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家蒋焘自幼便机智聪颖,才思敏捷,蜚声乡里。
有一次,他的父亲在家中宴请好友,众才子吟诗作赋,非常热闹。突然天气骤变,乌云密布,还刮起了大风,雨水打到窗户上。于是,一个秀才就此情形出了这样的一个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这10个字的上联,看上去写得很随意,其实并不简单。首先,它是一个典型的拆字联,所谓拆字联,就是把汉字的各部分拆开,使之成为另外的字,并运用在对联里。秀才的这个上联,“冻雨”的“冻”,可拆成“冫”和“东”,正是后半句的“东两点”。而“洒窗”中的“洒”,可拆成“氵”和“西”,正是后半句的“西三點”。其次,后半句还是对前半句的完美诠释,冻雨打在窗户上,正是“东两点西三点”的情形,前后的关联性很强。再次,这个上联写得还很应景,正是以眼前之景为题,所以下联也该如此。最后,上联中还出现了“东”与“西”两个相对的方位词,在下联的同一位置也要出现一组反义词。而且上联中还出现了“两”和“三”这两个数字,下联的同一位置也得出现两个数字。
上联一出,一下子难住了在场的才子们,大家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而在一旁吃着西瓜的蒋焘便自告奋勇,对出了下联: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
下联一出,众人都拍手叫好。把“切”拆开,就是“七”和“刀”。把“分”拆开,也就是“八”和“刀”。“横”与“竖”也是两个反义词。同时,下联中也出现了“七”和“八”这两个数字。更重要的是,当时仆人正在为大家切西瓜,这个下联写的也是眼前的事。没想到一个难倒众多才子的上联,就这样被一个正在吃西瓜的孩子轻松对出,当真是有趣得很!
(摘自《作文》有删减)
小阅告诉你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顾名思义,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也要求一致,也就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对联是中国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