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明,张学虎,胡立国,汪晓斌,王 鹏
(1.张掖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张掖 734000;2.张掖市金翔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张掖 734000;3.张掖市金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张掖 734000)
近年来,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导产业之一,肉牛养殖业得到了持续发展。犊牛的饲养是肉牛养殖生产的关键环节,但犊牛由于胃肠道菌群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消化能力弱,抵抗能力差,常出现营养不良、瘤胃鼓气、腹泻感染等问题,给养殖场(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郝锡财,2020)。兽用抗菌药虽然对动物细菌性疫病防控效果良好,但频繁、过量地使用导致动物源食品的药物残留,给人类食品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为此,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持续开展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鼓励推广应用兽用中草药、微生态制剂等替代品,并逐步提高使用比例,实现畜禽产品生态绿色。饲用微生态制剂是根据生物学原理利用对机体有益的微生物或可以促进机体健康的物质经过发酵处理而制成的添加剂,可以促进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调节免疫功能等,具有安全无污染、无药物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是良好的抗生素替代产品(李俊等,2019)。目前对于在动物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研究较多(韩启春等,2021;孙劲冲,2019;陈炳钿等,2012),而将微生态制剂喷涂于颗粒饲料方面的研究较少。本试验采用液体喷涂技术,将不同微生态制剂喷涂于冷压制粒的TMR颗粒日粮表面,通过开展西门塔尔饲喂对比试验,探索该方式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后,对哺乳犊牛干物质采食量(DMI)、日增重(ADG)、料重比(F/G)等生长性能及腹泻率的影响。
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本试验于2021年4~5月,在甘肃省张掖市金翔牧业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进行。
1.2 试验材料
1.2.1 试验动物及饲料 试验选取张掖市金翔牧业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自养的出生3周龄后,日龄、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牛40头(公母各半)。TMR颗粒日粮由张掖市金农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冷压制粒的方法生产。微生态制剂购自湖北宜昌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单菌剂,有效活菌数≥3×107CFU/g;干酪乳杆菌单菌剂,有效活菌数≥1.0×107CFU/g;复合型菌剂含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及蛋白酶等,有效活菌数≥3.4×107CFU/g。
1.2.2 日粮组成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各成分混合粉碎冷压制成颗粒,试验组日粮在制成颗粒后,通过液体喷涂技术添加不同的微生态制剂。
表1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干物质基础)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将选择的40头西门塔尔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半),均单栏饲养。Ⅰ组为对照组,饲喂TMR基础颗粒日粮,不添加微生态制剂;Ⅱ、Ⅲ、Ⅳ组分别饲喂经喷涂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单菌剂、干酪乳杆菌单菌剂和复合型菌剂的TMR颗粒日粮。预饲期7 d,试验期30 d,于犊牛30日龄开始正式试验,60日龄结束。预饲期前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并驱虫。预饲期及试验期间每日8:00和18:00进行定时饲喂牛乳6 L/d,自由采食TMR基础颗粒日粮,确保饮水充足,对腹泻犊牛进行补液治疗,禁用抗生素。每天清扫圈舍,更换垫料,保证环境干燥卫生。
1.3.2 生长性能测定 在预试7 d结束后,测定试验犊牛体重为初始体重(IBW),正式试验30 d后测定终末体重(FBW),测定均在晨饲前空腹状态下进行。根据始末体重计算日增重(ADG)。
1.3.3 采食量测定 每天称量记录各组投料量及剩余量,计算日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MI)。根据采食量和增重情况计算料重比(F/G)。
1.3.4 腹泻情况记录 每天观察试验犊牛粪便状况并进行评分。评分根据美国密歇根州大学提出的粪便分值体系进行(潘龙等,2012)。粪便成形,条形或颗粒状,落地后外形微有变化,干物质(DM)>30%,记1分;软粪,外形松软成堆,成型但不坚硬,干物质(DM)占比在25%~30%,记2分;稠状或软膏状,易扩散,不成形,干物质(DM)占比在20%~25%,记3分;液状,固液分离,不成形,干物质(DM)<20%,记4分。3分及以上记为腹泻,根据统计情况计算腹泻率。
