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忠莲
写作误区
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总是强调“真情实感”,因为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但部分同学却误把“真情实感”理解为“真实事件”,甚至是“完全真实的事件”,这就可能会把真实生活中一些不太适合作为素材的事件不加修饰地“照搬”到作文中来,导致整篇作文情绪低落、视野狭窄。
文题亮相
请以“年味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1)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分享自己的过年经历;(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失误作文
年味儿
“往那边一点,对对对,就是这样,不错不错。”我从梯子上蹦下来,这一对火红的灯笼充满喜庆,照亮了家中满满的年味儿。①
“剪”年味儿
“咔嚓,咔嚓,”剪刀在奶奶手中仿佛有了魂,一折,一叠,一歪,一剪,一张大红纸就变成了一件艺术品。我盯着奶奶的手,又好奇又兴奋外加无比激动——我也要像奶奶一样,做一名剪纸大师!
我有样学样,左手捏着红纸,右手攥着剪刀,模仿奶奶的动作,笨拙地将纸叠一次,摁了又摁,折出一道深深的痕,再用剪刀顺着这条痕剪了下去,一不小心,剪刀就偏离了原本的轨迹。为什么剪刀和我的手总是这么不合拍呢?我心虚地望向奶奶,却发现奶奶正专心致志地完成那张剪纸……②
我小心翼翼地把大红窗花贴在明亮的窗玻璃上,暗淡的客厅好像突然被大红灯笼照亮了,家里洋溢着红红火火的年味儿。
“煎”年味儿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是屋外爆竹的声音,也是屋内妈妈煎豆腐的声音,光是这带着香味儿的煎炸声,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这可是妈妈的一道拿手好菜,每到新年,妈妈必定会做,而我每次都恨不得吃得满嘴流油。煎豆腐终于出锅啦!色香味俱全,我迫不及待地率先品尝,虽然入口即化,但豆腐的香味儿却回荡在口腔,那是一种既上头又上心的味道。③
煎豆腐煎得一屋子香,热闹的气息飘了满满一座城,这味道,够人回味一整年。
“捡”年味儿
屋内热气腾腾,年味四溢,开窗透透气,却瞥见窗外清冷的街上正走来一位弯腰拾荒的老人,他背着大麻袋,步履蹒跚,一弯腰一起身,样子格外凄凉。窗内窗外,反差太大,大得让我一时脑子转不过弯来——年味正浓,老人家怎会如此辛劳?他家在哪里?他的家人在哪里?他靠什么生活?④
也许,对有些人来说,新年无非是别人家的红红火火,是别人家的热热闹闹,而对自己,“年味儿”是奢侈品,“讨生活”才是常态。“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是我家乡的一句老话,说的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这两天咬咬牙就能过去,随后而来的漫长的360天,才是艰难生活的全部。⑤
这一年的春节,让我尝到了不一样的年味儿——那是一种“五味杂陈”的年味儿。⑥
①虽然能紧扣题目行文,但挂灯笼和后面的三个场景关联不大。
②奶奶剪纸的内容是什么?和年味儿有关吗?修改时,要注意在奶奶的剪纸中加入“年味儿”的特色。
③妈妈为什么要煎豆腐?这和“年味儿”又有什么关系?这里缺乏对“煎豆腐”这件事情的具体描述。
④“隔着窗玻璃”的思考可能是片面的,也可能是“被挡住了阳光”的思考,还可能带着“想当然”的主观色彩。
