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维香
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家国情怀”选编了一组文章,涉及散文、通讯、诗歌、乐府民歌等多种体裁,但无一例外,都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承载了厚重的家国情。下面,以《土地的誓言》为例,谈谈如何运用生动的描写抒发真切的情感。
一、意象的铺排,深深眷恋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是将一连串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句群。在《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大量运用铺排手法行文,如,“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多个形象的堆积,白桦树、马群、蒙古狗、呻吟声、那脆响声,构成了关东原野上独一无二的美景。再如,“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作者将一系列富有东北生活气息的物象一一罗列,如数家珍,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那红、那黄、那黑都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脑海,令其难以忘怀。
二、比喻加拟人,巧妙抒情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最大的作用就是生动形象,能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也能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土地的誓言》中,作者这样写道:“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将土地比作母亲,说明自己跟土地血脉相连,这是一种像血脉一样无法割舍的情感,从而表现出作者对故土的深情和对故乡的爱恋。
作者对土地的深情还因为土地的召唤。作者是这样写的:“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作者将土地人格化,赋予了土地人的行为,她对“我”名字的呼唤时时萦绕在耳畔,她反复召唤“我”回去,是那样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其实,这无时无刻的召唤正是作者心底的渴望,作者也渴望尽快回到自己阔别已久的家乡。
三、大声的呼告,直抒胸臆
《土地的誓言》一文深刻地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即用倾诉式的语言表达内心激情,以充满力量的情感打动人心。这里主要采用了呼告的手法,直接对土地倾诉自己的热爱和怀念。作者在文中一直用第三人称“她”写土地,但情到深处,“她”已经无法承载“我”的深情,所以第三人称开始转换为第二人称“你”。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聽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曾经美丽的关东原野因战火纷飞,家园尽毁。作者心中的悲愤难以平复,于是大声发出呼告:“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文章最后,作者又大声喊出:“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土地的誓言”是什么誓言呢?是“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是“我”愿意为了解放故乡而战斗,哪怕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也无所畏惧。因为“我”必须看到一个更美丽的家园,哪怕是在“我”的坟墓前。短短两句话,真切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与憎恨,以及对家乡、对祖国深沉的爱。正如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最后,借用王君老师的一句话:若爱,深深爱;若写,深情写。只要心中有深情,就会写出生动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