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奔腾 文明潮涌

2023-02-17 12:17杨绍功
党员文摘 2023年1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江豚长江

□杨绍功

长江文明、黄河文明,并列为中国文明的两大源泉,其孕育的传统文化绵延赓续、生生不息。江河奔腾,文化宝藏源源不断被探索挖掘。尤其是中央提出建设长江文化公园、黄河文化公园两大国家级文化公园后,伴随科技发展、文化创新,江河文明带着新鲜的潮流气息扑面而来,不断演绎大江大河新时代的新传奇。

【长江篇】“潮”文化打开万里“江愁”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如果说守护“乡愁”是让人能够看到记忆中的乡村,留住“江愁”则是要让“共饮一江水”的人们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长江沿岸文化。

让一口饭能吃出小时候的味道,在后备箱市集上摆摊儿讲述江豚的故事,以古人为IP打造感受长江的文化之旅……进入新时代,沿江城镇统筹长江文化保护与利用,生产、生活、生态与文化有机融合,以各种新潮的创意方式打开万里长江上的一段段“江愁”。

以绿色为潮:米饭又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秋高气爽,长江边的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合作农场内,2000多亩晚稻成熟了,秋风翻起阵阵金黄的稻浪。村庄间依稀能听到“咩咩”的叫声。东林村党委书记苏齐芳指着羊棚说:“这些羊是改变我们村命运的宝贝。我们特意请供电公司在羊棚上装了光伏电站,让羊棚里有水有电又凉爽。”

10年前,东林村搞起了米业公司,村民积极性提高了,但是种出的大米卖不出好价钱。村里请环保局来做测试,发现水土含磷量超标。农科院所给苏齐芳指了一条路:秸秆养羊,羊粪肥田。几年下来,村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1.9%提高到3.2%。收上来的谷子要尽快烘干加工才能保证原汁原味,国网太仓供电公司对村里12台烘干机进行了“油改电”,让粮食烘干成本一下子下降了8成,烘干效率明显高了。

“一只羊,一度电,出去的人回来说村里的米饭又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苏齐芳说,生长在长江边的人,对长江的一片水、一株草、一种风味都心怀牵挂,我们留住了儿时的味道,就留住了共同的“江愁”。

从东林村向长江上游走80公里左右,是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永兴村。2019年以来,永兴村着力打造“江愁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清理水产养殖场,提升江堤内侧河道水质,整治沿江生态和人居环境,使原本被生产设施遮蔽的江岸又恢复了往日的自然风貌,永兴村也因此被当地人誉为“最美江村”。

生态保护只是第一步,永兴村还在文化保护上发力,让长江文化符号扎根。在江堤荒地上,永兴村复原了多幢异地保护搬迁而来的古宅,并依此打造了江边园林——明清园。走进这个江村,人们只需要点一点手机App就可以了解村情村貌、订购餐饮民宿和演出票。

以时尚为潮:江豚和水蜜桃成萌宠奇珍

南京是全国唯一一座在城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生存的城市,江豚是南京市民的“心尖尖”。在长江下关江面上,一度不见踪影的江豚,近年来因为流域环境的改善而重回南京市民的生活。“常见了不等于不需要保护。”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盟说,“我们普及江豚文化知识,为的是告诉大家江豚在长江流域的独特性,是南京人的‘江愁’。”

长江边的五马渡,渡口以南就是幕府山。近年来,五马渡成为南京后备箱市集的发源地。来这里出摊的不仅有忙活吃喝玩乐的小店主,还有博物馆、展览馆等文化单位。

为了出摊,姜盟和协会成员们精心筹备了一批与江豚相关的文创产品,有治愈画风的冰箱贴,有色彩丰富的江豚卡通贴纸,有可爱的江豚立体橡皮擦……许多人对他们的文创产品非常感兴趣,一次次后备箱市集的聚会唤起了人们对江豚的美好记忆。

以复古为潮:古人明星串连长江文化奇观

长江流至江阴段,遇黄山阻隔江面骤窄,最狭处仅1.25公里,江阴由此被称为“长江锁钥”。如今,这个长江要塞以新的方式发挥作用,与沿江省市共同打造长江文化的新体验。

300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为探索长江源头千里跋涉。徐霞客不会想到,数百年后,他会成为家乡江阴最耀眼的文化IP。

