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大
榆树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榆树 1304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特别是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动物性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人们可能会因为进食了劣质的动物性食品而感染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甚至是急慢性食物中毒,危及生命。
在动物检疫的过程中,通过检疫工作人员对动物检疫证明的索要、核对,能够及时发现违反动物卫生管理条例的行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经营者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避免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不良经营者的侵害。
可以有效阻止患病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防止动物疫病传播和流行。在动物检疫的过程中,检疫工作人员通过肉眼观察和实验室诊断,能及时发现动物是否感染了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在动物检疫的过程中,检疫人员通过肉眼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皮肤颜色是否正常、皮毛是否光滑,口唇蹄部是否有病变等,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初步判断动物是否染病,必要时可以利用实验室诊断技术做进一步检查,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染病动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疫病传播的风险。例如,在生猪跨省调运的时候,需要兽医实验室对跨省调运的生猪进行非洲猪瘟检测,是有效的控制非洲猪瘟传播的措施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疫苗接种是控制各种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最有效的措施,但依然有很多种动物传染病并没有疫苗可以利用,如非洲猪瘟,特别是某些动物不能依靠接种动物疫苗来控制其传播与流行,例如奶山羊、奶牛以及种用公牛,在预防布鲁氏菌病时就不可以接种布鲁氏菌病疫苗,只能采取检疫、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方式来消灭和净化该传染病。
在进出口贸易时,通过动物检疫可以及时地发现动物及动物产品是否染上某种动物传染病,一是能有效阻止外来病种的入侵,如疯牛病;二是可以控制疫情的传播,减少因控制疫情而产生的费用。
染病的动物和动物产品可携带大量的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以食品为传播媒介的细菌以及引起人们食品中毒的真菌及其毒素,这类微生物种类很多,如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布鲁氏杆菌、痢疾杆菌等,通过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能够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及动物产品,有效阻止这些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病死畜禽肉流向餐桌,确保人们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了人们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动物检疫在疫病预防、人们身体健康的保障和维护进出口贸易信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做好动物检疫工作,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起到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
需要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时,养殖户或货主应该提前3 天到所在地的卫生监督部门申报检疫,需要屠宰的动物则是提前6 h 申请即可,所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官方兽医现场查看调运动物的养殖档案,并观察动物的精神状态,生猪养殖户需提供非洲猪瘟血液PCR 病原学检测阴性报告,牛养殖户需提供布病实验室检测阴性报告以及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合格报告,禽养殖户则需提供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合格报告,对于猪、牛现场还需随机抽检瘦肉精,需要调运的动物精神状态良好,眼观无疫病的临诊症状,各种检测报告合格,方可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不合格的要出具动物无害化处理通知单,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后续处理。动物检疫监督机构要严格检疫申报制度,检疫人员要及时做好检疫受理、申报以及管理工作,使检疫工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生产地区的检疫,是动物及其动物产品在离开其生产地区,由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官方兽医到现场指定地点进行检疫。产地检疫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物调运和屠宰过程中动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果动物在调运前不做产地检疫或产地检疫不认真,动物在运输中和屠宰前发病、死亡的概率增大,这不仅可以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将某些病原菌扩散到安全区的畜禽里,以至于发生疫病的流行。由此可见,做好地动物产地检疫是直接控制和预防动物传染病的最好办法。在产地检疫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产地检疫的质量。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微信推送、发放宣传单、组织培训等方式,向广大动物养殖场(户)进行宣传,让他们认识到产地检疫的重要性,使广大畜禽养殖户能够积极主动的申请产地检疫。同时,组织广大畜禽养殖户学习检疫和疾病预防方面相关的知识,让广大养殖户能够识别判断一些疾病,以方便动物检疫工作的开展。
其次,建立健全检疫制度是做好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制定相关的检疫规定和标准,建立检疫机构和检疫人员,确保检疫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做好产地检疫工作的关键是加强检疫监管工作。我们要加大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以确保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三,产地检疫的工作人员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产地检疫。要亲自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对调运的动物进行检疫。检疫时要对调运动物养殖档案进行查看,对调运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数量进行核对,并做好记录。同时,对调运动物的外观、气味、颜色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如发现异常,禁止调运。检疫人员严格按照检疫程序进行检疫,检疫人员不得不亲临现场或指定地点进行检疫,杜绝“隔山打虎”的现象发生。
第一,动物在进入屠宰场前,动物检疫人员应检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以及畜禽标识等信息,核对证物数量是否相符,证物不符的严禁宰杀。其次动物检疫人员要在宰杀前2 h 对待宰动物进行整体观察,观察其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皮肤颜色、采食、饮水等是否正常,是否染有某些传染病的眼观变化,如口蹄疫、牛结节性皮肤病等肉眼可见的传染病。一旦发现待宰动物异常,应严禁宰杀,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诊断,然后按照有关规定采取隔离、治疗、扑杀以及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宰前检疫,可以及时做到病、健分离,减少肉品的污染单位,降低疫病扩散的风险。
第二,在屠宰的过程中,加强同步检疫。同步检疫就是对屠宰动物全身进行检疫。查看皮肤颜色是否正常,皮肤上是否有出血点、於癍,下颌淋巴结是否肿大坏死(猪咽型炭疽的典型病例变化),蹄及口腔是否有水泡溃疡灶(口蹄疫的典型症状),肠道回盲口是否有扣状溃疡(猪瘟的剖检变化),脾脏颜色大小是否正常(如非洲猪瘟脾肿大呈蓝黑色),家禽心、肝是否包裹着一层纤维素(禽大肠杆菌病的典型病例变化)。采集腰肌和膈肌进行镜检,是否有囊尾蚴和旋毛虫等寄生虫。
第三,动物屠宰后所产生的废弃物,如废弃的边角料、毛、血液等,要做好无害化处理,这也是动物屠宰后检疫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第四,还应注意动物屠宰后检疫环境的卫生条件。要保持屠宰车间,肉品分割车间等生产车间清洁卫生,排水通畅,做到勤清理勤消毒,不同种类的消毒药要交替使用,这些都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凡是参与检疫、屠宰及肉品加工的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体检合格者可继续参加生产,对于新招聘的工人,也应体检合格后才能参加生产。凡是患有开放性或活动性肺结核、传染性肝炎、肠道传染病、化脓性皮炎等病的患者,不可以参与检疫、屠宰、肉品加工工作,避免这些病的病原体通过人污染肉品,造成该种疫病传播与扩散。
检疫人员在检疫的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服、戴口罩、手套等,防止有些人畜共患病感染工作人员。同时,检疫时的工具要定时消毒并更换。
对动物宰前、宰后检疫过程和处理结果要进行详细记录,主要是对动物的来源、品种、数量、屠宰日期、检测结果、肉品去向等信息做详细记录,这些记录是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依据,便于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溯源工作,也是对动物检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为了在动物检疫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检疫经验和提高检疫水平。同时,检疫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作,稍不注意,就可能染上某些传染病,因此,为了检疫人员的自身安全,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水平也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人民身体健康的保障,做好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检疫工作,既要认识其中的不足之处,又要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做好检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