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顿之余,置一鼻烟壶于鼻间,提神醒脑,倍感舒适。如今,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袖珍的艺术品流传下来,被欣赏和收藏。
内画鼻烟壶作为唯一一类还保持生产的鼻烟壶,它融合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意蕴气度和民间手工艺的精湛技艺,堪称中国人生活艺术化的“活化石”。
鼻烟壶,即用以盛放鼻烟的存储器具,是伴随着吸闻鼻烟的习俗而发展的。鼻烟是一种烟草制品,系将烟叶烘烤、去茎、磨粉、发酵并加入香料配制而成,用鼻嗅服。
17世纪,鼻烟流行于欧洲,明末清初传入中国。赵之谦在《勇卢闲诘》一书中记载:“鼻烟来自大西洋意大里亚国。明万历九年,利玛窦泛海入广东,旋至京师,献方物,始通中国……国人多服鼻烟,短衣数重,里为小囊,藏鼻烟壶。”
清代,由于鼻烟受到帝王皇室的喜爱与推崇,吸闻鼻烟之风渐起,鼻烟壶也随之迅速发展。早期的鼻烟存储器多为欧洲的鼻烟盒或玻璃容器,其存量少、价格高、密封性较差且不易携带,便有人借用盛装药物的小瓷瓶来替代。
这些瓷瓶多为敛口,口径较小,密封效果甚佳,成为了本土化鼻烟壶的雏形,随后便产生了独具中国风格的鼻烟壶,以水晶、琉璃、琥珀等材质居多。而鼻烟壶的传播,则是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走向民间作坊的。换言之,鼻烟壶从最初的帝王皇室专用,而后扩大至达官贵胄,最后才演变为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的器具。
铜胎烧瓷画珐琅鼻烟壶
透明料胎珐华彩鼻烟壶
内画鼻烟壶
鼻烟壶创制之初,康熙皇帝下令烧制鼻烟壶制品以供皇室使用,造办处便前后烧制出御制玻璃鼻烟壶、铜胎烧瓷画珐琅鼻烟壶以及瓷鼻烟壶等。而后的雍正皇帝与乾隆皇帝亦是鼻烟壶的爱好者,进一步推动了鼻烟壶的发展。并且,鼻烟壶还成为了封赏朝臣的赏赐品。借此,鼻烟壶的使用人群逐步扩大,流行于八旗贵族与官员中。
经发展,鼻烟壶的制作由宫廷发展至民间,苏州、扬州、景德镇、宜兴、广州等地,先后制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鼻烟壶,如广州的玉石鼻烟壶、扬州的漆器鼻烟壶、山东的博山鼻烟壶等。
地方官员也将民间作坊制作精美的鼻烟壶贡入宫廷。至此,鼻烟壶制作呈现出官民并举、异彩纷呈的局面且普及广泛,成为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阶层的社会风尚。清代史学家沈豫在《秋阴杂记》中便记载了这一风尚:“鼻烟壶起于本朝,其始止行八旗并士大夫,近日贩夫牧竖,无不握此。”
时至乾隆时期,鼻烟壶的制造已是登峰造极。用料不厌其贵,技法不厌其精。现存的传世精品多出于弘历年间。那时,鼻烟壶早已不再是一件随身的器具,更是彰显身份与品位的文玩。
鼻烟壶材质不一,体积有大有小,造型各式各样,由于它综合料器、书法、绘画等诸多艺术元素,几乎覆盖了所有手工艺。
在鼻烟壶的诸多类别之中,当属内画鼻烟壶最为特殊。虽然它出现的时间最晚,但对于整个鼻烟壶演变历程来说,内画鼻烟壶掀起了一场不折不扣的变革。它不但标志着鼻烟壶一种全新类别的诞生,更为重要的是见证了鼻烟壶由古代宫廷艺术向商业艺术、由实用性工艺品向审美艺术品转变的过程。
所谓内画鼻烟壶,指的是用特制的细弯勾笔,在水晶、玻璃、玛瑙等透明材质的鼻烟壶内壁进行作画。因在狭小的内壁进行反方向书画,大大限制了操作水平的发挥,这就需要内画创作者具有高超的技艺水准,不但有扎实的外画基础,还要经过严格的内画训练,否则差之分毫,失之千里。
关于内画鼻烟壶的产生,说法不一。相传,清乾隆末年,北京有一位落魄文人,居住在一所破庙里,生活十分拮据。然而,他又吸鼻烟成瘾,实在忍耐不住,便找出过去使用过的玻璃鼻烟壶,用烟匙掏取粘在烟壶内壁上的鼻烟以满足其欲望,久而久之,便在烟壶内壁上留下了道道纹理。
落魄文人的举动使庙里的和尚受到启发,他便于诵经打坐之余,用一根弯勾竹签蘸上彩色染料,伸入透明的素玻璃鼻烟壶内,于内壁上绘画,从而发明了内画鼻烟壶。
不过,据香港的鼻烟壶研究者梁知行先生考证,内画鼻烟壶是在清嘉庆末年,由一位年轻画家甘桓发明的。甘桓的真名叫甘桓文,他创作的内画鼻烟壶题材很广泛,敷色以墨色为主,以淡素的颜色为衬。
最初的内画鼻烟壶是内壁没有磨砂的透明玻璃壶,因为内壁光滑不易附着墨和颜色,只能画一些简单的画面和图案,比如蝈蝈白菜、龙、凤和简笔的山水、人物等。后来,艺人们用铁砂和金刚砂加水在鼻烟壶的内壁来回摇磨,这样使鼻烟壶的内壁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细腻而不光滑,容易附着墨色,效果就像宣纸一样。内画鼻烟壶后来出现了一些比较精细的作品,再后来发展为诗书画并茂的艺术精品,至清光绪年间已逐步完善为一种高雅的宫廷艺术品。
1880年,以周乐元为代表的京派出现以后,内画鼻烟壶艺术进入了辉煌时期。清末民初,京派内画鼻烟壶产生了“四大名家”——周乐元、叶仲三、马少宣、丁二仲。内画鼻烟壶发展至今主要有京派、冀派、鲁派、粤派、秦派五大流派,他们为逐渐式微的鼻烟壶行业注入了生机。2008年,内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新年内画鼻烟壶作品(图|安东)
常言有云,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民国时期,南有上海滩,北有天津卫。天津卫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文化、经济、艺术等繁荣蓬勃,许多风云人物包括文人墨客、洋人、政客等聚居在此,将内画鼻烟壶这一奢侈品也带到了天津。内画鼻烟壶的市场需求愈加扩大,旺盛的购买力促进了内画技艺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津派王氏内画源于京派,第一代创始人王金相师从甘桓。王金相生于1892年,自幼喜欢画画,有一次父亲带他去京城看望朋友,偶然碰见正在创作内画鼻烟壶的甘桓,遂痴迷其中,流连忘返,后又专程前往京城数次求教,经过自己数十年的潜心学习,开创了王氏内画鼻烟壶的绘画风格。
1945年王金相去世,其子王卫生在继承王氏内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改进了色彩,绘画笔法发展为工笔写意。在创作题材上,内容更为广泛,不只局限于山水,还有花鸟以及人物等。
王氏内画传到王新年(王卫生之子)这一代,在艺术风格和绘画技法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王新年在继承祖辈艺术风格和精湛技艺的基础上,因材施艺,创作题材广泛,包罗万象,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虫草、书法,他皆可入壶。
2013年,津派王氏内画被评为天津市河北区非遗项目。2022年,津派王氏内画入选天津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