腹泻率/%=[(腹泻头数×腹泻天数)/(该组试验牛头数×试验天数)]×100。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整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1 生长性能及采食量的变化 各组犊牛的初始体重(IBW)、终末体重(FBW)、日增重(ADG)、日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MI)及料重比(F/G)的变化情况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Ⅱ、Ⅲ、Ⅳ组终末体重(FBW)较Ⅰ组分别提高2.49%、3.49%、6.83%;Ⅱ、Ⅲ、Ⅳ组日增重(ADG)较Ⅰ组分别提高8.36%、9.01%、21.74%;Ⅱ、Ⅲ、Ⅳ组终末体重(FBW)和日增重(ADG)均高于Ⅰ组,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日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MI),Ⅱ、Ⅲ、Ⅳ组均高于Ⅰ组,分别提高1.34%、1.08%、2.66%,但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料重比(F/G),Ⅱ、Ⅲ、Ⅳ组均低于Ⅰ组,分别降低6.38%、7.09%、15.60%,Ⅳ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
表2 微生态制剂对西门塔尔哺乳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粪便评分和腹泻率的变化 试验组、对照组的粪便评分和腹泻率指标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30 d的试验期,Ⅱ、Ⅲ、Ⅳ组犊牛粪便评分分别较Ⅰ组降低7.05%、9.62%、25%,Ⅳ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Ⅲ、Ⅳ组犊牛腹泻率较Ⅰ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了2.7、2.33、8.43个百分点,其中,Ⅳ组降幅最大,达到38.94%(P<0.05)。
表3 微生态制剂对西门塔尔哺乳犊牛粪便评分和腹泻率的影响
3.1 微生态制剂对西门塔尔哺乳犊牛采食量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断奶前犊牛采食相同营养水平颗粒饲料的高低是影响日增重以及体尺指标的主要因素(仁瑞清等,2012)。颗粒化TMR营养均衡,精粗比适宜,可以显著改善TMR日粮的适口性,防止犊牛挑食,减少饲料浪费,有效增加试验肉牛的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提高经济效益(廖小军等,2021)。通过加工后喷涂技术在颗粒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液体原料,饲料中有效活性成分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大大改善了颗粒饲料的外观质量和适口性,从而提高了动物的采食量,增加了饲料报酬率(郝波等,2016)。在添加微生态制剂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方面前人研究结论有所不同,符运勤等(2012)研究发现,给1~8周龄犊牛添加组合益生菌,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犊牛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陈凤梅等(2020)研究表明,基础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哺乳期犊牛的增重和采食量有所提高,但无显著影响;而魏小霜等(2021)研究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
本试验将全混合日粮颗粒化的基础上,通过喷涂技术选择性的加入了不同微生物单菌或复合菌,通过饲喂对比试验发现,试验组犊牛的日增重(ADG)、日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MI)及料重比(F/G)均有所改善,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但Ⅳ组日增重(ADG)显著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Ⅰ组(P<0.05),这与陈凤梅等(2020)研究结果有所差异,可能是由于本试验选用的饲料是颗粒化全混合日粮(TMR),改善了饲料的适口性,同时在添加微生态制剂方式上采用的是喷涂技术,增加了微生态制剂与饲料的接触面,使微生态制剂中的有效活菌得到充分利用。试验说明,全混合颗粒日粮(TMR)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但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比添加微生物单菌的效果更为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复合微生物菌剂中所含菌种形成了协同效应,进一步改善了犊牛瘤胃微生态区系,提高了消化系统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
3.2 微生态制剂对西门塔尔哺乳犊牛腹泻率的影响 由于哺乳期犊牛自身的免疫力低下,加上该阶段饲喂条件的改变、饲粮的变化及外界环境的应激,极易造成犊牛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失调,进而导致腹泻的发生。微生态制剂的添加可显著改变犊牛肠道微生物区系,使其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尤其可显著减少肠道梭状芽孢杆菌相对丰度,进而显著减少腹泻的发生(陈凤梅等,2020)。刘俊阳等(2019)研究证明,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能有效改善犊牛肠道菌群并且降低犊牛的腹泻率。本试验中,通过喷涂技术在颗粒饲料中加入了微生态菌剂,通过30 d的对比试验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犊牛的粪便评分指标和腹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说明使用微生态菌剂对于改善犊牛胃肠道中的微生物区系起到了一定作用,降低了犊牛腹泻的发生;而添加了复合菌剂的Ⅳ组较其他组腹泻率显著下降(P<0.05),说明使用复合微生态菌剂比使用微生物单菌剂,在降低犊牛腹泻发生的作用上更具优势。
通过喷涂方式在TMR颗粒日粮中添加适量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哺乳犊牛干物质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料重比等生长性能,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生率,其中以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效果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