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空间站建造任务比作盖房子,神舟十四号乘组完成房子的建筑施工,神舟十五号乘组完成装修交付,之后的乘组就可以“拎包入住”了。
2022年11月29日晚上,刚刚下过一场大雪的东风航天城里寒风凛冽、滴水成冰,但这挡不住问天阁广场上人们欢送英雄出征的热情,小小的广场上,挤满了送行的队伍。迎着人群热切的目光,伴随着热烈的欢呼声,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面带自信的笑容,迈着稳健的步伐,接过了空间站建造阶段载人飞行任务的最后一棒。
为了此次任务,3人分别经历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备战;任务执行过程中,他们也将见证中国空间站建设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目标实现。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
1998年1月,费俊龙从1 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一员。进入航天员大队那一天起,他和战友们就开始了难度极大、标准极高的训练。他说:“我的职业是航天员,飞天就是我的职责使命。”
神舟五号任务中,杨利伟一飞冲天,落选的费俊龙训练得更加刻苦。为熟悉飞行和操作程序,他经常钻进飞船模拟器中,一待就是大半天,还把近40万字的飞行操作手册全背了下来,复杂的飞行程序、操作要领以及各种应急处置方案,全部做到了不查手册就能处置。最终,费俊龙顺利入选神舟六号任务乘组,于2005年10月12日实现飞天梦想。
天外归来后,他走上了管理岗位,担任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等职,但“飞天的使命职责”从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有半点动摇——17年来,他的各种训练从不停歇。就这样,费俊龙顺利入选神舟十五号任务乘组。任务训练时,他要求乘组一定要考虑到天地差异,认真把每一个动作做到位。比如安装零件时,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配件,就合上包,将包固定,再拿一个,再合上。他说,在太空,如果不合上包,配件就会飘出来,如果钻到舱内设备里,有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能够再赴太空,内心仍然很激动。”费俊龙说,他无比期待“游”入宽敞舒适的太空家园,无比期待和神舟十四号乘组在太空相会,也无比期待走出舱外,漫步太空。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成为航天员大队其中一员。几年刻苦训练后,他取得了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资格。可当时,中国载人航天刚刚起步,飞天的机会寥寥无几。在隔几年才会到来一次的任务面前,所有航天员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和选拔,按照综合评价排名确定主备份人选。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相差不大,甚至只有零点几分。
就是这细微的差距,一次次让邓清明与飞天失之交臂。每次任务结束后,他都要在最短时间内给自己“归零”,重新迎接新的挑战。“在飞天逐梦的道路上,不管如何艰难,我从未想过放弃。”邓清明说。
近两年来,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实施,我国的载人飞行任务越来越频繁,仍在坚持训练的邓清明成功入选神舟十五号乘组,期盼了24年的飞天圆梦机会到来了。神舟十五号任务繁重,太空出舱的次数超过以往,需要加大水下训练强度。每一次,他都要穿着厚重的训练服,在水下一操作就是好几个小时。每次出水后,他的贴身衣服全都湿透了,手也抖得握不住筷子。
“我一直坚信,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感谢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攻坚克难,让我们在太空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让我等到了圆梦的机会!”邓清明说。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张陆(左)、费俊龙(中)、邓清明(右)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那天,发射的盛况让张陆热血沸腾,他开始向往航天员这个职业。
2009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已是空军某团空战射击主任的张陆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一年后,他和战友们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从此开始了逐梦九天的征程。
通往太空的道路,从来没有捷径。刚开始,张陆最忌惮的是超重耐力训练。他说:“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要承受8个G(度量重力加速度的单位)的重力加速度,相当于自己体重的8倍重量无死角地挤压着全身,感觉五脏六腑和喉管都被压扁,还有一种强烈的窒息感,眼泪也会控制不住地甩出来。要想在浩瀚的太空顺利完成任务,就需要在地面反复地进行强化训练。”
2022年11月28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大厅里,媒体将镜头齐齐对准首次亮相的张陆。这是他成为航天员后,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谈起将要执行的神舟十五号任务,张陆信心满怀:“虽然我是首次飞天,但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太空,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