⑤⑥两段的基调过于悲凉,缺乏初中生作文该有的明亮和温暖。
1.细节缺乏“年味儿”。习作关于奶奶“‘剪年味儿”这一部分,只是写了奶奶剪纸的相关细节,无法让人感受到细节中的“年味儿”。再如妈妈“煎豆腐”这一部分,日常生活中时有发生,可小作者并没有解释清楚“煎豆腐”和“年味儿”之间的必然联系。
2.结尾缺少升华。“‘剪年味儿”和“‘煎年味儿”这两个场景表现的是昂扬、欢快的旋律,第三个场景“‘捡年味儿”却体现了低沉的旋律,让人心情暗淡。人物情绪相差甚远,写出的“年味儿”自然无法深入人心。
升格佳作
年味儿
◎姜姿歆
岁末的雪花,像报时的小精灵一样,在空中轻盈地舞蹈。街道两旁挂满了大红灯笼和醒目的中国结,将年的味道推向极致。
我匆匆往家里跑,一拐弯,差点撞倒一个裹着大红色羽绒服的人。我停下脚步,很是吃惊——八成新的羽绒服下,包裹着瘦弱的身躯,两鬓苍苍十指黑,右手拎着的蛇皮袋子又大又扎眼,呀!这是一个除夕还在拾荒的老人。我一边惊讶着,一边匆匆忙忙道歉。(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剪”年味儿
“咔嚓,咔嚓……”小巧的剪刀在奶奶手中仿佛有了魂儿,大红的剪纸一会儿变出一只小喜鹊,一会儿变出一朵小梅花,一会儿又变出一条大鲤鱼……奶奶“咔嚓咔嚓”地剪,我“叽叽喳喳”地唱,“过年啦,剪梅花,剪雪花,剪对喜鹊叫喳喳,剪条鲤鱼摇尾巴……”
我把“喜上眉梢”贴到北窗玻璃上,又把“年年有余”贴到南窗玻璃上。有点暗淡的客厅顿时洋溢着红红火火的年味儿。(“剪”纸选材,既有代表性,又有喜庆感。)
“煎”年味儿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这是厨房里妈妈煎豆腐的声响,鲜香味十足。仔细听听、仔细闻闻,好像我们这个社区的每一家窗户都往外跑这种味道,我敢说,整座城市上空都弥漫着煎豆腐的香味——煎豆腐、煎豆腐,见头福、见头福——过年了,讨一个好彩头,在我们家乡叫作“好口彩”。
煎豆腐的人心花怒放,吃豆腐的人满怀希望。过年啦——最喜庆的年味儿,不就是来年的希望吗?除夕吃豆腐,来年都有福!(多种感官描写,使年味儿更加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为下文的温馨场景作鋪垫。)
“捡”年味儿
吃着香喷喷的年夜饭,不知为啥,我又想往窗外看。呀!火红的羽绒服还在垃圾桶旁边晃荡。羽绒服那么漂亮,穿羽绒服的人却那么瘦弱,既不搭调,又让人觉得怪怪的。我拿来一个碗,飞快地拨拉着油浸浸的煎豆腐,刚想往外跑,奶奶喊了一句“咱俩剪的‘连年有余还留了一个呢,拿着”,妈妈补了一句“等我捞几个热饺子”,跑到小区门口,咦,人怎么不见了。原来老人被值班的门卫大叔叫到了暖和的门卫室。哇!邻居们送的东西还真不少,光是过年的大红枣饽饽就整整八个呢。看来那件八成新的大红羽绒服,也是好心邻居的赠品。
我走上前,将手中的东西递给老人:“奶奶,新年快乐!”老人看着我,脸色也红润起来,笑盈盈地应道:“新年快乐!都乐都乐!”
新年的味道真好。
新的一年,味道更好。(结尾言简意赅。)
【山东威海市文登区实验中学】
升格点评
1.主旨明亮。升格文传递出了真善美的主题,让人心生温暖。儿歌“过年啦,剪梅花,剪雪花,剪对喜鹊叫喳喳,剪条鲤鱼摇尾巴”,语言明快,充满童趣。奶奶、妈妈以及热心邻居对拾荒老人的馈赠,立体地展现出弱势群体所受到的关爱与帮助。
2.年味十足。小作者紧紧扣住题目“年味儿”行文,匠心添加“年味儿”元素,如“喜上眉梢”“年年有余”等具有浓厚春节味道的剪纸,“煎豆腐”等春节美食,让读者身处活色生香的年味儿场景中。
3.结构匀称。“‘剪年味儿”“‘煎年味儿”“‘捡年味儿”三个小标题横向排列,既概括事件,又富有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