阵法,如图3所示。
图3 总体风险判别矩阵图
特种设备固有风险与残余风险车色分级动态监管信息化系统见图4[9-10]。分为企业端、专家端、监管端,主要由企业信息管理、特种设备及人员信息管理、隐患排查管理、风险预警研判、数据统计分析等模块组成。
图4 特种设备风险分级动态化管控系统
特种设备信息模块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特种设备信息、安全附件信息以及特种作业人员信息等。企业基本信息模块包括企业名称、机构代码、企业类型、所属行业、类别、所属区域等基本信息。特种设备信息模块包括特种设备名称、编号、使用登记号、上次检验日期、下次检验日期等基本信息。安全附件信息主要包括名称、类型、上次检验日期、下次检验日期等。人员基本信息主要包括人员姓名、身份证号、证件编号、作业种类、取证日期、到期日期等信息。
隐患排查部分分为专家检查评价、检查结果修正、专家意见建议、隐患整改审核、审核归档查询等功能。隐患排查表包括安全管理检查表和作业现场检查表,专家现场打分、记录,保存后自动进入下一步。
企业风险等级分为固有风险(专家评估法、风险模型法)和残余风险(检查表打分法),最终自动计算出总体风险。企业风险等级模块见图5。
图5 风险分级模块
系统将自动统计即将到期或已经到期的未检验的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自动统计即将到期或已经到期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自动提示企业及监管部门及时进行特种设备及安全附件的检验检测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换证。
按照不同的统计规则,对区域内的特种设备及隐患进行统计分析,为特种设备监管决策提供依据。统计分析模块见图6。
图6 信息统计分析模块
本文以隐患治理为基础,建立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开发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动态化管控系统V1.0,极大地方便了特种设备隐患的动态化管理。该成果的应用规范了企业自主遵章守纪行为,解决了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推进了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解决了政府监管效能不高的问题。引入了风险监管理念,解决了监管重点不突出、监管资源配置不优化等问题。该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特种设备隐患全过程管理,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1]。对监管部门有效开展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减少或降低特种设备事故发生,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