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越峰 滑 静
我国的戏剧已经迈向了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这既有利于我国对传统经典戏剧文化的弘扬,又有利于我国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江淮文化的瑰宝之一就是淮剧,这一剧种起源于盐城建湖,早先孕育于民间酬神祭祀的仪式中[2]。在江淮地区的民宿信仰中,老百姓相信,淮剧表演可以帮助他们远离病痛、灾难。并且建湖地区的傩文化、俗曲、沿街乞讨的“门弹词”也在淮剧的发展中,实现了相互融合,展现了地域性的特点[3]。淮剧朴实的表演、通俗的唱腔,为其组建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96年淮剧完成了从田间地头向庙宇台前的转变,可见建湖百姓对于淮剧文化的追捧和热爱。
文化产业是一种精神性文化产业,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文化含量高、知识密集。其中的文化包含了技术、知识等多方面内容,这也是发展产业的内核所在。所以文化产业化,只有依靠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才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进行工业生产和产业化运作的文化,对比农业、工业经济,文化产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名词,所以文化产业的功能主要有四种,分别是经济功能、知识功能、意识形态功能、娱乐交往功能。尽管文化产业有很多积极作用,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监督,降低负面影响,保证民众的身心健康发展[4]。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集合了多种艺术因素如表演、歌舞、文学等,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保护、发展、繁荣戏剧文化是非常艰难的。与戏剧相关的竞技、舞蹈等非物质艺术形态都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在发展戏剧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要注意艺术背后隐藏的人文信息,以便全面的保护、传承、发展这些非物质艺术形态。淮剧文化产业化,就是以盈利为目的,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运营淮剧的过程。这一手法可以有效实现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发展。即通过市场运作,将淮剧本身作为一种传统地方戏剧的浓厚的文化价值与巨大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实现淮剧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结果[5]。
1.开启文化产业发展“借”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期主要使用的发展模式。所以建湖文化产业市场成熟度不足,所以应当开启“借”模式,实现淮剧文化产业的发展。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首先借助政府之力,对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与规划进行分析,定位淮剧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推进淮剧文化产业化的进程。其次就是通过资本互换策略的实施,借助建湖当地的实力企业,为淮剧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随后借助市场运作,给予淮剧更大的演出市场。淮剧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剧种,并且在国家“送戏下乡”的政策鼓励下,让淮剧的农村市场得到了保障,所以淮剧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应将目标市场进行提升,关注社区、校园、旅游景点和家庭市场,培育淮剧市场,获得建湖县全体人民的认同。最后想要将淮剧的市场固定下来,就需要保证淮剧剧目的创新质量,借助其中的精品,保持淮剧的生命力。
2.整合资源打造淮剧产业链
淮剧文化产业的发展,要集合当地的文化资源,例如建湖民间文化资源、“镇”文化资源等。例如淮剧可以与当地有名的杂技进行合作,发现相应的旅游业、人才培训业、演出业,振兴建湖文化经济。淮剧与建湖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既能够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够加快淮剧产业化的发展进程,淮剧文化产业也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建湖县淮剧团人员情况
表1 盐城市建湖县淮剧团人员组成情况
表1统计了目前盐城市建湖县淮剧团的人员组成情况。其中演职人员共有55人,但演职人员也存在不同的情况,有40名演职人员有剧团的编制,而5名演员属于编外人员,其余的10名演员,是剧团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聘请的。淮剧团的乐队成员,共8人,其中主要以民族乐器为主,但是由于改编的现代淮剧中,会加入一部分西洋乐器的演奏,所以当剧团上演此类剧目时,就会从社会上聘请西洋乐器演奏人员,进行协助演出。同时,剧团在聘请成员时会优先选择建湖县的本地人,外地人在团内的存在数量并不多。
2.建湖县淮剧团经济运作
表2 盐城市建湖县淮剧团收支项
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对戏曲进行了改革,将戏改政策确定为“改戏、改人、改制”,所以建湖县淮剧团经由当地政府批准,改成了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这也就意味着,建湖县淮剧团的运转资金,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将主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由表2可以得知,建湖县淮剧团收入方面,由高到低为财政拨款、演出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同样剧团由高到低的支出项分别为从业人员工资、社会保障、艺术生产、办公费。由于淮剧在2008年被文化部纳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中。所以从2008年开始,淮剧的发展,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剧团的人员工资方面,拥有了更大的补贴,在去年的结算数据中显示,建湖县淮剧团收入约1200万元,大部分为上级资金争取,使剧团的生存以及演职人员的生活更有保障。