当下,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成为留住万里“江愁”的大手笔。一座座欣欣向荣的江村、江城为长江文化注入新时代的内涵,同时让“江愁”有了更多更“潮”的打开方式。

【黄河篇】黄河文化公园谋划“黄河大合唱”

漫长的文明进程为黄河沿岸留下数不清的历史文化遗产。进入新时代,随着优秀传统文化回归潮迭起,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黄河这座文化宝库更新了内涵。与此同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在蓄势擘画,志在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传统文化破圈觉醒

越来越多的沿黄河博物馆开始创新开发特色文创产品,诸多珍贵的黄河文化遗产借由这一载体与群众拉近距离,变得越来越可触摸。

表达方式的创新使黄河文化的魅力被逐渐唤醒,年轻群体与黄河文化破圈相拥。每逢节假日,一批汉服装扮的年轻人,穿梭在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向对面走来的陌生人颔首微笑,擦身而过便是穿越千年的浪漫。

2022年,一系列黄河“潮文化”活动袭来,让人应接不暇。数字技术成为黄河文化破圈新推手,龙门石窟古街上演的《无上龙门》5D演出,让游客如同置身莲花洞内,与卢舍那大佛贴面而过。

依托厚重的文物文化资源,黄河沿岸各地正借势探索,让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当代生活。

让技术有思想,让视觉有灵魂

浩渺星空下,一群身段丰腴、面点红妆的唐宫小姐姐踩着细碎的舞步,在花园里穿行嬉戏,活脱脱博物馆复活的唐朝乐女俑;舞者拂袖起舞,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洛神水赋》,1800年前曹植名篇《洛神赋》中“洛神”形象得以展现。自2021年起,“中国节日”系列节目IP至今已推出十几台晚会。这一系列节目的出圈,离不开黄河文化、黄河故事。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

新郑歌钟,王孙诰编磬、瑟、笙……千年前的古乐器依次奏响,一首由九种古乐器演奏的现代歌曲《孤勇者》,穿越时空,对话古今。用古乐器演绎流行音乐,并不是“华夏古乐团”第一次创新。自2000年成立开始,华夏古乐团已经复原、复制了陶埙、编钟、箜篌等300余件套音乐文物,并根据历代乐谱、文献和民间音乐遗产,编译、创作了100余首古风乐曲。

“守着一流的文化,要有一流的表达,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创新性结合,守正创新,让历史文化与新模式、新业态相融合。”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

让技术有思想,让视觉有灵魂,成为新时代传承黄河文化的共识。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随着科技赋能纷纷复活,优秀传统文化正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潮流。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在郑州,体会华夏古国的神秘;在洛阳,看盛世隋唐的辉煌;在开封,感受东京梦华的宋韵。”河南文旅发展的新符号“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备受瞩目。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中原地区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分布于黄河沿线的郑州、开封、洛阳3座古都,集中承载和见证了璀璨辉煌的黄河文化。

2020年4月,河南省文旅厅就联合黄河设计院等专业机构组成调研组,分赴郑州、洛阳、开封、安阳、三门峡等地,实地开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资源专题调研,摸清家底。

建设黄河文化公园,需要大手笔擘画。据悉,多项重点任务已列入系统规划:一是规划建设14条集中展示带,包括黄河干流、伊洛河、贾鲁河、卫河、沁河、淇河、洹河、漳河8条蓝带,黄河北流故道、黄河南流故道、汴河故道3条绿带,沿太行山、沿秦岭余脉、环嵩山3条青带;二是重点建设隋唐洛阳城、北宋东京城等50个核心展示园,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洛邑古城等160个特色展示点;三是建设30个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旅融合示范区,打造黄河国家博物馆、殷墟遗址博物馆、大河村仰韶文化博物馆等博物馆群落,推出20条黄河文化线路,建设一批黄河文化驿站。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江豚长江
30多头野生江豚出现在长江
长江江豚科考日记
“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你在哪里?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长江之头
江豚“归来”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长江之歌(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