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西洋月刊》2月13日文章,原题:为何裁员会传染?
去年年底,亚马逊、脸书和推特等科技公司大规模裁员。今年伊始,谷歌、微软、戴尔等公司如法炮制。
过去一年,由于消费者行为转变、广告支出下降和利率上升,整个科技行业受到重创。但其实,除推特外,不少科技公司都在赚钱,其中一些还赚了不少。脸书母公司Meta去年赚了230亿美元,微软的利润超过700亿美元,在标普500强公司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苹果。换句话说,这些公司不需要裁掉那么多人,是它们主动为之。而之所以裁员,是因为其他公司也在这样做。事实证明,裁员是会传染的,这使得它更具危害性。
斯坦福大学教授、组织行为学专家杰弗里・普费弗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跟风裁员”。当其他公司都在裁员时,“跟风裁员”可以避免对公司声誉造成损害。一家单独宣布裁员的企业或被视为管理不善或陷入困境,这种舆论往往会阻碍公司吸引投资和客户。但是如果一家公司在其他公司都在裁员时顺势而为,公众很少会注意到,投资者也很少会关心。
“跟风裁员”还成了公司管理层借机推卸责任的好办法。在这种情况下,若企业运营出现问题,裁员的理由可以是商业环境面临挑战,而不是他们投资或招聘失策。
此外,大规模的“跟风裁员”比选择性或战略性裁员更容易实施,员工也更易接受。管理层会在要求员工离职时,将问题归咎于经济状况而非下属的缺点。“幸存的”员工也会把问题归咎于整体商业环境而不是老板,公司士气受到的打击可能会小一些。
裁员具有传染性的另一个原因是,高管们可能会把其他公司的招聘和解雇决策视为一种市场情报。普费弗表示,有一些不那么理智、更依赖直觉的因素在“跟风裁员”中起作用,大会模仿他人,在上升阶段,科技公司会在招聘方面相互学习,在下降阶段,他们则在裁员方面相互模仿。但他表示,“这种行为没有多大意义。如果想取得卓越业绩,·需要做一些与众不伺的事情。”
当其他公司都在裁员时,一膝跳式裁员从商业角度上讲并不明智。裁员不利于士气,阻碍了留用员工表现。裁员代价昂贵,因为许多公司需要向离职员工支付遣散费。裁员并不会提高公司的利润率和估值,也不一定会使其比同行表现得更好。事实上,进行大规模裁员的首席执行官自己也更有可能被解雇。
裁员的公司最终会遭受损失,被裁掉的员工也会受到影响。普费弗说,更好的效仿趋势应该是企业积极主动地避免裁员。长期以来,“跟风裁员”非常罕见,只有在面临相当严重的经济危机时才会发生。老板要像对待自己的资产一样对待员工,不能因短期考虑而裁员。更好的做法是在其他公司裁员时,考虑把员工留住。▲(作者安妮•洛瑞,陈欣译)