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作业观”的“声音”单元作业设计

2023-02-17 03:16广东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
小学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乐器科学作业

◇张 悦(广东: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体现了核心素养导向,基于核心概念建构课程内容,注重综合,加强实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科学课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科学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科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包括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

有学者提出“大作业观”,指出作业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究活动,贯穿学习全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学习—学会”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进“学—教—评”的一致性。同时,倡导以作业为支架的深度学习,偏向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整合和迁移学科知识,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此,本文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为例,探索基于“大作业观”的小学科学单元作业的实施路径。

一、立足核心素养,设定单元作业目标

2022年版《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4年级的课程目标中,在科学观念方面,要求学生“认识常见物体的某些特征和常见材料的某些性能;认识物体有多种运动形式”等。在科学思维方面,要求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观察并描述具体事物的构成要素,分析并表达要素之间的关系”等。在探究实践方面,要求学生“初步具有分析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具有交流、反思以及评价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等。在态度责任方面,要求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乐于动手操作;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观点;知道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经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储备了一些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初步具备了绘制图表、分析数据的能力;初步培养了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初步能运用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等基本思维方法;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索欲。

课程内容分析:本文选取了四年级“声音”单元。其核心概念包括: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通过“声音”单元的学习,学生会用不同的装置做实验,会发现影响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因素,对声音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

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学情和课程内容的分析,设定“声音”单元的单元作业目标如下。

【科学观念】

知道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

【科学思维】

能从具体现象和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探究实践】

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

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态度责任】

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能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学习,分享彼此的想法;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并从中体会创新的乐趣。

二、基于目标,设计、实施与评价单元作业任务

基于设定的单元作业目标,设计单元作业任务:设计并制作我的小乐器。作业实施办法为:作业任务在单元教学初始阶段发布,引导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中,不断积累完成此作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然后在单元教学的最后阶段,组织学生完成单元作业任务。学生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下面予以详细介绍。

(一)设计单元作业任务

“声音”单元作业任务:设计并制作我的小乐器。

生活中,有许多物品可以制作小乐器,如,包装盒、玻璃瓶、碗、吸管等。请你们积极动手动脑,开始自己的创作之旅吧!

活动一:设计小乐器

自选材料。如,包装盒、橡皮筋、玻璃瓶、勺子、碗、筷子、吸管、橡皮泥、泡沫、硬纸片等。

确定选定的材料的发声方式和改变音高的方法。如,通过弹拨,使“琴弦”振动发声、通过敲击使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吹气使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画出小乐器的设计图。

活动二:制作小乐器

制作小乐器。边制作边调试,使小乐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使其音高连续变化(音阶1-2-3-4-5-6-7)。

录制视频。需简要说明小乐器的制作方法和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原理,并演奏一段简短的乐曲。

活动三:展示、评价小乐器

现场展示制作的小乐器,演奏一段乐曲。

评价其他学生的作品,说说优点和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实施单元作业任务

单元作业任务发布后,学生共提交86份小乐器作品及相应视频,代表作品如图所示。

小乐器作品展示

在设计小乐器环节,学生能够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发声装置,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准确画出小乐器的设计图。如,用长短不同的纸筒做的排箫、用松紧不同的橡皮筋做的琴弦、用装有不同量的水的碗做的水琴、用塑料瓶装不同量的水做的吹奏乐器。

在制作小乐器环节,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动手能力强;初步制作完成后,能够根据乐器发出高低声音的原理进行调试,比如,调节橡皮筋的松紧、调节碗中的水量等,使小乐器发出连续变化的音高;大多数学生能演奏一段小乐曲,演奏较多的曲目是《小星星》。

在展示和评价小乐器环节,学生能欣赏他人的作品,互相学习,并发表意见和建议,比如,“有的同学用碗装水来制作小乐器,但是用的碗大小不一,就不能发出高低连续变化的声音,改进方法为选用六个完全一样的碗”。

(三)学生评价

为检验单元作业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强调主体多元、方法多样、内容全面。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采用单元作业评价量表,通过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从设计、制作与测试、展示与评价三个维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设计图和制作过程比较满意,自评多为四颗星,互评多为五颗星。然而对“用小乐器演奏一段乐曲”这一项的自评和互评,均多为两颗或三颗星,表明学生相对缺乏乐理知识,缺乏弹奏乐器的实践经验。

2.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具体的评价内容。

(1)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考查学生完成单元作业任务后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具体问卷内容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90%左右的学生知道声音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会调节弦的音调高低,非常有兴趣学习更多关于声音的知识;70%左右的学生对自己制作的小乐器满意,且想尝试制作其他种类的乐器;分别有30%左右的学生会辨别敲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的音调高低。这表明单元作业任务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声音”单元作业问卷调查表

(2)访谈

通过访谈,以面对面互动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活动收获、对同伴和教师的建议等等。具体问题包括:“你认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做得最好的地方是什么?最想改进的地方是什么?通过制作小乐器你有什么收获吗?你对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吗?你对教师有什么建议吗?”

本研究共采访了40名学生,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材料选择和动手制作方面做得最好。比如,有的学生选择塑料瓶,可以废物回收利用。学生最想改进的地方,多为将音高再调准一些,或者在乐器装饰上多花心思,让小乐器更美观。对其他学生的建议多为要自己动手制作,不让家长帮忙或替代。对教师的建议多为,希望给予做得好的学生一些奖励等。

三、结语

通过融合“大作业观”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能使学生在完成单元作业过程中,总结反思和迁移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强化科学观念;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提升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积极交流,乐于分享,尊重他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完成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乐器科学作业
学乐器
点击科学
乐器
科学大爆炸
作业
科学拔牙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