3.建湖县淮剧团演出情况
对于淮剧而言,其主要演出种类包括商业性演出、政策性演出、交流性演出[6]。由于在江苏地区保留了非常多的风俗节日,以及传统庙会。所以淮剧这种传统仪式强、氛围厚重的节目,就成为各大传统节庆表演的保留项目,这种演出一般会有当地村民以及企业家进行集资,邀请建湖县淮剧团前往。在近几十年以来,戏曲行当随着观众的欢迎程度,政府的重视程度,在演出台口的数量上呈现了巨大的改变。但戏剧的演出,受到一定的时间影响,一年当中,戏剧演出的旺季大约在冬春季节,此时天气较为寒冷,节假日众多,演出时会接待更多的观众。而由于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横行,我国为了能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实施了“红事缓办、白事简办”,减少人群聚集的倡议,所以剧团的商业性演出数量锐减,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各种政策性演出,如文化汇演、政府演出等,每年的演出场次大约在200场左右。
4.建湖县淮剧团认知情况
图1 2022年建湖县当地居民对淮剧的认知情况
由于淮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所以淮剧的受众主要在江浙沪一带以及安徽部分地区,受众人群大约有4000万人左右[7]。为了能对淮剧如今的发展情况,以及建湖县淮剧团的生存状况形成更好的了解,本文对建湖县当地部分居民对淮剧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根据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建湖县当地居民大多数对淮剧没有相对清晰的认识。建湖县淮剧团生存的根本,就是能够观看淮剧表演的观众,但是就目前的调查情况而言,剧团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在以前家家户户都在说方言,但是现在一方面国家为提升人民素质,都在大力推行普通话,新生儿在上学的过程中,也开始以普通话进行交流,对方言的掌握能力变弱,同时因为演员的口音差异、戏曲声腔的变化等原因导致有人会听不懂。另一方面电脑、手机、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消遣方式,单靠爱戏曲、懂戏曲的老年人,无法有效支持淮剧的发展,保证淮剧团的生存。
当前建湖县淮剧团存在在职演员老龄化严重、行当不全、传承人匮乏的问题。每一位演职人员都担负着推广淮剧的重要使命。作为观众而言,也需要通过他们在台下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能够领略淮剧的文化及魅力。但是根据调查可知,建湖县淮剧团的演职人员,年龄多在40岁以上,并且演员的行当,多集中在生角、旦角,而丑角、净角由于对演员身段要求较高,现存的演员数量较少。这种情况使得剧团在进行演出时,因演员的身体素质和能力的限制,无法将所有淮剧剧本展现在观众面前,极易造成淮剧的失传,不利于淮剧的发展和传承。
淮剧这类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在建湖当地没有在区域、产业层面上形成有效的整合。所以在开展这类艺术产业时规划缺乏整体性。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相关负责人的重视,使得艺术产品出现了单一化、低端化的特征。由于淮剧传播方式的单一性,降低了人们对淮剧的认知度,同时抑制了淮剧观众数量的提升。目前剧团表演或者票友排演仍旧是淮剧传播的主要方式。这种单一的传播方式,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建湖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的问题,也是因为淮剧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缘故。所以淮剧应丰富自身的传播方式,以便提升淮剧产业的发展。
当前无论是国家、企业、剧团的生存,最终都要依靠人的力量。所以为了淮剧团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充实淮剧的传承人数量[8]。所以建湖县乃至盐城市,有必要与当地的教育系统相融合,使淮剧能够真真正正地走进当地的校园,提升学生对淮剧的兴趣,为淮剧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剧团的相关负责人,应对剧团的所有演员进行筛选,重点培养其中各方面发展较为全面的青年演员,由剧团内部经验丰富、能力强的老演员对其进行教导,使青年演员能够一专多能,文武双全。考虑到剧团当下的演出工作,相关负责人应多在民间挖掘能人,寻求适当的合作机会,或为地方演员搭建良好的上升渠道,保证全行当演职人员的平衡发展。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所以当地政府应当积极利用新媒体,宣传淮剧文化,不同的宣传方式,可以对标不同的受众群体,像电视、报纸等宣传方式,就可以让老年人获得有关淮剧的信息,但考虑到淮剧的发展,当地政府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微博、微信以及短视频平台的宣传上,这些平台的使用者多为社会上的中青年,如能在这批人中发展更多的淮剧喜爱者,那么淮剧以及淮剧团的发展,将减少后顾之忧。其次淮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推动。淮剧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演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淮剧产业的发展如果没有演员的传承,就只能成为空谈。所以相关负责人要将人才培养的方向适当向下兼容。音乐、书法、美术等艺术类科目,都已经成为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必修课,也就意味着淮剧的相关内容,也可以走进学校的课堂,提升学生对淮剧的兴趣,为淮剧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方式上,可以通过演艺人员进校园,学生进剧团的的方式,使学生全面地了解淮剧,感受淮剧的美,在普及淮剧知识的同时,满足淮剧产业化发展的人员需求。
淮剧是盐城人民的财富,在历经200年的历史变迁后,与当地的乡土文化有着深深的羁绊,而如今社会竞争激烈,淮剧如不能及时发挥其自身光彩,那么就只能成为“旧”文化。所以只有实现了产业化发展,才能为淮剧的传承保驾护航。所以本文以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建湖县淮剧团生存现状调查为题,将研究对象定为建湖县淮剧团,发现其中的问题,包括淮剧传承人匮乏、淮剧传播方式单一,结合有关资料,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包括加强淮剧传承人培养工作、丰富淮剧传播方式。望研究结果,能够有效推动淮剧的文化产业发展,使淮剧团拥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获得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